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正处在思想由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尤其是中小学生。因此,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不可避免地要犯一些错误,有错误就要批评改正,但是如何正确批评也一门艺术,而老师恰恰是需要掌握好批评这门艺术至关重要的人。只有正确的批评学生,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否则可能会起反效果。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1.实事求是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如果只是一些表面现象你就随意批评学生,学生会有很大的委屈。一切的批评必须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实的基础之上,使批评不会让学生觉得是无稽之谈。同样道理,教师批评学生,评价也要客观,对缺点和错误,既不能夸大,也不轻描淡写,不但要明确指出错在什么地方,还要帮助找出改进方法,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改正自己的错误。
2.态度诚恳
批评学生,必须是真心实意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而不能因自己的权威受到了触动,丢了面子,就把心中怒气发泄到学生身上,进行挖苦、讽刺。批评要让学生体会到爱心和关切,从而真正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交流。
3.有的放矢
批评学生方式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当时的具体环境和学生的个性特点、情绪状态及承受能力而定。如必须当场提出批评的,应及时批评;事态不严重的,事后提醒;学生已认识个人的错误,且处于自责状态的,用委婉的语气批评或事后批评;学生自认有理,且处于强烈的抵触情绪时,避开正面严厉批评。
批评学生还要考虑其个性特点,不同性格的学生对批评的反应往往不一样,承受能力也不同,必须因人而异。批评要针对具体的人和事上,批评要带有明确的目的,点明改正的方向。
4.留有余地
在批评教育时,力求点到即止,留有余地,给学生一个自我批评、自我教育的机会。这样学生既易于接受,又对老师的宽容产生一种负疚感,从而有利于不断鞭策自己,尽量少犯或不犯错误。如果老师对学生的错误唠唠叨叨,否定或者贬低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批评的积极性,那么学生就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结果事与愿违,大大削弱了教育的效果。从学生的心理承受出发,恰当地运用“留有余地”的批评方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