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35kV电压等级10000kVA变压器绕组改进方法

35kV电压等级10000kVA变压器绕组改进方法

来源:锐游网
{ SUBSTATION EQUIPMENT l /变电设备 / 3 5 kV电压等级 1 0 0 0 0 kVA变压器绕组改进方法 刘立嵬 (天津市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天津市300232) 摘要:介绍了对35 kV电压等级10 000 kVA变压器绕组结构的改进设计,并对改进后的绕组温升进行了计算 分析 、 关键词:变压器;绕组;油道;散热;改进 中图分类号:TM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357(2013)01—0056—04 Initial Discussion about Improvement Method of 35 kV Voltage Class 10 000 kVA Transformer’S Winding LlU Liwei (Tianjin Electric Power Maintenance Company,Tianjin 300232,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improvement design of 35 kV voltage class 1 0 000 kV A transformer’s winding structure and analyses the calculated result of temperature rise for the improved winding is analysed。 KEYWORDS:transformer;winding;oil duct;heat dissipation;improvement 组,本文所述的主要内容是对容量为10 000 kVA, 0 引言 绕组是变乐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变压器的安 全可靠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变压器绕组对油 的温升则取决于绕组的有效散热面积,众所周知,饼 SZ10型变压器绕组结构的改进方法,将带纵向油道 结构的连续式绕组改为小的段问油道的绕组。 1 问题的产生 传统的中型变压器连续式绕组结构,其段问油 道分布如表1: 表1段间油道分布表 mm 式绕组的有效散热面是油与油接触的表面构成的, 即绕组辐向内表面和段间油道两侧表面构成的。绕 组的辐向内外表面是自然存在的,因而绕组油道的 分布基本上决定了变压器绕组散热的效果。35 kV 电压等级变压器通常均采用连续式绕组即饼式绕 56 以高压绕组为例,结构如图1所示。这种绕组的 段间油道显然是比较大,因而加大了变压器的器身 结构尺寸,致使耗材增加,随着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 涨,变压器整体结构的成本也随之大幅度增加,在保 证变压器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的同时,对变压 器进行优化设计,使其节省制造成本是势在必行的。 匡}匕=:=:===三=三=三]厂 ‘-斗  [====三三 中断点油道 匕======]9或lOmm E三三 兰三三三 4.5.5  图1传统式高压线圈 近几年,有一些变压器厂家采用了带纵向油道 结构的连续式绕组。这种结构绕组的特点是,在绕 组辐向的1/2处设置4.5 mm厚的纸板块组成的油道, 同时将段间油道减小至1 mm成为无效油道。纵向油 道结构的绕组,由于首末端和中断点增加了不少横 向油道,同时增加了大量的纵向油道垫块条,纵向油 道贯穿绕组上下,理想状态下能够很好的实现散热, 这种绕组的结构形式如图2所示。 图2带纵向油道的高压线圈 但根据我们实际经验以及相关的理论计算分析 可知这种理想的散热效果不容易完全实现。首先, 连续式绕组这种辐向渐进圆的结构,使得油道辐向 切面成型不能成为贯通的整圆,如图3所示。 其次,中型变压器绕组多采用分数匝,每一段线 饼线起点部位都与上一线饼处在不同位置,造成油 道纵向不连贯,影响散热效果。横向油道很小,大多 数为1 mm,不能使被堵塞的某些线饼纵向油道找到 通路,这对变压器的散热效果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01 3年1月/第30卷/第1期/ 图3油道辐向切面示意图 再次,这些绕组绝缘件在制作上耗费大量工 时。制作这些件时不易做的很工整;同时在绕组绕 制过程中,耗费工时也比较多,因而影响生产效率。 2油路不连贯造成的危害 油道的不连贯,油隙变小势必增大油流阻力,影 响油的流动。这就使得变压器绕组所产生的热量得 不到更好的传递和散发,达不到预期的散热效果。 3对绕组结构的改进设计 3.1 设计上采取的改进措施 改进后绕组结构的特点:取消原结构上的纵向 油道,设置了相应的段间油道,但此种段间油道与传 统的段间油道又有所不同,即采用不小于有效油道 的尺寸,即正常油道≥3 mm,中断点为6~7 mm,在保 证性能参数指标的前提下,不增大绕组的总高度的 同时,调整线规,使绕组的辐向尺寸和电抗高度基本 不变。其结构形式如图4所示。 [二二=三 3 E三三I匕=======]  4.5 [=== 中断点油道 [===;==] ・ 衄 喜[=======兰=三三丁:三 : .图4改进后的高压线圈结构图 /变电设备 / | SUBSTATION EQUIPMENT| 这样,既保证绕组的纵向绝缘强度,又不增大铁 心窗口的高度和铁心柱中心距离;既不增大变压器 的结构尺寸,又使主材用量基本保持不变,而铜线用 量又稍有下降。使绕组油道绝缘件由原来的油道 条、横向油道纸板圈和油道垫块三种简化成只有油 道垫块一种。