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用真情去感化学生 教育反思

用真情去感化学生 教育反思

来源:锐游网


用真情去感化学生

——教育案例

于永超

我班的一名学生经常不交作业,半学期过去了,学习成绩很差。或许他自认已无可救药了,只想混混。通过与他细心的交流我才得知:因为父母亲打工,经常不在家,没时间管孩子,形成了在家没人管。有一次,我发现他中午经常不回家,在学校吃方便面,就和他聊了一会,我并没有问他作业的事情,只是询问他的就餐情况,吃了什么,好吃吗?有汤喝吗?他说:没有,喝点水就行了。我又问他:有水杯吗?他说:没有,对着水管喝点自来水就好了。我说:那怎么行?会把胃搞坏的。就给他拿了两个纸杯,从那以后,我经常询问他的伙食情况,他也切身感觉到了老师对他的关注。开始自觉交作业了,并且作业也写得越来越认真,我利用机会不断表扬他,他渐渐对学习产生兴趣了。我还叫他哪不懂可以直接问我,课外时间我及时地帮他补缺补漏。在考试中,他已经有明显的进步了。因此,和学生心灵的交流,只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感化、融化学生的心,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以下是我的一些反思:

一、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这个学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言语去鼓励他,从而让他获得了上进的信心和动力。

二、教师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应宽容以待之。应让他感受老师对他的信任,感受到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让他感受到老师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故应“宽以待人,容人之错”。在通情达理中暂时性的容忍宽恕学生的错误,采用灵活委婉的方法去教育他,鼓励他。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在转化问题生的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问题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这个学生的问题主要来自家庭的教育不当,因而,我首先解决他的学习压力,改变父母的教育态度,并时时给予鼓励,时时给予呵护,时时给予赏识,一有进步,就应以激励,学生的心中就有了温暖的阳光,他能不成长,能不进步吗?

说句实在话,谁不希望看见微笑着的面容?微笑就是无言的认同和鼓励。当孩子从你的眼神中感觉到鼓励,感觉到对他的尊重,当他认为自己就是你心目中喜欢的学生,他就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快乐地完成学习任务。常言说:“亲其师,则信其道。”谁不愿意和一个喜爱自己的老师相处?谁不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同?学生更是需要爱的阳光雨露。一个期望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声貌似无意的表扬,一张展开的笑颜,轻拍肩膀时流露出的信任和关爱……

让我们献出真情,把关爱注入孩子的心田,用这枚永不生锈的“钥匙”打开孩子的心灵之门吧!

用真情去感化学生

——教育案例

于永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