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教案).doc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教案).doc

来源:锐游网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教案)

基本信息

学科 教师 课题名称

历史 赵芬芬

年级 单位

高一教学形式多媒体 英德市第一中学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5课辛亥革命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参与积极性高。 但大多数学生“史从证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很好 培养,运用材料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较弱,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方法比较欠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性质、革命纲领及指 导

思想,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认识辛亥革 命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辛亥革命爆发的深刻原因、中华民国的资产阶级政府性质、辛亥 革

命的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孙中山先生等民主革命先驱者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 由

和民生幸福贡献一生精力的光荣事迹,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革命先驱 们站在时代前列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

教学过程

A、 导入新课:

提问:“共和政治,总统山河”这副对联体现在近代中国哪一次重大事件上? 提示:辛亥革命(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 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 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

B、 新课讲授: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

1、

政治基础: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严重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破产

2、 经济基础:19C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 阶级基础:戊戌变法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4、 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1894,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吴玉章回忆说:“无论光复会也好,华兴会也好,都缺乏明确而完备的纲领, 更没有严密的组织,而且都受地方性的局限,不足以领导全国日益高涨的革命运 动。”

1905,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一一同盟会

地点:日本东京

政治纲领:“驱除靴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机关刊物:《民报》

5、 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 表述 民族主义 驱除聚虏

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内涵

反民族压迫,反满族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 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

地位 前提 核心 补充

特别提醒:三民主义的局限: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不敢放手发动群众。 图片展示:资产阶级改良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论战 6、 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黄花岗起义) 7、 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

二、辛亥革命的过程

(-)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1、 主力:湖北新军 2、 结果:武汉三镇光复,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号中华民国,各省纷纷响应 随

后,全国十几个省区相继宣布独立。

(二)高潮: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1、 中华民国的成立

时间:1912年1月1日 总统:孙中山 国旗:五色旗(五色代表汉、满、蒙、回、藏,象征“五族共和”) 国都:南京 纪元:中华民国纪年 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

①目的:限制袁世凯,维护民主共和政体

内容:依据材料归纳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主权在民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自由平等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 三权分立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 副署之。 责任内阁 第五十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性质和意义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三)结果: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提问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当上临时大总统后,国家形势又是如何发展的? 由此引出革命的结局。 清帝退位(1912. 2. 12)——孙中山辞职一一袁世凯就任总统 三、辛亥革命的评价 探究:有人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也有人 说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历史命运,是一次失败的革命。就上述观 点发表自己的看法?(自由讨论) (一) 成功: 以下五则材料分别是如何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的? 材料一: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 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反帝反封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的报告 材料二: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 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 中,12天后复辟丑剧草草收场。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三 材料三:“中国处在大规模的工业发展的前夜,商业也将大规模地发展起来,再 过五十年我们将有许多上海。” --------------------------- 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孙中山《中国革命的社会意义》 材料四:辛亥革命后,民众都把辫子看成是甘心作清朝奴隶的标志,纷纷自行剪 去;当时流行的服饰:中山装、西装、领带、皮鞋、礼帽……革除旧风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四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从近代化的角度) 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经济: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社会生活:革除封建陋习,移风易俗 (二) 失败:(局限性)从鲁迅作品看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知县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一一这些名 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一一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阿Q正传》 革命的不彻底 阿Q心里想到:以为革命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所以一向是“深恶 而痛绝之”。 一一《阿Q正传》 缺乏群众基础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 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根本原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教训: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 和国的方案行不通。

板书设计 第15课辛亥革命 一、 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 1、 政治基础: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严重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破产 2、 经济基础:19C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 阶级基础:戊戌变法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4、 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5、 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6、 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黄花岗起义) 7、 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 二、 辛亥革命的过程 (一) 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二) 高潮: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1、 中华民国的成立的概况 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 目的:限制袁世凯,维护民主共和政体 内容: 性质和意义: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 进步意义 (三) 结果: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三、 辛亥革命的评价 1、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从近代化的角度) 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经济: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社会生活:革除封建陋习,移风易俗 2、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 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根本原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教训: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 和国的方

案行不通。

作业或预习

根据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思考怎么评价孙中山?

自我评价

本课教学设计采用了大量史料,在培养“史从证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的历史思维能力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培养了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 对高考有一定的帮助,但本节课内容过多,一课时时间较紧。 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可选多人):

评议一单位: 姓名: 日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