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技术工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我区教育技术装备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推进全区基础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工作,继续巩固和发展全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成果,扎实抓好教育技术支持服务,强化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加大教育技术应用指导力度,为推进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作出了积极努力。
一、 更新观念 促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是实现教育公平,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的一种必然选择。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办学条件要保持大致的均衡,为适龄儿童少年提供更加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望。
教育技术装备作为万州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办学的基础条件之一,现代教育离不开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装备。装备工作如何抓,如何在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实现教育公平中发挥它的重要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急待回答的问题。
我区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在市教委和市业务部门的领导下,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采取“统筹规划、城乡并举、逐步实施、适度超前”的原则,以“班班通”和中小学信息技术、实验、图书、音体美卫劳装备工程等硬件建设为基础,以“资源建设”为主导,以现代远程教育应用为核心,加快了我区数字校园工程建设,实
1
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为把我区建设成三峡库区教育高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科学编制 规划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从全区教育技术装备整体情况来看,由于万州经济基础差,底子薄,经费投入不足,城区和农村学校之间的装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直接影响着我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不符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
为此,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调研,认为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作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要求,整体推进,均衡配备”。紧紧围绕“一个目标,搭建三个平台,推进五项工程”来开展。
围绕一个目标,即“十一五”期间,万州教育信息化、装备标准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
到2015年,基本实现全区教育信息化和装备标准化。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协调发展机制,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建设达到三峡库区领先水平;建设市内领先完备的应用系统,成为三峡库区教育教学资源高地;
到2012年,实践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装备基本实现教育部颁布的2006年标准,信息技术建设实现办公电子化、管理网络化、信息资源数字化、教学活动信息化;
到2020年,教育技术装备和创新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与学前教育、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教育教学需求相适应,达
2
到与本区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达到全市先进水平。
三、科学实施 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围绕区政府的中心工作,我们以基础教育信息化、装备工作标准化为目标,大力加强教育技术装备,巩固和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成果,加大教育城域网、《万州教育》、《万州教育技术》网站技术服务与管理力度,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创新教育信息化和装备标准化工作:
(一)投资4500万元,在城区建立了以宽带技术为支撑的教育城域网,有53所中小学校、6800台在线计算机应用城域网进行基础教育教学活动,实现了“班班通”。
形成了区教委、网络中心、学校教育信息互动,初步实现了行政办公、教育、教学、后勤、科研数字化和网络化,初步建成了全区远程学习、教学、管理系统;
(二)投资2000余万元,全区共建设现代远程教育农村教学光盘播放点(模式一)281所,完全小学、中心校及农村中学卫星教学收视点(模式二)309所,计算机网络教室(模式三)74间。实现了全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100%覆盖,实现了远程教育资源“校校通”,初步实现了中小学生“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四)2009年年又投资600万元,用于音体美器材和实验仪器配备达标。
四、资源建设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
教学资源建设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远程教育充分应用的前提条件。我区共建有《万州教育》、《万州教育技术》、远程教育管理、OA办公、教育资源管理五大平台、全区教育系统所有公文传输都在平台上进行,实现了电子化办公。在资源建设方面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我们一是加强了卫星IP资源的下载和资源的整合。《万州教育技术》网站链接了中央电教馆、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开发组织的远程教育资源,链接了《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中小学课件》、《中国课件站》、《教师研修网》等资源,供各中小学学习和下载;搭建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服务平台上的资源,规定学校及时下载、整理、储存。各中小学校至少要达到250G的教学资源库;
二是将外购教学资源、网上下载的教学资源与自主开发的课程资源整合成既易于浏览搜索,又能很方便地将所需的资源“搬”到自己的电子教案中去的校园教学资源库;
