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 索
3.框架梁锚索 (1)框架锚索设计范围详见横断面设计图及立面图。 (2)锚索框架梁为C30钢筋混凝土,横梁截面尺寸0.4×0.4m,纵梁截面尺寸0.6×0.5m,锚索间距为3.0m*3.0m;锚索及框架梁布置详见横断面、正面图。 (3)锚索孔深19.2~22.2m,锚固段长9m,内灌注M35水泥砂浆。锚索施工前,先在基岩全风化和强风化地层分别进行一组3孔的抗拔试验孔,以求出基岩全风化和强风化地层水泥砂浆与孔壁的实际剪切强度,校验设计选取参数。拉拔试验应有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相关人员共同参与、验收;若有出入,可作为修改锚索长度的设计依据。 (4)每根锚索由3根钢绞线组成,钢绞线为强度Rb=1860Mpa、张拉控制应力为930Mpa的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直径15.24mm,锚具采用OVM15-3型。 (5)锚索预应力锁定吨位为385kN,锚索倾角15°,锚孔孔径130mm;孔口处安装长0.5m外径为φ130孔口定位钢管。张拉段范围套玻纹管,钢绞线全长每隔1.0m设置一个扩张环,锚固段在两扩张环间用铁丝扎紧,扩张环应用铁丝固定。 (6)锚索孔内注浆为一次注浆,采用孔底返浆法,灌注M35水泥砂浆,使用P.o.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只有当水泥砂浆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时,才能进行张拉。 (7)锚头楔形体混凝土与纵梁同时浇筑,锚头顶面必须与锚索轴线垂直。
4、锚索施工: (1)锚索施工前应先进行拉拔试验,取得锚固段地层与砂浆锚固体间的极限抗剪强度,以确定设计参数是否满足锚固工程稳定、安全的需求,进而确定是否需进行锚固段长度修正。试验孔锚固长分别为2m、3m、4m,试验孔的自由段与设计相同,试验方法参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中有关规定。 (2)锚索施工工序:钻孔→清孔→锚索制作→锚索安装→注浆→养护→锚索张拉→补张拉及锁定→锚头封闭。 (3)制作锚索的钢绞线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5224)的规定。钢绞线从盘丝上按设计长度截取,不得焊接。编束时确保每根钢绞线始终均匀排列,平直、不扭不叉。有死弯、机械损伤、严重锈蚀及电烧伤的严禁使用。截断时应使用机械切割,严禁电弧切割,编束前要清污除锈。 (4)水泥砂浆的水灰比应通过试验确定,浆液要搅拌均匀,随搅随用。锚索安装时应先将注浆管出口用胶布封住,以免阻塞。注浆采用孔底返浆法一次注浆,注浆结束前稳定5~10分钟,必要时可适当加入添加剂。 (5)锚孔注浆和锚梁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才能进行张拉,张拉前必须对张拉机具进行标定,避免出现应力误差。 (6)锚索张拉分五级进行,各级张拉力分别为设计张力的25%、50%、75%、100%及110%,每级间隔2~5分钟,最后一级间隔30分钟,并分别记录每级张拉时钢绞线的伸长量。为克服地层徐变等因素造成的预应力损失,第一次张拉锁定后30天左右,进行一次补偿张拉,然后锁定,切除多余的钢绞线,用混凝土封锚。 (7)锚索钻孔必须采用风动钻进、严禁水冲钻进。如遇地层松散破碎易坍孔时,应采用跟管钻进技术。如遇坍孔,应立即停钻,灌浆固壁(灌浆压力0.1~0.2MPa),初凝后重新扫孔钻进。钻孔完成后必须使用高压风清孔,清除孔内岩粉和积水。
