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句重音初探
来源:锐游网
第31卷 第4期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be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Vo1.31 No.4.201l 语句重音初探 潘 超 (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湖北黄石435002) [摘要]一般认为汉语句重音分为两种: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然而由于研究的目标和研究背景的不 同,人们对于语句重音的认识和分类产生了不一样的看法。本文立足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回顾了传统的重 音分类方法,总结出本文的语句重音的分类及其关系。 [关键词] 重音分类;语法重音;逻辑重音;节奏重音;感情重音 [中图分类号]刑1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733(2011)04—0071.04 一、重音的概念 类也应该加入新的元素。 1、重音一般分为两类 二、重音分类的回顾 重音一般分为词重音和语句重音。出现在词中的 许多《现代汉语》教材中大都是采用将重音分为两 重音叫词重音,表达的词的含义不同,重读的音节位置 类,即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这是国内关于语句重音的 就不同。出现在语句中的重音就是语句重音,受句子不 一种十分传统的、普遍的看法。这种分类统治了汉语言 同的语法、语义、心理、情感的表达以及节奏的不同需要 很长时期,后来人们发现由于研究的目的和研究背景的 而产生的对句子中某些词或词组的重读。本文主要研 不同,人们对于语句重音的认识和分类则产生了不一样 究的对象是句子中的重音。 的看法。 2、对于重音,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主要论述: 2.1两种重音分类 语句里念得比较重,听起来特别清晰的音叫重音, 主张将重音类型分成两种的有:胡裕树(1995: 或者叫做语句重音(黄伯荣、廖序东,2004:126)。重音 114)、黄伯荣、廖旭东(2004:127)等,几乎各个《现代汉 是指朗读、说话时句子里某些词语念得比较重的现象, 语》教材的主编者都将语句重音分为语法重音和逻辑重 一般用增加声音的强度来表现(胡裕树,1995:l14)。句 音。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跟受西方重音分类的影响有 子中用力较大的音就是重音(徐青,1994:119)。重音就 关。在西方,通常将重音分为两大类:常规重音(normal 是指把表意需要突出的词语略为加重音量,以吸引听众 stress)和对比重音(contrastive stress)。其中,常规重音 对它的注意(张斌,2000:120)。在语句中最能体现语句 是指在自然发音的情况下,说话人没有任何上下文条件 目的、最能表达思想感情的词或词组就是重音(何江、张 的干扰所表现出来的重音,这种重音是可以通过句法或 弛,2008)。重音指的是语句里的某些音节根据表达的 音系规则预测的,而对比重音则是不能够通过句法预测 需要而读得较重的语音现象(杨润陆、周一民,2003)。 的。在Chomsky和Halle提出核心重音规则(Nuclear 《辞海》给重音释义时写道:“重音是语言中重读的音。 Stress Rule)之后,至少在美国,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重音分词重音和语句重音。” 这种分类在关于语句重音的研究中都是占有优势地。 从上面这些论述(主要都是教材)来看,大多数学者 (转引自王韫佳等2006:86)。从内容上我们可以看出, 认为重音就是言语力度较大,突出意义,引起注意的音 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与西方的常规重音一对比重音,或 节部分。这里就存在着误区,认为重音就是加大重量, 无标记重音一有标记重音的关系可以说是一一对应的, 把需要突出强调的词语读得重一些.这种认识是不全面 也就是说汉语的语法重音就相当于在常规情况下出现 的。比如我们认为重音是句子中被突出、强调的部分, 的西方的无标记重音;而汉语的逻辑重音则类似于西方 也可以用轻读慢读的方法来表现。因此对于重音的分 框架中的对比重音或有标记重音,是没有办法用句法规 [收稿日期】2011----02--15 [作者简介】潘超,女,山东省烟台市人,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2009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汉英对比与对外汉语教学。 ・71・ 则来进行预测的。他们认为语法重音是根据语法结构 来确定,它的分布是有规律可寻的,而逻辑重音是为了 表达某种特殊的感情产生的,需要不同,相对应的位置 也不同。另外沈炯(1994:10—15)认为汉语语句重音应 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语义相关的语势重音,另一类是 与节奏单元相关的节奏重音。他认为第一种语势重音 跟强调重音或者对比重音相似。他还特别强调语势重 音既非强调重音,也非对比重音,它“只是普通着重,以 相邻音节为衬托显示出着重程度,从而对语句意义的形 成做出贡献”。叶军(2001:14—16)则提出了常规与非 常规重音的分类,他认为的常规重音虽类似于前面提到 的正常重音、普通重音,但并不完全相同,因为它和句法 的结构等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而非常规重音则相当于 前面所提到的对比重音和强调重音(逻辑重音)的总 和,有着对比信息和特殊口气的含义。王韫佳、初敏、贺 琳(2006:87)三人从表达功能出发将重音分为节奏重音 和语义重音两类。他们认为对语句的意义表达有贡献 凸显语句中重要信息单位的叫做语义重音,没有意义表 达贡献的叫做节奏重音。 2.2三种重音分类 主张将重音类型分成三种的主要有:Lehiste主要区 分了三种句重音,即原始重音、对比重音和强调重音,这 里的原始重音是通过音系规则指派的,而后两种重音则 是由于出现了语义上的对比或强调而产生的。她还指 出,这三类重音的差别已在某些语言的语音实验中得到 了验证。Trask对于语句重音的分类与Lehiste相似,不 过他将“非强调性的句重音”简单地称为“句重音”( sentence stress),并且认为英语中的句重音一般出现在 语句中的最后一个词项上。他特别指出,许多分析者将 “强调重音”与“对比重音”混用,这就意味着,有些研究 者并不认为存在所谓对比重音和强调重音的区别。后 来赵元任(1979)将重音(他称为声调重音)分为正常重 音、对比重音和弱重音。这里的正常重音大致跟Lehis ̄ 和Trask定义的原始重音或者句重音意思相同,他的对 比重音则相当于Lehiste和Trask的对比重音和强调重 音的综合(转引自王韫佳等2003:374)。还有林茂灿 (1981)按两个层次将重音分作3个大类6个小类,即正 常重音(强、中、次中)、对比重音、弱重音-(轻声)。厉为 民(1990)也认为有三类:词重音、对比重音(逻辑重音) 和偶发重音(轻声偶发重音)。这里的正常重音大致都 是原始重音的意思,就是句法上的重音或者是节律上的 重音。罗常培、王均(1981:139,142)认为语句重音是跟 着句子的内容走的,要看句子的组织和词在句子里的地 位,利用语句重音也可以改变句子的意思并认为语句重 音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句法上的重音或节律上的重音, 另一类是因强调语义而产生对比、反衬、肯定而加强的 逻辑重音,后来他强调还存在一种因为含有强烈的感情 而加强的重音叫强调重音。吴洁敏、朱宏达(2000:289 -72・ 一300)将汉语语句重音分为语法重音、强调重音和节奏 重音三大类,其中语法重音又包含语义重音和句法重音 两个小类别。王玮、蔡莲红、周同春(2001)认为重音可 以划分成:语法重音、逻辑重音、心理重音。所谓心理重 音即“反映说话人在口语交际中的重心,即说话人所要 强调的内容”。本文认为这里的心理重音与后文中的感 情重音是一致的。 三、各种重音分类的含义和关系 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与看法并在他们的基础上,我 们将句子的重音大致分为四种:语法重音、逻辑重音、节 奏重音以及情感重音。 3.1语法重音 语法重音也就是教科书上所提到的自然重音(正常 重音),是自然加重性质的。就是在不表示特殊思想感 情的情况下,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按照人们说话习惯 自然地把某个词语说得重一些。不具有特别强调的色 彩,听觉上感觉不太明显,但从朗读和口语实践上看,语 法重音是根据语法结构来确定,它的分布是有规律可寻 的,比如自然重音绝大多数出现在谓语动词、宾语、定 语、以及状语上,一般都在句子后半部分的陈述中。例 如: 谓语东风 了。 : 人民大会堂十分雄伟壮丽。 宾语他一直都很注意 旦星盟搭。 : ’ 学了三年。 春天的脚步适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邀 定,状,补语: 嫩的,绿绿的。 同志,不用着急,慢遑说。 你比我强 壁。 疑问、指示代 刚才来电话的是选啊? 词: 他会往哪儿跑呢? “把”罕介冥短 他把他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 语中的重点词 语. 都奉献给了共产主义事业。 3.2逻辑重音 逻辑重音也叫强调重音或者表意重音,它的强度比 语法重音更强一些。