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江水源供冷供热系统能源站项目简介

江水源供冷供热系统能源站项目简介

来源:锐游网
江水源供冷供热系统能源站项目简介

摘要:南京江北新区中心区是江北新区发展的核心,因此江北新区规划在中心区建设江水源热泵系统。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能源中心,即将建有7个能源站,可以同时提供冷、热负荷。 关键词:节能、减排、绿色、未来 1、环境分析与基地状况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南京市江北新区中心区及隧道片区,拟建七座江水源热泵区域能源站和一座江水取水泵站,总用地面积约为6.30万平方米。七座能源站平均分布于江北新区各个广场绿地范围内,有利于更加便捷地为周围的建筑提供能源供应服务。

图1 能源站分布图

图2 能源站剖面图 2、规划布局

本项目设计的重点是能源站机房,因此都是利用地下空间作为机房主体,尽量不破坏地面的整体规划功能,所以功能分区清晰、科学、合理,综合考虑人员出入口、设备吊装孔与本地块绿化景观之间协调统一的关系。

七个能源站总用地面积约为6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67000平方米。每个站均由能源机房、蓄水槽、蓄水池以及其他设备房间等组成,其中1号站与管理办公空间合建、3号站与取水泵站合建,5号站与污水处理机房合建。6号站与江北城市规划展览馆密切关联,其中一个人员疏散口的楼梯与规划馆的空中景观走廊形成了规划馆总体造型的一部分,不同功能不同建筑的一部分空间在此紧密结合,合为一体。

规划要点规定出让用地范围为该地块的地下空间,作为江水源热泵能源站使用,地上用地性质不变,只允许设置地下室出入口及必须的构筑物,尽量减少对城市道路交通的干扰,地下出入口及其他构筑物的设计应与周边建筑及绿化环境相协调,做好出入口及构筑设施的绿化遮挡和场地景观设计,退让规划地铁、河道及电力线应满足规范要求。

本项目中1号站及5号站旁均有地铁轨道通过,因此在设计中均预留了十五米以上的安全退让距离。6号站设于江北新区城市规划展览馆东侧地块,与该项目的下沉式广场紧邻,其中一部人员疏散楼梯直接连通下沉式广场,如此设计即减少了对地面广场的完整性美观性的破坏,又满足了消防疏散的要求。 3、建筑功能的布置

7个能源站机房均按地下一层,局部两层设计,建筑埋深11.0米。 建筑内部具体功能如下:

负一层:能源站机房、蓄冰槽、蓄水池、污水处理室、设备用房等。 夹层:消防设施、变配电间控制柜、检修通道等设备用房。 一层:出地面楼梯、设备吊装孔、消防设施等。

能源站是江水处理设备机房,火灾危险性为戊类,每个防火分区(包括防火分区超过1000平方的)均按一个分区设一部疏散楼梯来设计。由于1号站和5

号站面积较大,防火分区较多,为尽量减少出地面的构筑物破坏广场的视觉感受,设计考虑采用下沉式广场作为疏散空间,同时兼顾下沉区域的景观布置与地面广

场设计互相协调统一,既有层次感又丰富了广场活动的趣味性。同时1号站在夹层处的机房上空设置了参观走廊,以方便来访民众实地了解以江水作为绿色能源的工艺流程。设计中充分利用了层高差作为不同的使用功能,避免了空间的浪费。

图3 广场鸟瞰图 4、造型设计

地下能源站出地面的楼梯间消防电梯间等外立面采用科技木装饰结合通透的玻璃营造现代化的建筑小品造型融入城市绿地景观中,出地面的设备吊装孔采用可上人的安全玻璃作为顶板,即方便了后期维修使用,同时又给地下机房创造了有利的采光需求,一举两得。其周围在后期景观布置中尽量以绿色植物隐蔽,与公园绿地有机结合,设备吊装车道采用隐形车道等手法来形成广场的完整美观性。6号站其中一部出地面的疏散楼梯与江北市民中心的空中参观走廊完美结合,巧妙的与其形成了一把锁扣。7号站出地面的楼梯也采用玻璃顶造型作为广场的小品融入到绿地中。 5、结语

本项目是为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而设计的地下空间机房,设计难度主要在于出地面的构筑物如何与地面广场设计有机结合,满足机房本身使用要求的同时又不破坏地面景观的完整性。设计过程中尽量充分利用地下本身的空间来合理安排工艺流线,满足生产的需求。尽量减少出地面构件与消防疏散的矛盾,注重细节,竭力创造绿色低碳节能的建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