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中考模拟试卷(一)
语文模拟试题(二)
欢迎参加中考,相信你能成功!请先阅读以下三点注意事项: 1.本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时,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题号后的横线上或空格内。写在本试卷上或超出答题卡规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22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历史积锭了灿烂的中国文化,孕育了无数的英雄豪杰。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要不怕吃苦,全心投入,广泛地去阅读,去写作,达到用脑思考,口里酝酿,.下笔流畅的程度。这样才能领悟人生的真缔,否则就是让绚丽多姿的青春虚度! .
①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
酿: 绚:
② 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改为 改为
2.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画线句有语病,请逐一进行修改(可以调整语序,可以添加、删除或更换词语等,但不得改变原句要表达的意思)。(4分)
①某区在政务建设中,着力以公开政务信息,增强网站服务为重点,利用网络推进党政务公开,服务企业和社会公众,②加强同广大人民群众。③该区将改版后网站整合为11大板块、27个栏目,④组织了“明星企业”等特色栏目,⑤全面提高党政务公开的全面性、网上服务的便捷性、互动交流的有效性。
修改①: 修改②: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6分)
①在“美读名著读书节”中,某中学举行了“名著书评”活动,同学们写出了许多高度概括、语言精练的书评。例如:
《格列佛游记》:小说通过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智马国的奇遇,反映了十八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的一些矛盾,揭露批判了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以及英国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剥削。
请仿照示例,从下面三部名著中任选一部写上自己精彩的评述。(可以从作品的主题....思想、主要内容、艺术特色以及自己的阅读感受等方面来写)(3分) 《汤姆·索亚历险记》: 《水浒传》:
淮安区201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第1页 共10页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②在这届读书节活动中,你很荣幸地担当此次交流会的主持人,请你为本届读书节设计一段开场白。(3分)
4.诗、文名句填空。(①~⑥题为必答题;⑦~⑩题为选答题,从中任选两题作答, ....若答两题以上,只批阅前两题。)(8分) 必答题:
①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②夜阑卧听风吹雨,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③瀚海阑干百丈冰,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④ ,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⑤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⑥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选答题:
⑦ ,静影沉璧。(范仲淹《岳阳楼记》) ⑧天时不如地利, 。(《孟子》) ⑨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⑩衣带渐宽终不悔, 。(柳永《凤栖梧》))
二(6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5~8题。(16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
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
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
淮安区201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第2页 共10页
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①嗜: ②汤: ③被: ④遗: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 ②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译文: 7.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的? (4分)
答: 8.对比手法是本文一个特色,试结合文章举出一例,分析这个对比手法的作用。(4分)
答:
(二)阅读下文,完成9~12题。(17分)
住在自己的美好里
丁立梅
①一只鸟,蹲在楼后的杉树上,我在水池边洗碗的时候,听见它在唱歌。我在洗衣间洗衣的时候,听见它在唱歌。我泡了一杯茶,捧在手上恍惚的时候,听见它在唱歌。它唱得欢快极了,一会儿变换一种腔调,长曲更短曲。我问身边的他:“什么鸟呢?”他探头窗外,看一眼说:“野鹦鹉吧。”
②春天,杉树的绿来得晚,其它植物早已绿得蓬勃,叶在风中招惹得春风醉。杉树们还是一副大睡未醒的样子,沉在自己的梦境里,光秃秃的枝丫上,春光了无痕。这只鸟才不管这些呢,它自管自地蹲在杉树上,把日子唱得一派明媚。偶有过路的鸟雀来,花喜鹊,或是小麻雀,它们都是赖不住寂寞的,叽叽喳喳一番,就又飞到更热闹的地方去了。唯独它,仿佛负了某项使命似的,守着这些杉树,不停地唱啊唱,一定要把杉树唤醒。
③那些杉树,都有五六层楼房高,主干笔直地指向天空。据说当年栽植它们的,是一个学校的校长,他领了一批孩子来,把树苗一棵一棵栽下去。一年又一年,春去春又回,杉树长高了,长粗了。校长却老了,走了。这里的建筑拆掉一批,又重建一批,竟没有人碰过它们,它们完好无损地,甚或是无忧无虑地生长着。
④我走过那些杉树旁,会想一想那个校长的样子。我没见过他,连照片也没有。我在心里勾画着我想像中的形象:清瘦,矍铄,戴金边眼镜,文质彬彬。过去的文人,大抵这个模样。我在碧蓝的天空下笑,在鸟的欢叫声中笑,一些人走远了,却把气息留下来,你自觉也好,不自觉也好,你会处处感觉到他的存在。