三是自主开发建设教学资源,将教师课堂教学中自己设计开发的优秀课件、教学设计、教案、拍摄的优质课堂教学实录和名师名校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我中心每年对教师制作的课件、教学设计、教案、课堂实录等进行评优表彰,不断充实完善教学资源库。
到2012年,我们将建成万州功能强大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并链接到各中小学,各中心小学以上学校都将建成400G以上的
4
校本教育教学资源库,供师生教育教学使用。
五、教育科研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推动现代远程教育的应用是我区的一大特色。从区教委领导到各中小学校长率先垂范,一步一个脚印,领导各课题组进行远程教育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应用研究。
一是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带头开展教育科研。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承担的课题《万州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创新研究》,是全国教育规划办立项的重点课题《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的子课题,并被评为全国优秀子课题,该项研究成果已纳入总课题最终成果。万州教育信息化建设荣获“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科技博览会”优秀成果奖。
二是大面积开展专项课题研究。从2005年开始,我区经市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的教育技术课题共16项,区项目办立项的远程教育课题共51项,项目学校校级课题34项。为了加强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对市、区两级立项的课题学校进行前期指导和中期评估,并对完成研究的课题,认真组织评审,由万州区教育科学规划办统一审核结题。即时发现和解决项目学校在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对不同层次的研究课题提出不同的要求。
全区共有市、区级远程教育立项科研课题67项,参研教师800余人,这些课题研究促进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逐步缩小了城乡教育差别,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在课题研究中,李河小学独创了“每周三个一”,高粱小学
5
进行了“一课三上四研”等独具万州特色的远程教育校本教研活动。并获得了外国教育专家的赞誉。
为加强对农远工程的管理和远教资源的应用,我们教委印发了三份文件,一是《万州区远程教育工作检查指导提纲》、二是《万州区关于农远工程建后技术服务体系和资金保障机制管理办法》、三是《万州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效能管理办法》,这些文件从设备完好使用率、下载资源量、培训教师人数、师生参与比例、功能室使用率、课时安排情况、举办活动次数、承担课题数量等量化指标综合评估学校应用情况,农远工程效益发挥情况。为实现全区中小学远程教育工作管理规范化、应用经常、教学整合的科学化打下了良好基础。
六、培训师资 促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要以人为本。学校配备的各种装备必须靠教师去使用、管理人员去管理与维护。没有一支合格的装备队伍,是不可能充分发挥装备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的。特别是现代教育装备,更需要高素质人才来掌握。
从2002年至今,我区两次派了156名教师到重庆大学参加市级培训,参加市远程教育项目学校校长专题培训200人,在区内共举办一线教师培训10余次,参训教师达到1469人。针对农村教学点、农村小学、农村初中的不同需要,采用骨干培训与全员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实践相结合等培训方式,全面提高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
6
七、增添措施 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为了促进我区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工作的发展,提高工作效益,充分发挥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工作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作用,实现“双高普九”的目标,我区率先在全市建立了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保障机制:
(一)加大投入,建立装备经费保障机制
根据“十一五”的规划目标,我区率先在区级财政安排的教学仪器设备专项经费有较大幅度提高,将教学设施设备和信息技术装备购臵、更新、维护、运行和人员培训所需资金纳入义务教育保障经费预算,其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中央、市级财政安排的公用经费中列支20%,高中每生每学年列支70元,其中有条件的学校预算外资金再投入一部分,建立了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经费长效保障机制。
积极争取设立了区级信息技术与仪器设备专项经费、农远工程和城域网维护专项经费、中小学图书专项经费、音体美器材专项经费、标准化实验室建设专项经费,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要求,整体推进,均衡配备”的原则,做好教育技术装备工作。
(二)加大培训,建立技术服务保障机制
进一步加强教育技术装备队伍建设。按照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师技能培训计划的要求,继续抓好区级培训计划的落实,编写好培训教材,选配好培训教师,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管理。协调有关
7
部门落实好培训经费,努力完成(市级、区级装备部门人员培训,学校主管校长、主任培训,学校实验教师、图书、实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三类培训。
建立了区级技术服务专家组、片区技术协作小组和学校技术员维护的三级技术服务保障体系。区教委在全区聘请技术好、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技术服务专家组成员,做到小问题不出校、一般问题不出片区,重大问题由区级技术服务专家组负责处理。
(三)加强考核,建立督导评估监督机制
我区在全市率先将教育督导引入应用教育技术工作的考核之中。先后出台了《万州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考核细则》、《万州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管理办法》等,对教育技术的工作目标、工作要求、工作评估作了详细的规定。
区教委、区教育督导室、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将定期或不定期对中小学校组织检查评估或专项督导。
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是一项投资巨大、作用巨大的系统工程,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是学校办学的窗口。我们坚信,随着500亿万州的稳步推进,国家、市、区三级财政对教育技术装备的加大投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