钢绞线φ=15.24mmM40水泥砂浆扩张环φ46mm波纹管Ⅳ—Ⅳ断面(1:20) mmⅣ 注 浆 管φ=38mm黄油填塞I-I剖面1:5II-II剖面1:5III-III剖面1:5φ=110~150mmPVC管钢铰线纵OVM15-3(4、5)锚具C30砼封闭钢绞线梁绑扎铁丝对中支架Ⅳ 段自 由坡面|Υ110~绑扎铁丝扩张环铁皮导向帽R50~70mm150mmφ46mm波纹管φ8mm钢筋R25mm 段锚 固注浆管φ8mm铁环钢铰线φ8mm铁环孔壁自由段对中支架示意图锚索体结构详图 1:20说明:1、预应力锚索适用于节理、裂隙发育的岩质路堑高边坡、顺层及滑坡地段、软硬质岩互层路堑高边坡等地段边坡加固工程。2、当坡面为强度高且较完整的岩质边坡时,设锚墩或承压板锚固;当坡面为土质或风化岩层时,应配合锚梁或框架梁使用。3、与锚梁配合使用的锚索单孔设计锚固力应≤600kN(最多五根钢绞线)。4、锚孔孔位应按设计要求准确测放在坡面上,孔位误差不得超过±0.2m;锚孔的孔斜度(倾角)误差不超过±2°;实际钻孔深度应比设计孔深大0.2m。5、锚索孔径φ=110mm~150mm),锚索采用n根(n不小于3)高强度低松驰的预应力钢绞线(φ=15.24mm)制作,钢绞线强度Rb=1860MPa,用OVM15-X型锚具锁定。锚索制作时,钢绞线的截取长度为锚固段+自由段+1.5m外露张拉段。6、锚索自由段的锚索束每隔1.0m用细铁丝绑扎,涂刷防锈油等强力防腐涂料,套上波纹管,管内注满黄油,两端外绕工程胶布封闭,每米绑扎一个圆环对中支架固定。锚索锚固段每隔1.0m设一个扩张环,用厚度20mm的聚氯乙烯塑料板加工而成,每两个扩张环中间用细铁丝绑扎锚索。7、锚索孔内采用孔底返浆法一次注浆,灌注M40水泥砂浆,使用Po42.5及以上普通硅酸盐水泥。8、锚头楔形体混凝土与承压板、框架梁同时浇筑,锚头顶面必须与锚索轴线垂直。9、施工注意事项:(1)锚索施工前应先进行拉拔试验,取得锚固段地层与砂浆锚固体间的极限抗剪强度,以确定设计参数是否满足锚固工程稳定、安全的需求,进而确定是否需进行锚固段长度修正。拉拔试验孔数按锚索设计总孔数的3%计,每3孔一组,锚固长度根据设计吨位、地层性质确定。对土质、基岩全风化层、软质岩强风化层,锚固长分别为2m、3m、4m;硬质岩及弱~微风化软质岩锚固长分别为1.5m、2.5m、3.5m。试验孔的自由段长4.0m,试验方法参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中有关规定。(2)锚索施工工序:钻孔→清孔→锚索制作→锚索安装→注浆→养护→锚索张拉→补张拉及锁定→锚头封闭。(3)制作锚索的钢绞线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5224)的规定。钢绞线从盘丝上按设计长度截取,不得焊接。编束时确保每根钢绞线始终均匀排列,平直、不扭不叉。有死弯、机械损伤、严重锈蚀及电烧伤的严禁使用。截断时应使用机械切割,严禁电弧切割,编束前要清污除锈。(4)水泥砂浆的水灰比应通过试验确定,浆液要搅拌均匀,随搅随用。锚索安装时应先将注浆管出口用胶布封住,以免阻塞。注浆采用孔底返浆法一次注浆,注浆结束前稳定5~10分钟,必要时可适当加入添加剂。(5)锚孔注浆和锚梁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才能进行张拉,张拉前必须对张拉机具进行标定,避免出现应力误差。(6)锚索张拉分五级进行,各级张拉力分别为设计张力的25%、50%、75%、100%及110%,每级间隔2~5分钟,最后一级间隔30分钟,并分别记录每级张拉时钢绞线的伸长量。为克服地层徐变等因素造成的预应力损失,第一次张拉锁定后30天左右,进行一次补偿张拉,然后锁定,切除多余的钢绞线,用混凝土封锚。(7)锚索钻孔必须采用风动钻进、严禁水冲钻进。如遇地层松散破碎易坍孔时,应采用跟管钻进技术。如遇坍孔,应立即停钻,灌浆固壁(灌浆压力0.1~0.2MPa),初凝后重新扫孔钻进。钻孔完成后必须使用高压风清孔,清除孔内岩粉和积水。(8)当预应力锚索位于桩板墙上且采用锚索与桩的变形协调设计时,设计施加预应力为理论计算值,施工中应根据不同阶段桩的变形观测结果进行预应力调整,以确保桩与拉索变形协调受力达到最佳状态。10、本图尺寸除注明外,其它均以mm计。 向塘至莆田(福州)铁路路基施工图设计详图(一)预应力锚索设计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