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瑞养生坊秉承中华千年养生绝学,融合现代医理,充分发掘五谷杂粮的养生保健的神奇功效,缔造“七彩杂粮,合理搭配,现磨现卖”的养生全新业态,推动五谷养生。
“在吃的方面很注重养生,比如家里只买土鸡蛋,价格会比普通的贵近一块钱,一家五口一年就多支出800多元;红菇补血,需要三斤多,1000多元钱;小孩平时会吃鱼肝油、钙片等,一年600多元;两位老人也会买一些保健品、补品等……”家住丰泽区宝洲街的王阿姨是家里的“财政”,她的账本上清楚地显示了“养生”背后的经济账,家庭总收入10万元左右,而每年要花1万多块钱在养生保健上。
“之所以如此注重养生,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只满足于温饱,而是更加看重健康;另一方面,国内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引发了老百姓的忧虑。”泉州市营养师协会项目部副主任郭志清告诉记者,健康犹如住房,是刚性需求,养生其实是人们对健康的向往。要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效果,这种需求就不会消失。
概念炒作无孔不入
而为了迎合健康的消费需求,在泉州的大街小巷,“养生”正被打造成一个吸引消费者的商业概念。在市区泉秀街不足100米的距离内,记者注意到就有5家带有“养生”字样的美容会所。“冬天女性体质偏寒,活络经脉很有好处,一次165元。”一家会所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她们的会员一年最高消费能达十多万元。据粗略统计,仅在市区就有几十家大大小小的养生会所。
和养生会所一样,不少餐馆也讲求随季节更换“养生菜谱”。田安路一私房菜餐厅服务员介绍,“入冬过后,‘首乌炖竹丝鸡’点击率最高,用首乌、乌鸡等小火慢炖五六个小时,具有补肾、补血等食疗效果,一位38元,每天能卖出几十位。”此外,大大小小的养生礼品在商贸行里也随处可见,经营范围包括虫草、人参、鹿茸、灵芝、养生酒、养生茶、黄花梨木养生枕、海鲜礼品等中高档养生滋补品。“要在泉州市场站稳脚跟,一个门店月销售额要在10万元以上。”一位从业人员表示。
“养生产业正在兴起,并被视为中国继房地产、汽车之后的第三次消费浪潮。”专家指出,除了工业以外,农业、服务业都跟养生有关。比如,泉州目前的旅游产业,包括德化岱仙湖旅游休闲项目、永春牛姆林养生产业园等,无不强调健康疗养,而这些项目的背后往往是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元的资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