词语教学方法
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抓好词语教学,让学生 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及是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训练项目,教师在教 学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一•模糊意会法
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过程具有递时性,要经历“模糊一淸晰一模糊”三个步骤,并经过多次 反复才能完成。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词语,学生只要意会,基本上知道其意思,能运用 就可以了,不一左要求他们理解得很确切。随着对文章的深入阅读和阅读量的增大,学生 经历一个自我模糊、不断理解的过程,并由模糊趋向淸晰。教师教学时采用意会法,有利 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激发他们自我探求的兴趣。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不约 而同”一词,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是\"同时站直了身体的意思”(这是模糊理解);经过査字 典知道是\"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一致\"的意思(这是规范淸晰的理解):最后经过深入阅读 课文,又渐渐领悟到:这就是人民群众送别周总理时同样的悲痛心情,以及对周总理无比 爱戴的共同情感的表现。通过这种对词的分步体会,学生就可领会课文的中心。教学实践 证明:把这种词语的理解方法教给学生,有利于促使学生在认真阅读中领悟词义,提髙品 词解句的水平,也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髙阅读的速度。 二•比较琢磨法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词语虽然含义并不深奥,却用得准确、传神。教学这类词,教 师可指导学生运用比较、琢磨的方法增强语感,意会词义。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烈 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火”一句,其中的\"才\"是表示战友焦急、痛苦的心情, 而“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朿才20分钟”一句中的“才”则是表示时间短。教学时,教师可指导 学生通过对比琢磨加以理解,从而知逍作者因心境不同,运用相同的词所表达的感情色彩 也不相同。这样,可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对词义的理解升华到对句子的理解、对中心的把握 上来。比较法理解词义,是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三•互换教学法
阅读时,可用互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义。换词不但能联系旧的知识,启迪新的知识,还 可以学到作者运用语言的独到功夫。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落叶在林间飞舞”一句的\"飞 舞”,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换词训练。学生把\"飞舞”换成“飘落”,然后通过比较, 并联系上下文深究词义,
知适\"飞舞”的落叶除了有\"飘落”的意思外,还有忽上忽下、忽左忽 右、飘飘悠悠的姿态,从中体会作者用“飞舞”的特别含义:知道有些词既有近义的特点, 更有程度深浅之分。通过这种换词练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准确用词的髙明之处和独 特的写作技巧,体会到文章显得生动、具有美感的原因所在。
四•演示实验法
词语理解最容易也最让学生感兴趣的方法是演示实验。例如教学《乌鸦喝水》时,写水\"渐 渐地升髙\"一句中的\"渐渐地”,教师可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理解词义。指名让学生把事先准 备好的小石子往装有半瓶水(稍带红色或蓝色)的瓶子里一粒一粒地扔下去,貝他学生仔 细观察水而的变化。当学生看到瓶子里水面逐渐升高的情景时,教师稍加点拨,学生马上 就会领悟到“渐渐地”就是“慢慢地啲意思。
五•动作释义法
比动作也是一种理解词语的好办法。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动作的句子,教学时, 教师可通过比动作让学生领会动词的意思。例如《爾鹅》一文,在描写鹃鹅捕鱼和渔夫取 鱼的情景时,作者运用了一连串动词:钻、拍、跳、抓、挤、甩。这些动词把爾鹅捕到鱼 的欢乐、渔人取鱼的利索劲儿写得十分生动、形象。教学时,教师让学生通过想象,比一 比“钻、拍、跳”的动作,做一做“抓、挤、甩”的动作。学生就不难领会漁人熟练的动作与欢 乐的心情,而课文描绘的情景也就栩栩如生地再现在学生脑海中。 六•电教演示法
使用现代化电教媒体,可以将词语所表示的意思直观地再现在学生眼前,便于他们准确 地理解。如《赵州桥》这样描写桥上的雕刻艺术:\"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相 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 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句中生词较多。教学时,教师可用 投影把千姿百态的龙活灵活现地展 现在学生眼前,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互相缠绕\"、“互相抵着”、\"遥望”等词语的意思。
录像的使用可以变静态为动态,再现课文所描述的优美境观,既释词又解句,使学生更 好地把课文了然于心。教学实践证明,电教手段的使用是优化释词过程的重要途径。
词语的理解可通过多种方法、多种形式、多种手段来实现,不论用什么方法都是为了学 习作者是怎样准确用词的,为学生积累和运用词语打下基础。 文章来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词语教学 梦里花 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础、最根本的内容,让学生有效地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是一 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有时候抓住课文中的一两个关键的词语,往往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 身”的效果。然而审视当前的词语教学,我们的语文老师总是竭力回避或者“滑过”,或者教 得一丝不苟,从字音到字形到字义进行科学准确地诠释,一些教师甚至要求学生照搬、照 抄、照背参考书或字典对词语的解释,显得呆板,缺乏生命活力。那么,怎样让词语教学情 趣盎然呢?