⑤鸟从这棵杉树上,跳到那棵杉树上。楼后有老妇人,一边洗着一个咸菜坛子,一边仰了脸冲树顶说话:“你叫什么叫呀,乐什么呢!”鸟不理她,继续它的欢唱。老妇人再仰头看一会,独自笑了。飒飒秋风里,我曾看见她在一架扁豆花下读书,书摊在膝上,她读得很吃力,用手指着书,一字一字往前挪,念念有声。那样的画面,安宁、静谧。夕阳无限好。
⑥某天,突然听她的邻居在我耳边私语,说那个老妇人神经有些不正常。“不信,你走近了瞧,她的书,十有八九是倒着拿的,她根本不识字。不过,她死掉的老头子,以前倒是很有学问的。”
⑦听了,有些惊诧。再走过她时,我仔细看她,却看不出半点感伤。她衣着整洁,头
淮安区201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第3页 共10页
发已灰白,却像个小姑娘似的,梳成两只小辫,活泼地搭在肩上。她抬头冲我笑一笑,继续埋头做她的事,看书,或在空地上打理一些花草。 ⑧我蹲下去看她的花。一排的鸢尾花,开得像紫蝴蝶舞蹁跹。而在那一大丛鸢尾花下,我惊奇地发现了一种小野花,不过米粒大小。它们安静地盛放着,粉蓝粉蓝的,模样动人。我想起不知在哪儿看到的一句话:你知道它时,它开着花,你不知道它时,它依然开着花。是的是的,它住在自己的美好里。亦如那只鸟,亦如那个老妇人,亦如这个尘世中,我所不知道的那些默默无闻的生命。
⑨大凡这些,都是住在自己的美好里„„
9.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从哪些角度,写出“住在自己的美好里”?(4分)
答: 10.本文语言优美,试从词语运用或修辞的的角度赏析第②段划线的句子。(4分) 答: 11.结合语境,揣摩第⑦段中“我”“ 听了,有些惊诧。再走过她时,我仔细看她,却看不出半点感伤”时的心理活动。(4分)
答: 12.理解文章结尾这句话的含义和作用。(5分)
答: (三)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17分)
独处也是一种能力
周国平
①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反过来说,不擅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
②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非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具备的。具备这种能力并不意味着不再感到寂寞,而在于安于寂寞并使之具有生产力。人在寂寞中有三种状态。一是惶惶不安,茫无头绪,百事无心,一心逃出寂寞。二是渐渐习惯于寂寞,安下心来,建立起生活的条理,用读书、写作或别的事务来驱逐寂寞。三是寂寞本身成为一片诗意的土壤,一种创造的契机,诱发出关于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体验。
③独处是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和美好体验,虽则有些寂寞,寂寞中却又有一种充实。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事务中抽身出来,回到了自己。这时候,我们独自面对自己和上帝,开始了与自己的心灵以及与宇宙中的神秘力量的对话。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灵魂生活都是在独处时展开的。和别人一起谈古说今,引经据典,那是闲聊和讨论;唯有自己沉浸于古往今来大师们的杰作之时,才会有真正的心灵感悟。和别人一起游山玩水,那只是旅游;唯有自己独自面对苍茫的群山和大海之时,才会真正感受到与大自然的沟通。
④从心理学的观点看,人之需要独处,是为了进行内在的整合。所谓整合,就是把新的经验放到内在记忆中的某个恰当位臵上。唯有经过这一整合的过程,外来的印象才能被自我所消化,自我也才能成为一个既独立又生长着的系统。所以,有无独处的能力,关系到一个人能否真正形成一个相对自足的内心世界,而这又会进而影响到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⑤怎么判断一个人究竟有没有他的“自我”呢?有一个可靠的检验方法,就是看他能不能独处。当你自己一个人呆着时,你是感到百无聊赖,难以忍受呢,还是感到一种宁静、充实和满足?
淮安区201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第4页 共10页
⑥对于独处的爱好与一个人的性格完全无关,爱好独处的人同样可能是一个性格活泼、喜欢朋友的人,只是无论他怎么乐于与别人交往,独处始终是他生活中的必需。在他看来,一种缺乏交往的生活当然是一种缺陷,一种缺乏独处的生活则简直是一种灾难了。
⑦世上没有一个人能够忍受绝对的孤独。但是,绝对不能忍受孤独的人却是一个灵魂空虚的人。世上正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最怕的就是独处,让他们和自己呆一会儿,对于他们简直是一种酷刑。只要闲了下来,他们就必须找个地方去消遣。他们的日子表面上过得十分热闹,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极其空虚。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想方设法避免面对面看见自己。对此我只能有一个解释,就是连他们自己也感觉到了自己的贫乏,和这样贫乏的自己呆在一起是顶没有意思的,再无聊的消遣也比这有趣得多。这样做的结果是他们变得越来越贫乏,越来越没有了自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4分)
答: 14.为什么说“独处是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和美好体验”?(4分)
答: 15. 第①段加点的词语“在一定意义上”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答: 16.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举一例,并分析这样论证的作用。(5分)
答: (四)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18分)
一日的春光
冰心
①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的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②今年北平的春天来的特别的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阴,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的远引了。 ③天下事都是如此——
④去年冬天是特别地冷,也显得特别地长。每天夜里,灯下孤坐,听着扑窗怒号的朔风,小楼震动,觉得身上心里都没有一丝暖气。一冬来,一切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似乎都冻得蜷伏在每一个细胞的深处。我无聊地安慰自己说:“等着罢,冬天来了,春天还能很远么?”
