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华成语故事推荐 中华成语故事举荐 中华成语故事举荐1 八仙过海 传闻吕洞宾等八位神仙途经东海去仙岛,只见巨浪汹涌。吕洞宾提议各自投一样东西到海里,然后各显神通过海。于是铁拐李把拐杖投到水里,自己立在水面过海;韩湘子以花篮渡水:吕洞宾、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也分别把自己的萧、拍板、纸驴、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过。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过了东海。 [提示]比方各有一套方法或本事去完成任务。一般连用。 中华成语故事举荐2 摧枯拉朽 西晋时,晋武帝司马炎企图吞并吴国,但大臣们却各有不同看法,只有杜预的看法和晋武帝暗合。于是晋武帝派杜预为镇南第1页 共7页 大将军,率领大军,南下攻打吴国。战事进展顺当,出兵十天,就占据了长江下游各城镇。 可是这时,有人认为吴国立国久,又是大国,唯恐难以一下子打垮它。又说,天气太热,行军不便,不如暂停进军,等到冬天再说。杜预听后,却不以为然。他说﹔”今日我们的兵威正盛,就像破竹子一样,数节之后,必定迎刃而解。不能在这样的时刻停止下来。”于是晋军接着攻打吴国,果真节节成功,灭了吴国。 中华成语故事举荐3 网开三面 古时候,商国的首领商汤有一天到野外去玩,望见一个人张着四面网在捕鸟。捕鸟人祝福说﹔”愿天上飞下来的鸟,地下飞上来的鸟都能进入我的网里来。”商汤听见后对捕鸟人说﹔”你这样做太残忍了,鸟儿都要给你捉光了。”他叫捕鸟人把网撤掉三面,只留一面。 商汤祝福说﹔”鸟儿啊﹖你们情愿往左飞就往左飞,情愿往右飞,就往右飞,实在不想活了,就进入我的网里来吧。” 第2页 共7页 诸侯听到这件事后说﹔”商汤是一位慈爱的王啊﹖”于是有四十多个部落来归顺他。最终,商汤率领各部落的.队伍灭了夏朝,成了商朝的第一个皇帝。出自《吕氏春秋》 中华成语故事举荐4 破釜沉舟 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方与敌人决一死战。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军皆殊死战,不行败。 韩信,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他是汉王刘邦手下的大将。为了战胜项羽,夺取天下,他为刘邦定计,先攻取了关中,然后东渡黄河,战胜并俘虏了背叛刘邦、听命于项羽的魏王豹,接着往东攻打赵王歇。 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陉口。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军主见一面堵住井陉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断汉军的辎重粮草,韩信的远征部队没有后援,就肯定会败走;但大将陈余不听,仗着兵力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 韩信了解到这一状况,特别兴奋。他吩咐部队在离井陉三十第3页 共7页 里的地方安营,到了半夜,让将士们吃些点心,告知他们打了胜仗再吃饱饭。随后,他派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藏前进,要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快速冲入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号;又派一万军队有意背靠河水排列阵势来引诱赵军。 到了天明,韩信率军发动进攻,双方绽开激战。不一会,汉军假意败回水边阵地,赵军全部离开营地,前来追击。这时,韩信吩咐主力部队出击,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也回身猛扑敌军。赵军无法取胜,刚要回营,突然营中已插遍了汉军旗帜,于是四散奔逃。汉军乘胜追击,打了一个大胜仗。 在庆祝成功的时候,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说,列阵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临水泽,现在您让我们背靠水排阵,还说战胜赵军再饱饱地吃一顿,我们当时不信任,然而竟然取胜了,这是一种什么策略呢? 韩信笑着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们没有留意到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假如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让他们舍命呢! 这个故事演化出成语破釜沉舟,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第4页 共7页 比哺有决战性质的行动! 中华成语故事举荐5 明察秋毫 战国时的齐宣王想称霸,做众诸侯的领袖,因此,向孟子请教。 孟子说﹔”我们孔子的门徒,不讲霸道,只讲王道,用道德的力气来统一天下。” 齐宣王问道﹔”像我这样的人,能不能用王道统一天下呢﹕” 孟子说﹔”能﹖我听说,有一次你望见一个人牵着一头牛去宰杀,你看到它那恐惊的样子,感到不忍心。凭你这种好心,就可以行王道,施仁政,统一天下。问题不在于您能不能,而在于你干不干罢了﹖比方有人说他能举重三千斤,但是却举不起一根羽毛。比方他又说,他能看清秋天鸟兽的毫毛那样微小的东西,但事实上却看不见满车的木材。你信任这种说法吗﹕” 齐宣王说﹔”那当然不信任﹖” 孟子紧接着说﹔”如今您的好心能用来对待动物,却不能用第5页 共7页 来爱惜老百姓,那么您的好心也同样是难叫人信任的。看来,一根羽毛之所以举不起,是那个人根本不愿举的原因?一车木材之所以看不见,是那个人根本没有看的原因。所以说,这是干不干的问题,而不是能不能的问题。您问,您能不能行王道,统一天下,问题也是如此。”出自《孟子》 中华成语故事举荐6 成语是我国最经定典一种文化,我最喜爱成语故事了。 老师布置我们暑假里好好读书,写好读书笔记,我就找了一本《成语故事》细细品读起来。 在成语世界里,我相识了心口不一的叶公;明白了“缘木求鱼”的愚蠢;领会了“守株待兔”的迂腐;见证了“掩耳盗铃”的可笑......但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位“闻鸡起舞”的祖逖。 祖逖是我国晋朝时候的人,他年轻的时候想为国家效力,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听到鸡叫声,受到启发,决心练就过硬的本事,报效国家。于是他和好友刘琨一起练习武艺。这样,无论是凌烈的寒冬,还是燥热的酷暑,他们都坚持练习。 由于本事高强,祖逖当上了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第6页 共7页 他带领的队伍纪律严明,作战英勇,打了不少胜仗,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 这就是祖逖,一个“闻鸡起舞”的青年,一个勤学苦练的模范,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人。对于我们这些小学生来说,或许还不须要“闻鸡起舞”,但是我们须要“闻鸡起舞”的这种精神。 这就是成语的魅力,简简洁单一个小故事,却蕴含了深刻的道理,反映了我们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打算的中华成语故事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第7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