同时为增强绕组的辐向机械强度,我 们采用了双燕尾段间油道垫块,增加了外撑条,如图 5所示 图5高压线圈俯视图 3.2温升分析计算 下面以改进绕组后的三相10 000 kVA变压器的 试验结果,进行温升分析计算,其他的各项计算在这 里就不详述了。改进后的变压器各项损耗计算结果 见表2。 表2变压器各项损耗计算结果 W 其中:P。为空载损耗,W;P 为高压绕组75℃时 的负载损耗,W;P 为低压绕组75℃时的负载损耗, W;P 为负载损耗,w。 (1)绕组对油的平均温升计算公式 为: = + + (1) 式中: 为绕组对油的平均温升,K; 。为绕组对油的温升,K; 为绕组绝缘校正温升, =Kg,K为绝缘校正 系数; 死 为油道校正温升, =pq/1 550,P为附加 系数。 油浸自冷内线柱: 。:0.41q“ , 油浸自冷外线柱: =0.358q ; 口=1.032P。/S (2) 58 式中:q为单位热负荷,w/m ,P 为绕组75 clC时的负载 损耗,S为绕组的有效散热面积,m 。 对于饼式绕组一般只计算 。, 。 高压绕组散热面积的计算: S】’=29.63m ,S1”=7 m 式中:5,’、5.”分别为高压绕组的横向散热面积和纵 向散热面积。 由式(1)和式(2)计算得出高压绕组对油的平均 温升: q=(1.032 PaHv)/S=686-3 w/m ,=0.358x686-3。 =18.02 K =5.15x686.3/1 550=2.28 K (…= -+咒 =20.31 K 低压绕组散热面积的计算: S2’=22.56 ITI ,S2”=5.92 m 式中:5:’、s:”分别为低压绕组的横向散热面积和纵 向散热面积。 由式(1)和式(2)计算得出低压绕组对油的平均 温升: q=(1.032 P v)/S=712.8 w/m。 ,rx.=0.41×712.8“ =21.1 1 K =4.56 ̄712.8/1 550=2.10 K (…= ・+ =23.21 K (2)顶层油的温升,计算公式为: =1.2L+扎 (3) 式(3)中: 为油顶层油温,K; 为油平均温升,K; 自冷式油温升: =0.262q 。 ;死为油温升修正值, K; 与 和a(发热中心和散热中心的高度之比) 有关。 由式(3)计算顶层油的温升。 油箱散热面积为:S=I37.42 m q =(1.032 Pk+ ) =425.7 w/m =0.262qT ̄'8=33 K 查表 1得: =6 K =1.2T ̄+Ta=45.6 K<55 K,符合标准 。。。 (3)绕组对空气的温升,计算公式为: TH = (…+ =53-3 1K<65K,符合标准 。。。 低压绕组对空气的温升: = (…+ =56.21 K<65 K,符合标准 。 。 2013年1月/第30卷/第1期/ 3.3经济效益分析 通过改进设计,使绕组的绕制工艺得以很大的 简化,缩短了绕制绕组的工时,从而提高了工作效 艺;由于增加了绕组外撑条,使绕组结构更具可靠 性。降低了产品的制造成本,并消除了绕组内部出 现局部温升过高的现象。@ 率;材料成本有所降低,绕组绝缘件的种类由三种降 为一种,不但数量减少,其制作工艺也大为简化,效 参考文献 [1]沈阳变压器研究所.变压器设计手册一电磁线部分 [M】.1985. 率明显提高;此外高压绕组采用外撑条的绕制方法, 使绕组的可靠性更有保证,同时也使变压器的散热 效率更高。 [2]谢毓城.电力变压器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GB1094.2—1996.电力变压 器第2部分温升.1996. 4 结语 收稿日期:2012—11—15 改进后的变压器绕组油道结构非常简单,绕组 绕制过程中造成油道阻塞的几率大为降低,因而能 确保绕组的冷却效果。同时,由于段间油道的加大, 从而使绕组纵绝缘有所提高。在工艺上,取消了原 纵向油道结构,采用了横向油道结构,简化了绕制工 作者简介: 刘立嵬(1981一),女,天津市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工程师, 从事配电变压器检修工作。 (责任编辑张清桓) 美成功开发低成本太阳能存储系统 据每日科学网报道。美国阿肯色大学民用工程 明显的界限加以隔离。水泥板采用了其同事米卡 学系教授潘内尔・瑟瓦姆和他的博士研究生马特・斯 塔赛尔成功开发出一种太阳能存储系统,可替代目 前聚焦型太阳能发电厂使用的储能系统。采用这种 新开发的储能系统将会大幅增加年发电量,同时大 幅降低发电成本。 太阳能发电是利用集热器将太阳辐射能转换为 赫・哈尔研制的一种特殊混合水泥制成,能够承受 600 oC的高温。其储能流程是由太阳能电池板采集 热量,然后通过罐内的铜管将热量传导给水泥板,水 泥板吸收热量并将之存储起来,需要时将热量传递 给发电机。 对模型测试的结果显示,以水泥板作为传热工 热能,并通过热力循环过程进行发电。聚焦式太阳 能热发电系统的传热工质主要采用熔盐、导热油和 质,其传热效率可达93.9%,虽然较传统方法略低, 但依然高于美能源部的要求。测试结果同样确认水 泥层在传递热量时不会对存储罐壁造成损害。此 外,新方法的成本为每千瓦小时0.78美元,远远低于 美能源部规定的热能存储系统的目标成本——每 15美元/kWh。 石头填料等。上述材料作为传热工质在传递太阳电 池板所采集的热量时损失较少,但其成本昂贵,且易 对热能存储罐造成损伤。尤其是以石头填料作为传 热工质(目前其传热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时,在热循 环过程中存储罐的不断收缩和膨胀会对罐壁产生应 瑟瓦姆说:“研究结果证实,在传热效率方面,采 用水泥板可以与现有的储能系统相媲美。但水泥比 力,情况严重时可能导致存储罐产生灾难性的破裂。 作为一种替代方案,瑟瓦姆设计并测试了一种 具有温跃层结构的储能系统。该系统在每个存储罐 内利用并列水泥板替代石头填料,不同温层之间由 其他传热工质成本低廉,水泥除了具有独特的传热 性能外,还不会损害储能罐壁。聚焦型太阳热能电 厂采用这项技术,可以增加产量并降低运营成本。” DISTRIBUTION&UTILIZATION 5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