一、朗读,让词语教学“有情”
常言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一 种复杂的心智过程。它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每个汉字的音、形、义,加深对词语 和文意的理解和感悟,并且在情感体验上得到一个升华,对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具 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例: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盘古开天地》词语教学片段: 师:这个词谁会念? 生:滋润。
师:字音读准了,能读出感觉,读岀意思吗?
(生茫然,这样的“词语教学巧寸他们来说也许是头一次。) 师:大家看,这两个字都是什么偏旁? 生:三点水。
师:对晞,水分多了,干燥的秋季变得滋润起来,万物滋润了,人滋润了,感觉 就舒服了!那该怎么读?
生:(齐)滋润。(有进步,但还不到“位S还不够“味S) 师:声音柔软点,再舒服点。
生:滋润。(声音柔柔的,感觉很舒服的样子。)
尽管学生可以通过工具书知晓“滋润^的意思,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 就使学生不但真正记住这个词语的意思,而且懂得这个词语的感情色彩,知道这 个词应该在什么样的语境中运用。此时滋润”在他们眼里不再是一个平面单调 的词汇,它有着充沛的水分,它象征着万物复苏,它更带着人们舒服的感觉。这 样,抽象的语言符号化为具体的事物,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语言文字的距离,使 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了感情,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和“学以致用= 二、表演,让词语教学“有趣” 有人说「儿童是天生的演员。”的确,小学生特别喜欢模仿和表演。因此 借助 有效的表演,可以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通过形象的动作神态理解抽象的词语含 义,这较简单的“说教”或借助工具书会有更深刻、灵动的效果,而且在表演过程 中,学生的心灵得到放飞,想象得到展现,创造力得到开发。
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第二自然段中“谁家想 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S这里的“拎”字表达了小村庄的 村民非常随意砍伐树木的心态。如何让小学生感受到“拎\"字背后的随意,作者的 惋惜与谴责呢?我们可以创设情境,请孩子们分别演一演村民“拎着斧头上山砍 树”与“拿着斧头上山砍树S通过动作的对比,他们一定会切身感受到当时小村 庄人们的那份随意与无知。
三、 演示,让词语教学“有味”
词语理解最直观最便捷也最让学生感兴趣的方法是演示法。例如教学《乌鸦喝水》 时,写水“渐渐地升高”一句中的“渐渐地S教师可通过演示使学生理解词义。教 师把事先准备好的小石子往装有半瓶水的瓶子里一粒一粒地扔下去,引导学生仔 细观察水面的变化。当学生看到瓶子里水面逐渐升高的情景时,教师稍加点拨, 学生马上就会领悟到“渐渐地”的意思。除了教师演示,学生也可以自己“演示S 如教学二年级的《从现在开始》的“轮流”时,教师出示词语卡片:“现在,请这 一竖行的同学,开炮念这个词? ”学生念完后,教师启发说:“刚才,你们一个接 一个,怎么读了这个词? ”教师指着词语卡片,学生心领神会地答道:“轮流。” 四、 多媒体,让词语教学“有景”
使用现代化电教媒体,将词语所表示的意思、意境直观地再现在学生眼前•,可以 起到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便于他们准确生动地理解。如人教版小学语 文第五册《秋天的雨》第二自然段的“五彩缤纷匕这个词语比较抽象,但是当我 们教学这一段时,可以适时出现“黃色的银杏树、红红的枫叶、金色的田野、美 丽的菊花……S孩子们惊喜的□光、张大的嘴巴、啧啧的赞叹声,不正告诉我 们:他们已经知道“五彩缤纷”是什么意思了。这时,你只要叫他们认真想一想: 这么美的景色,这么多的颜色,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用哪个词呢?在孩子 们不约而同喊出的词里一定会有“五彩缤纷S
