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
第10课 鸦片战争
【教材分析】
1、地位:《鸦片战争》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得到潮流”的开篇。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开启了近代中国列强的侵华史,也开启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求民主的历史潮流。因此本课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既是本单元的重点,更是全书的重点。 2、重难点:
教学重点:着重于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理解中国战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的影响。 【学情分析】
本课由于没有重复初中历史的学习内容,没有列出军民反抗的事迹,而以引导分析战争的起因、战败的原因为目的,这符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但由于他们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还有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仍需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采取创设情景、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虎门销烟、两次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识记《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
(2)理解英国悍然发动鸦片战争、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认识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3)通过讨论分析“鸦片战争的失败能否避免”,帮助学生认识到清政府失败的必然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战争视频作引入,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请学生归纳战前交战双方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研读和阐释史料的能力。 (3)通过指导学生观看鸦片战争经过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 (4)通过学生对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提高学生历史比较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讲述鸦片对人体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情感教育。 (2)通过引导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及结果,使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3)通过讲述战争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抗击侵略的英雄事迹,培养学生感悟历史的能力,激发其爱国热情。 【教学方法】
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实际情况,本课教学方法以讲授法、问答法为主,辅之以图示法、讨论法、比较法,由浅入深,步步推进,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用具】
1.电脑平台,多媒体设备.
2.教师准备关于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视频、资料,并制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可采用“问题式”和“导学式”教学模式和思路,在教师积极引导下,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配合史料阅读、质疑答疑、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努力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在教材的处理上,应突出重点、难点内容,点拨思路,启导分析,给学生留下较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借以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习惯。
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教案
【前言】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和抗争史,一系列的侵华战争,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以及一次一次的中国人民求民主、反侵略的斗争。(多媒体出示中国近代史起止时间和标志性事件)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罂粟花的图片,引出课题。
罂粟花,又名英雄花,花色丰富,整朵花外观似毛绒球,果实饱满,从它的果实提取出来的汁液,是制鸦片的原材料,生鸦片有止痛、止咳、解除中毒等作用,19世纪西方殖民者却把它作为一种武器,将具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拖入痛苦的深渊。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篇——鸦片战争
多媒体显示课题——鸦片战争 【新课教授】
多媒体出示世界地图
提问: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一个在亚欧大陆东端,一个在亚欧大陆西端。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你有想过吗?
有人说:是因为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商人的利益,如果没有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鸦片战争。咋一听好像有点道理,那么鸦片战争的爆发真的是林则徐惹的祸吗? 一、 鸦片战争
1、 背景(虎门销烟)
(1)鸦片战争前夕的国内外形势
首先请同学们翻到教材50页,认真阅读教材前言和一二自然段的内容,划出能够反应鸦片战争前中国和英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四个方面不同的关键词句。老师会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然后请一位同学给大家归纳一下“鸦片战争前夕的国内外形势”。
好,时间差不多啦!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自告奋勇的给大家归纳一下呢?好,···同学,···,引导学生填图表。
政治 经济 国际(英国) 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国内(中国) 封建专制统治 吏治腐败 自然经济为主,土地兼并, 财政困难 军备废弛 军队战斗力弱 闭关锁国,虚骄自大 腐朽落后 危机四伏 军事 船坚炮利 殖民扩张 综合国力强大 外交 综合 ···同学很不错,归纳得很准确,请坐。
老师再给大家梳理一下表中所蕴含的逻辑关系:
(多媒体分别出示中英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四个方面不同的图片。)
政治:战前中国已经处于封建社会晚期,清朝自康乾盛世以后,开始走下坡路,吏治腐败,贪污贿赂成风——“和珅跌倒 嘉庆吃饱”“三年清知府 十万雪花银”等大家熟知的
2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教案
俗语生动的反应了清政府的腐败;而英国于1689年颁布了《权利法案》,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君主立宪制。
经济:此时的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你耕田来我织布”,主要还是男耕女织的传统农业。而传统农业的关键在于土地。而此时的土地高度集中在封建地主手中,广大农民处于少地、无地的状态。税收减少,政府财政出现困难;而英国18世纪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并于19世纪二三十年代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军事:清政府军备废弛,军队装备还处于以戈矛为主的冷兵器时代,少数船上装有一两门明朝时候发明的“红衣大炮”,发射时效果和扔铅球差不多,而且只能向前打,想打后面的敌舰,当然还需要转一圈!而英国船坚炮利,武器先进。
外交:此时的清政府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长期奉行“闭关自守”政策,使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而英国实行殖民开张政策。 (多煤题出示中国和英国在经济、政治、军事和外交比较的表格)
从以来得出什么结论呢?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强烈需要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战争必然爆发。 (2)虎门销烟
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输入鸦片?清政府为什么要开展禁烟运动 (出示1818—1831年中英贸易图表)。
鸦片战争前,英国最初试图用商品打开中国的大门,向中国输入“呢绒、棉纺织品、金属制品”等工业品,而中国的自然经济能够自给自足性,加上清政府闭关政策的限制,其产品在中国不吃香,相反,中国的“茶叶、生丝、药材”等物品在英国成为 “畅销品牌”,这样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长期处于出超地位,英国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通过正当贸易不能打开中国的大门,为了扭转中英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清政府为什么要开展禁烟运动呢? 材料一 吸毒人数:200万/35年
掠夺白银:3—4亿元/40年
说明:①中国白银大量外流,清政府财政困难 材料二:烟馆里正在吞云吐雾的中国人(图片) 反映:②摧残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材料三 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徒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兴思及此,能不股栗!——《林则徐集·奏稿中》
反映:③造成兵弱银荒,加深清政府统治危机