逻辑重音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手法: 对比性重音、递进性重音、强调性重音。在意群内部用 来强调指出某个在意义上特别着重的词的加强的重音 叫逻辑重音,主要是用来强调特别重要的词语而特意加 强的音节,往往是表达意思的焦点。虽然不像语法重音 那样固定,那样有迹可循,但是可以用不同的强调重音, 表达不同的潜在意义,随需要强调的意思而移动。强调 重音落在不同的词语上,表达的语意也随之发生变化, 这与朗读者对作品的认识程度有关。例如: 我觉得今天炒芹菜特别好吃。(别人不觉得) 我觉得今天炒芹菜特别好吃。(昨天炒的不好吃) 我觉得今天炒芹菜特别好吃。(不是煮的) 我觉得今天炒芹菜特另q好吃。(炒的韭菜不好吃) 四、语义重音和焦点重音 我觉得今天炒芹菜特别好吃。(其他菜也好吃,炒 芹菜更好吃) 我觉得今天炒芹菜特别好吃。(有人说它不好吃) 每个句子都有语法重音,但并不是每个句子都有逻 辑重音。上例中语法重音总是落在“好吃”上,如果落在 上面标示的其它各个词上就成为了逻辑重音。逻辑重 音既可以在非重音音节上又可以同语法重音重合,尽管 这样,它们从听觉上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因此,逻辑重 音跟语法重音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 3.3节奏重音 这里的节奏重音是指语流中为了出重轻律或者为 了语义对比的需要而产生的,纯粹是为了形成轻重音而 产生的节奏重音,只加强作品的节奏感,是不起表意的 作用的。所以节奏重音和其他三种重音关联意义不大。 在汉语里节律重音分为音步重音和节奏群重音。主要 出现在快板、诗歌等等文艺形式中。例如, 老天爷,(你) 年纪大 耳又聋来 眼又花 看不见人 听不见话 吃斋念佛的活活饿死 杀人放火的享受荣华 老天爷 (你) 不会做天,(你) 塌了吧 加重音符号的表示在朗读时是重读形式,而在正常 情况下重读音并不在重音符号处,重读只是为了形成节 奏。 ’3.4感情重音 感情重音是指由于情感的需要,来安排对语句中某 音 些词或词组加以情感色彩的强调,表达强烈的感情或细 微的心理。而且能感染听众的情绪,引起听众的共鸣, 甜< 重音 旬一 熏音 — 感情重 鞘重 戬重< 。 感染力强。比如有些人在激动时,被强烈的感情所驱 使,一整句话或者一整段话都加重了音量。以这种形式 \ 来表现或者加强叙述者表达的感情状态,或喜或悲或 怒。例如闻一多在《最后一次演讲》中,通过感情重音的 在朗读或说话的过程中,重音具有重要作用,有了 添加表现了他的内心活动强烈,情绪激动: 对重音细致正确的分类,有利于发声者正确的语义表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 达,对于母语是汉语的人和汉语学习者来说都是非常重 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 要的。 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 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 [参考文献】 还有广大的市民! [1]何江,张弛.现代汉语研究[J].广西语言研究, 感情重音与逻辑重音的区别是:逻辑重音往往只是 2008,(2). 对一两个音节重读,而感情重音的重读则是对整句、整 [2]胡裕树.现代汉语(重订本)[M].上海:上海教育 段的重读。 出版社,1995. 有时候这几种重音可以是重叠的,出现这种情况的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教出版社, 时候只要掌握语义的侧重点在哪方面就行。总之,确定 2004. 重音位置的最终要取决于文章表达的思想内容和人物 [4]厉为民.试论轻声和重音[J].中国语文,1981, ・73・ (1). [11]王韫佳,初敏,贺琳.汉语语句重音的分类和分布 [5]林茂灿,严景助.北京话轻声的声学性质[J].方言, ’的初步试验研究[J].心理学报,20o3,(6). 1980,(2). [12]王韫佳,初敏,贺琳.汉语焦点重音和语义重音分 [6]林茂灿,颜景助.普通话轻声与轻重音[J].语言教 布的初步实验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6,(2). 学与研究,1990,(3). [13]吴洁敏,朱宏达.汉语节律学[M].北京:语文出版 [7]林祥媚.现代汉语[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1. 社,2000. [8]罗常培,王均.普通语音学纲要[M].北京:商务印 [14]徐青.现代汉语[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刷书馆,1981. 社,1994. [9]沈炯,J.H-v.d.Hoek.汉语语势重音的音理(简要 [15]杨润陆,周一民.