乂如象形字的教学,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其演变过程简单明了地展示在学生面 前。在教学“日”时,屏幕上首先出现一个火红的圆圆的太阳,随着鼠标的控制, 那圆圆的红太阳就演变成了一个色彩鲜艳的“日”字。学生的识字兴趣被激发了, 这一山形象到抽象的变化,使原本抽象的汉字变得具体可感。而会意字教学,利 用课件提供丰富的图景,学生只需看看画面,对字义就能意会,无需教师多讲。 如教“笔”字,屏幕上先出现一支毛笔,上面是竹竿,下面是笔毫,学生很清楚地 看到竹竿变成“竹S笔毫变成了“毛”字,他们明白了为什么“笔”是竹字头和毛字 组成,并牢牢记住了“笔”的字形。 五、游戏,让词语教学“有思
“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1: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在词语教学 中,教师如果能恰当运用有效的游戏,一定能激发孩子们的识字学词的兴趣,不 但能增强识字学词的效果,还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与素养。如一位教师在人 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操场上》的教学中,在教学完六个新词后,设计了“词语 归类游戏S 教学准备:“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词语卡片,同桌两人一 份。 教学方法:
1•同桌两人分别把词语读正确。
2•把这些词语中同类的摆在一起,然后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摆。 3 •归类方法可以任选一种。
生组1:与“手”动作有关的为一类(打球、拔河、拍皮球),与“脚”动作有关的为 一类(跳高、跑步、踢足球)。
生组2:由两个字组成的词语为一类(打球、拔河、跳高、跑步),111 3个字组 成的词语为一类(拍皮球、踢足球)。
生组3:属于球类运动的为一类(打球、拍皮球、踢足球),其他的为一类(拔 河、跳高、跑步)。
这一“游戏”环节不但复习巩固了六个新词,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正确给词语归 类,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当然,让词语教学情趣盎然的方法还很多,不过,我们更要透过表面看到方法背 后渗透着的设计理念。
彰显人文性,是让词语教学情趣盎然的关键所在。传统的字词教学中只突出它的 工具性一面,而未能凸显它的人文性,因而显得严谨有余而温情不足。字词教学 不但可以教得一丝不苟,还可以教出浓浓的人文关怀,让孩子在生字新词教学过 程中培养情感,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和谐发展。
早在半个世纪前,斯霞老师教学《我们爱老师》(一年级)一课中,是这样引导 儿童读懂“祖国”一词的:
师:你们可知道“祖国”是什么意思呢?什么叫“祖国”? 生:祖国就是南京。(好多学生笑了,知道祖国不是南京。)
师:不要笑。祖国就是南京吗?不对!南京是我们祖国的一个城市,像北京、上 海一样。大家再想想,什么叫祖国?
生:祖国就是一个国家的意思。(这个学生对“祖国”理解得比较扩大了一些,但 还不对。)
师:噢!祖国就是一个国家的意思。对吗? 生:不对!(答声中也有说对的。)
师:美国是一个国家,曰本也是一个国家,我们能说美国、日本是我们的祖国吗? (因为常有美国、日本朋友到我校来友好访问,所以学生对这两个国家比较熟 悉。) 生:不能!
师:那么什么叫祖国呢?谁能再说一说?
生:祖国就是我们自己的国家。(经一再启发,学生逐渐理解了。)
师:施尉宇讲得对,祖国就是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祖祖辈辈生活的这个国家叫祖国。(强调一下,使学生加深印象。) 那么,我们的祖国叫什么名称呢? 生:我们的祖国叫中华人民共和国。
师:对了,我们的祖国叫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大家都热爱我们的—— 生:(齐)祖国。
美学教育家朱光潜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际是在思想感情上C推敲斯 老师在教语文(建立词的准确概念),在教思维(层层深入,十分严密),也是在 教做人(渗透爱国的情感),真正做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维训练、情感 熏陶的融合,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字词知 识的理解、掌握和强化,还促进了学生其他能力与素养的形成,开拓了思维,培 养了语感,激发了兴趣,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化的灿烂,从而让字词教学显得情趣 盎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