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锐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中贯彻创新创业教育的若干思考

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中贯彻创新创业教育的若干思考

来源:锐游网
教学研究

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中贯彻创新创业教育的若干思考

牛 婧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山东 济宁 272067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通过改革教学方法、构建实效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导师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改革,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本文试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如何贯彻创新创业教育,以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2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61(2015)24-0126-01

高职院校开展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如何在推进教改的同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落实和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是必须思考的问题。

1 科学的认识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是当下比较流行的热词;互联网上,不断有大学生休学创业 “一夜暴富”的神话出现。无论是高等院校还是高职院校的学生,都对马云成功创业的故事非常感兴趣,一时间,似乎人人创业就可成为马云。在大学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就业季“没有最难,只有更难”的背景下,这些成功创业的故事难免会让许多青春学子热血沸腾、浮想联翩。然而,现实是:尽管差不多每个人都想创业,都想获得成功,但是中国的创业成功率只有2%左右。而马云,全世界却只有一个。

因此,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不是帮助学生创业,而是育人。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有创造力的人才,而不是让学生毕业后都去创业。育人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把目光仅仅放在创业上,一定要有比较清醒的头脑。

2 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贯彻创新创业教育必要性的分析

2.1 高职院校大力推行创新创业教育,将会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从本质上而言,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本科院校存在差异,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基于职业特性模式下,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等为主要目的的教育,通过培育创新人才,使高职学生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员。

当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普遍面临着“低水平的高就业率”的尴尬境界。在目前竞争激烈的用人市场环境下,如果只能做重复而又简单的事情,又缺乏开拓的创新能力,其市场待遇未必会超越农民工的水平。因此,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大力推行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可以提高自身人才培养质量,还可以增强高职教育的吸引力,稳固高职教育的社会地位。

2.2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

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最佳平台。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紧紧依托教学工作,利用教学各个环节所能提供的契机,渗透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目标。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已不再适应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要求,要向以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标转变。创新创业教育的兴起,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在教学工作上及时做出与之相适应的改革,构建起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新型教学体系,并且在教学计划与教学改革的实践中都充分加以体现。

3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贯彻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3.1 改革教学模式,调整教学方法,把创新创业思想渗透到课程设计中

126 2015年24期

新的职业教育课程设计必须做到:教师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而且,教师在整体教改过程中进行课程设计时,需与时俱进,先于学生具备创新理念,并研究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有效地融入创新创业观念,使学生在对于知识的消化吸收的过程中,得到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业能力的提高。

3.2 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实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在实训实践中增强自身的创新理念,提高自身的创业能力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社会生产一线的应用性人才。这样人才不仅应具有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具有过硬的、优于其他高等教育和中职教育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而且,正是在实际操作能力的大量而有效的训练,摆脱“纸上得来终觉浅”的束缚,从实践中寻找创新的灵感,在实践中锻炼创业的能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得到了增强和提高。

3.3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导师队伍建设

创新创业导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也是学生最值得信赖的良师益友。针对目前职业学校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从调整导师结构入手:(1)充分利用现有教师资源。从现有的师资队伍中选拔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担当创新创业导师。(2)引入外智。从企业引入高素质企业家担当创新创业导师,并利用这些导师成功创业经历,来激励学生的创业欲望。(3)建立导师资源库。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有各式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有了这些人才可以使学生寻找到更加合适的专业指导导师,从而得到专业化的“一对一”孵化,加快创新创业教育的进程。

3.4 培育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推进教学管理改革 学校可通过教学管理改革,在校园里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环境和氛围。可采取的方式有:(1)把原本属于第二课堂的学生社会实践和创业活动纳入学籍管理范围,予以正式的学分认可,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活动获取创新教育学分,其成果与评优及奖学金评定挂钩。同时,对于在课外辅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教师,应研究出更科学、更细化的业绩考评方案。(2)改革传统的考试方式、考题的出题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大学对学生的评价,目前主要依赖于考试,而考试的方式主要偏重于对知识的考察。今后,大学考试应更多地以问题为导向。(3)积极举办和创新创业相关的各种活动。同时,要支持和鼓励有创业志向的学生自愿组成创业合作交流组织,让有志于创业的学生共同探讨,积极开展创业活动。

参考文献

[1]丁金昌.高职人才培养不可替代性的策略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06).

[2]彭文博,尹明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04).

作者简介:牛婧、女、19年7月出生,山东文登人、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教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