现代汉语[M].北京:北京师范大 报告)[J].语文研究,1994,(3). 学出版社,2003. [10]王玮,蔡莲红,周同春.2001.表述汉语重音的属性 [16]叶军.汉语语句韵律的语法功能[M].上海:华东 参数研究[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 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北京:第五届 [17]张斌.现代汉语[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0. 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徐柏青) 联合主办(2001年10月)。 on classiifcation of sentence stress PAN Chao (College of Literature,Hubei Normal University,Huangshi 435002,China) Abstract:It is generally divided into two diferent sentence stress types in Chinese sentence,which is grammatical sterss and logical stress.And because of the diferent research objective and background,people have diferent views about sentence stress and the classiifcation of it.This paper tries to inquire into it comprehensively based on the predecessors study and sum up a new classiifcation. Key words:classiifcation;grammatical stress;logical stress;rhythmic stress;emotional stress (上接第3l页) 可以说李翱不仅接受了韩愈雅正敦厚、平易自然的文风 [2]苏舜钦.苏舜钦集[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 而且用自己的古文实践使这一风格进一步发扬光大了。 1981. 学习、接受、发展、实践韩愈的古文理论,使李翱的学识 [3]欧阳修等.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5. 不断见长,文思如喷涌,道理折服世人,佳作接二连三, [4]李翱,欧阳詹.李文公集、欧阳行周文集[M].上海: 奠定了李翱在当时乃至后代的文学思想地位,据史书中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记载:李翱之文“见推于当时”,受到当时人的普遍欢迎。 [5]马其昶等.韩昌黎集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李翱的古文理论和作品的出现一改当时的文风,使他的 社,1986. 作品和古文理论受到了世人的瞩目直到宋代以及现代 [6]刘熙载.艺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仍有很多人对他称赞不已。刘熙载曾说欧阳修的文章: [7]王远熙等.隋唐五代文学批评史[M].上海:上海古 “大柢欧公虽极意学韩,而性之所近,乃尤在李习之” 籍出版社,1996. (《文概》) J,虽说欧阳修极力学习韩愈文章,而他在文 [8]欧阳修,苏轼.欧阳文忠公文集、苏东坡全集[M].上 章风格上更多的是受到李翱的影响。欧阳修一直把韩、 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李并称,他在读完李翱《幽怀赋》后也曾感叹说:“恨翱不 [9]郝润华校点.李翱集[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生于今,不得与之交;又恨予不得生翱时,与翱上下其论 1992. 也”(《读李翱文》)。所以说从中唐到宋代都有大量的 [10]皇甫浞.皇甫持正文集[A].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本 文人文风受到李翱的古文理论和文章思想的影响。. [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29. [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胡光波) [1]刘啕.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7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