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新)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测试“过山车”》精品教案2
课题 测试“过山车” 单元 一 学科 科学 年级 三 1. 描述“过山车”的运动状态。 2. 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路线、快慢等来描述。 学习 目标 3. 利用自制的“过山车”,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和物体的运动路线,能正确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4. 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形成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及时记录、乐于交流的科学态度。 5. 继续体验工程项目的建成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融合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重点 难点 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路线、快慢等来描述。 描述小球的位置,比较不同“过山车”上小球的运动快慢。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过山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观看视频。 讲授新课 聚焦:“过山车”做好了吗?让我们用小球代替“小车”,小组讨论,从小球的位全班交流。 观察它吧! 置、运动路线 (1)展示一下我们的“过山车”轨道设计。 和快慢三个 (2)利用小球代替“小车”,轨道上测试一下。 方面来描述。 探索:以起点为中心,描述小球的位置。 第一步:将将方向盘的中心点对准“过山车”的起点,将方向盘平铺在“过山车”的下面。 第二步:将小球摆放在轨道上的任意一点,利用方向盘说出当前位置的小球处于“过山车”起点的什么方向。 第三步:用细绳从起点出发,沿着轨道铺设至小球所在位置,再用软尺量出这段细绳的长度,这就是小球与起点之间的距离了。 第四步:用方向和距离完整地描述“以起点为中心”时小球所在位置。 让小球从高处滚落,观察并描述其运动形式。 学生分小组活动,并且记录结果。 全班交流,回答研讨问题。 沿过山车轨道量取,并软尺测量。 先画运动路描述小球的方向借助方位盘。 测量小球的距离用细绳 设计意图 引入课题。 小组活动并且记录。 (1)小球的运动路线,小球首先沿着轨道向南滚动30厘米后,再向东转弯滚动6厘米,又转向北进人一段长为15厘米的弯道,然后转向南,进入一段长为10厘米的直线轨道,再向西转弯进人一条20厘米的直线轨道,再向北转弯,沿直线滚动40厘米后,转向东继续滚动20厘米后到达终点。 (2)这期间,小球一共经过多条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 利用秒表、软尺、细绳、比较不同“过山车”上小球运动的快慢。 实验步骤:(1)把两个不同的“过山车”轨道摆放在一起。为了便于观察可以把轨道开始的方向调成一致。 (2)用软尺和细绳分别测出两个轨道的长度。 (3)准备好秒表,当小球从起点滚动时开始计时,到达终点后,计时停止。 (4)也可以比较相同时间内,小球沿着“过山车”轨道运动的路程有多远,这时,需要在事先规定好的时间内,记录运行的距离。 分组活动,线,然后分段描述。 完成记录。 运动相同距 全班交流,回答研讨问题。 哪一组的过山车小球运动的最快?为什么?过山车的坡度大小、运动路线、轨道表面的光滑程度等等。 相同时间比运动距离。 离比运动时间的方法,或者采用运动 实验结果:图①小球的运动速度比图②小球的运动速度要快一些。播放视频资料。 研讨:怎样描述物体的位置? 描述物体位置时,首先要确定参照物。本次活动中,以过山车轨道的起点为参照物,假定起点的位置不变,那么小球运 小组讨论,①增加起点全班交流。 动一段距离后,就可以借助方向盘,取轨道的起点为中心, 测量小球到起点的长度,同时描述小球的方向。比如,小球 的高度或降低终点的高度 ②用更加光滑的轨道 ③运动路线曲线运动部分减少,直线运动部分增加…… 根据再次测位于轨道东南方向35厘米处。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距离 指的是轨道长度,不是小球与起点的直线距离。 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路线? 在确定方向、距离后,根据小球或物体沿轨道运动的路线。 描述出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的距离,在弯道处描述出转向的方向,一段一段详细地、准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比如:我 先向东行驶了20厘米,然后转向南行驶了10厘米,又转向 西,行驶20厘米后,突然一个急转弯,转向北行驶,行了20厘米后…… 怎样描述物体的位置? 需要我们先确定运动的时间和路程的长短,然后比较相同时间内,距离的长短或相同距离内时间的长短。 学生分组活动。 试的运动时相同距离内,时间越短,物体的速度越快,反之越慢;相同间对比介绍时间内,距离越长,物体的速变越快,反之越慢。描述与比过山车改进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首光需要准确地观察与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然后选一个基准或是一个“参照物“,最后对运动的时间以及距离做出准确地测量,才能得出科学的结果。 拓展:如果要让小球运动得更快,可以怎样改进“过山车”? (1)根据斜面上物体的运动规律:斜面坡度越大,物体运动越快。可以增加“过山车”轨道起点的高度,让斜面的坡度变高。 (2)如果弯道较少,那么小球的运动速度也会增加。所以,可以适当减少“过山车”轨道的弯道,增加直线轨道。 增加起点高度;将弯道变直道;用更加光滑的轨道…… 再次对比真正的过山车,思考更多的改进方法。 课堂小结 前、后的设计及改进的效果。 积极开动脑筋,课后继续改进完善设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路 线、快慢等来描述。以观察、测量、比较“过山车”上小球的运动为主线开展探索活动——借助方位盘和软尺描述小球的位置、观察和描述小球的运动路线、利用秒表和软尺等比较小球运动的快慢。 板书 8 测试“过山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