⑤然而这狂风、大雪,冬天的行列,排得意外地长,似乎没有完尽的时候。有一天看见湖上冰软了,我的心顿然欢喜,说:“春天来了!”当天夜里,北风又卷起漫天匝地的黄沙,忿怒的扑着我的窗户,把我心中的春意又吹得四散。有一天看见柳梢嫩黄了,那天的下午,又不住地下着不成雪的冷雨,黄昏时节,严冬的衣服,又披上了身。 ⑥九十天看看过尽——我不信了春天! ⑦几位朋友说:“到大觉寺看杏花去罢。”虽然我的心中始终未曾得到春的消息,却也跟着大家去了。到了管家岭,扑面的风尘里,几百棵杏树枝头,一望已尽是残花败蕊;转到了大工,向阳的山谷之中,还有几株盛开的红杏,然而盛开中气力已尽,不是那满树浓红、花蕊相间的情态了。 ⑧我想,“春去了就去了罢!”归途中心里倒也坦然,这坦然中是三分悼惜,七分憎嫌,总之,我不信了春天。
⑨四月三十日的下午,有位朋友约我到挂甲屯吴家花园看海棠,“且喜天气晴明”——现在回想起来,那天是九十春光中惟一的春天——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就欣然地答应了。
⑩东坡恨海棠无香,我却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我的院里栽了几棵丁香和珍
淮安区201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第5页 共10页
珠梅,夏天还有玉簪,秋天还有菊花,栽后都很后悔。因为这些花香,都使我头痛,不能折来养在屋里。所以有香的花中,我只爱兰花、桂花、香豆花和玫瑰,无香的花中,海棠要算我最喜欢的了。
⑾海棠是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伤”,又有满树的绿叶掩映着,秾纤适中,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同是造物者最得意的作品。 ⑿斜阳里,我正对着那几树繁花坐下。 ⒀春在眼前了!
⒁这四棵海棠在怀馨堂前,北边的那两棵较大,高出堂檐约五六尺。花后是响晴蔚蓝的天,淡淡的半圆的月,遥俯树梢。这四棵树上,有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乱烘烘的在繁枝上挤着开„„
⒂看见过幼稚园放学没有?从小小的门里,挤着的跳出涌出使人眼花缭乱的一大群的快乐、活泼、力量、生命;这一大群跳着涌着的分散在极大的周围,在生的季候里做成了永远的春天!
⒃那在海棠枝上卖力的春,使我当时有同样的感觉。
⒄一春来对于春的憎嫌,这时都消失了。喜悦地仰首,眼前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的春——似乎春在九十日来无数的徘徊瞻顾,百就千拦,只为的是今日在此树枝头,快意恣情的一放!
⒅看得恰到好处,便辞谢了主人回来。这春天吞咽得口有余香!过了三四天,又有友人来约同去,我却回绝了。今年到处寻春,总是太晚,我知道那时若去,已是“落红万点愁如海”,春来萧索如斯,大不必去惹那如海的愁绪。
⒆虽然九十天中,只有一日的春光,而对于春天,似乎已得了酬报,不再怨恨憎嫌了。只是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如同小孩子打架后相寻,大家忍不住回嗔作喜,却又不肯即时言归于好,只背着脸,低着头,撅着嘴说:“早知道你又来哄我找我,当初又何必把我冰在那里呢?” 17.“我要尽力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的“吞咽”的含义是什么?作者说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4分)
答: 18.“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请简要概括作者深爱海棠的原因。(4分)
答: 19.“我不信了春天”,作者为什么反复这样说?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5分)
答: 20.作者长时间地盼春寻春,为什么最后却对“只有一日的春光”深感满意?作者在“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这里的“遗憾”指的是什么?(5分)
答:
三 (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作文。(60分)
呵护中有温情,呵护中有智慧,呵护中有境界。我们在呵护中成长,成长的我们也将呵护传递„„
请以“呵护”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
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祝贺你顺利完成答题,看别忘了认真检查哦!
淮安区201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第6页 共10页
淮安区2012年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文化统一考试语文答题卡
1.(1)(2分)注音:酿: 绚: (2)(2分)改错: 应改为 应改为
2.(4分)修改①: 修改②: 3.(6分)(1)
(2)
4.(8分)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5.(4分) ① ②
③ ④
6.(4分)①
②
7.(4分) 8.(4分) 9.(4分)
淮安区201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第7页 共10页
10.(4分)
11.(4分)
12.(5分) 13.(4分)
14.(4分)
15.(4分) 16.(5分)
17.(4分)
18.(4分) 19.(5分) 20.(5分)
淮安区201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第8页 共10页
21.(60分)
题目:呵 护
100 200 300 淮安区201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第9页 共10页
400 500 600 700 淮安区201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第10页 共10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