提问:三则材料中涉及到鸦片输入主要危害有哪些?(答案即三则材料的三点危害) 面对大量鸦片走私,作为当时皇帝道光帝应该会采取什么行动?假如你 是清朝统治者,面对鸦片走私所带来的严峻局势,你将会采取什么措施? (多媒体显示 虎门销烟广场图片和林则徐:“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道光皇帝看到林则徐的奏折,认识到放任鸦片走私,将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于是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组织禁烟工作。材料中也体现了林则徐怎样精神?(反抗 外国侵略决心及为国家民族利益自我牺牲爱国精神。) (林则徐禁烟主观上为了维护清王朝腐朽统治,但他指挥虎门销烟代表了中华民族利益,反
3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教案
映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精神,他是民族英雄,)
过渡: 禁烟运动的消息传到英国,英国又是如何处理的? 多媒体显示 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发表的讲话
“(虎门销烟) 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
因此,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学生发言····
英国政府发动鸦片战争从根本上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所以这场战争不是打不打的问题,只是早和迟的问题。禁烟运动只是借口,中英之间战争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如果没有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英国资产阶级必然会寻找其他借口挑起战争。 2、 鸦片战争的经过
利用ppt动态展示图展现介绍鸦片战争的主要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战争的过程略) 在鸦片战争中涌现出一批英勇抗争的爱国官兵和人民群众
多媒体显示 人民群众的自发反抗──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的图片
还有清军爱国将士—海龄,英勇作战,为国捐躯。他们表现出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尚情操,值得我们敬仰。
最后指出:中英鸦片战争的最终结局是:中国战败
小组合作探究:中国战败原因,最后得出:清政府的腐败是其重要原因,也说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4.战争的结果——第一批不平等的签订
1842年8月初,英国军舰闯到南京下关长江江面。8月29日,中国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多媒体出示《南京条约》签订的内容和危害。
在学生逐条归纳内容,分析其危害后,教师结合材料进行概括: 割地:损害中国的主权。
赔款:不但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也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更为严重的是它开创了侵略者勒索赔款的恶例。
开口通商:使东南沿海门户大开。损害了中国的贸易主权。
协定关税:这表明关税税则中国自己不能做主决定,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口诀:南约有四项,哥(割)赔五双(商)鞋(协);
口岸有五处,广厦福宁上(光下不能上)。 《南京条约》是近代历史上外国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国的领土、关税、贸易主权遭到破坏。除了签订《南京条约》外,英国政府又强迫中国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从中获取了领事裁判权,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片面的最惠国待遇,规定该缔约外国享有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并无对等的权利,这充分体现了条约的不平等性。还有享受租借的特权。美国和法国也趁火打劫,先后与中国了《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攫取在华特权。 5、鸦片战争的影响
鸦片战争后,英、美、法三国强迫中国套上了这不平等条约的枷锁,给中国带来了灾难和屈辱,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设问: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变化?
教师概括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教案
阐述“半殖民”和“半封建”的内涵。并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中国思想领域的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不再是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原来的封建社会开始转化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出现了两对矛盾:即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是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正是由于社会性质的改变,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由此革命任务也会有所改变。中国人民肩负起了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从此,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思想领域的变化:鸦片战争后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抛弃“夜郎自大”的腐朽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中国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最后教师强调: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过渡:当《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签订之后,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西方商人简直是欣喜若狂。英国商人梦想:“只要中国人每人每年需要一个棉织睡帽, 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不应求了” 。
出示: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消费英国棉纺织品的数量表 分析英国商品不畅销的原因···
英国把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
二、战火再燃(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及经过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又是什么直接原因导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呢?
可以请同学讲述他所了解的“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点明这只是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其根本原因和鸦片战争一样,是为的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利用ppt动态展示图展现介绍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要过程。1857年底,英法联军侵略军向广州发起进攻。广州很快陷落。继而北上进逼添加天津。由于英法不满足既得侵略权益,1859年夏天,英法利用去北京换约之机重又挑起战争,连攻天津、北京,火烧圆明园,咸丰帝逃跑
2、结果:第二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引导学生从割地、赔款、开埠和其他权利丧失四个方面归纳《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以及分析其危害。
《天津条约》内容口诀:三外一赔一开, 《北京条约》内容口诀:天天赔九(酒)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圆明园惨遭焚烧,毁灭了驰名世界的皇家园林,而且毁灭了不可数计的艺术珍品和历史文物,这不仅是中国,而且是人类文化史上无法估计的损失。
播放《老梁观世界·洗劫圆明园的罪恶》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第二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由东南沿海到整个沿海并深入内地,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清政府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它们的附庸与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三、【本课小结】
两次鸦片战争,带给中国巨大的耻辱和深重的灾难,这足以说明落后就要挨打,挨打必须思辨,思辨才能崛起,现在,中国历史也已经掀开了新的篇章。
5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教案
四、【活学活用】二个选择题,一个课外探究:比较两次鸦片战争,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的。 【板书设计】
一、鸦片战争的背景(虎门销烟) 1、鸦片战争前夕的国内外形势
2、虎门销烟(1)起因:鸦片走私(2)虎门销烟 二、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的经过
2、鸦片战争的结果: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1)《南京条约》的签订
(2)《南京条约》附件——《虎口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 (3)中美《望厦条约》 (4)中法《黄埔条约》 3、 鸦片战争的影响
三、战火再燃(第二次鸦片战争 )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及经过2、《天津条约》的签订3、《北京条约》的签订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四、小结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