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从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关系看当前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思辨倾向

从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关系看当前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思辨倾向

来源:锐游网
改革与探讨从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关系

看当前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思辨倾向

葛长虹

(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要:主要从本体论和认识论这两个维度,梳理科学史与科学哲学之间的关系。通过阐述科学史在科学哲学研究中地位和作用,强调科学史

促进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的史实和案例研究,对于匡正自然辩证法领域的思辨倾向、

关键词:逻辑:历史;科学哲学;科学史

1问题的提出

19世纪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将意志与理性作了形象的比喻,称前者为健全的瞎子,后者为明眼的瘸子。健全的瞎子富于冲动,强壮敏捷,但却是盲目的;明眼的瘸子思前想后,虽然看得

拉卡托斯借用了这个清楚,但却难于付诸行动。

“没有科学史的科学哲学是空洞的,没比喻,用

[1]

来说明科学史有科学哲学的科学史是盲目的”

和科学哲学的瞎子与瘸子的关系。意思是: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犹如鸟之两翼和车之双轮,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离开科学史,怎能启迪和生发出新的科学哲学思想;没有科学哲学,科学史岂不缺少了洞察力。正确处理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的关系,对于匡正国内科学哲学界的思辨倾向有着积极的作用。

2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的关系

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的一致关系,在本质上体现了史与论的统一,也就是逻辑的与历史的相一致。科学哲学强调对科学本性、理论结构、检验标准和形成要素等作“横向”共时分析,科学史强调对科学发生、发展的自然进程和事件作“纵向”的历时分析。两者分别从逻辑的和历史的角度对科学的本质和规律进行了考察和描

“只有把‘逻辑的’与‘历史的’方法统一述,因此

起来,科学哲学对科学动态模式的研究才可以抛开历史的细节而抓住主流,抛开偶然而抓住必然,抛开曲折,偏差而抓住基本方向,在比较‘纯粹的状态’中把握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又充分注意到偶然事件对历史的影响,因而通过大量的偶然事件来揭示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2]

2.1本体论维度。

首先是过程一致性。在《逻辑学》中,黑格尔明确提出“在科学上最初的东西,也一定是历史上最初的东西。[3]在他看来,哲学史的发展过

“绝程和逻辑推演过程有着内在的同一性,即为

对理念”的自身发展的同一过程。逻辑的和历史的一致性,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逻辑的一条根本的规则。逻辑论证的出发点也是历史的起点。如从自然科学角度看,物理学的逻辑起点是基本粒子,而在宇宙产生中最早出现的也是基本粒子;生命起源于细胞,而研究生物学的逻辑起点也是细胞;化学的逻辑起点是元素,而整个物质世界发展中首先出现的也是元素。因此历史和逻辑相一致的方法告诉我们:历史的起点就是逻辑的起点;历史的进程就是逻辑的进程;逻辑是历史的修正;历史具有天然的逻辑合理性。

其次是结构一致性。列宁曾经说过“历史:

的东西包括客观事物本身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及

[4]

人类认识的发展史这两方面的内容”。“逻辑”则是指人的思维对上述历史发展过程的概括反映,也即历史在理论思维中的再现[5],历史由大量的偶然的事件所组成,逻辑的东西是人对历史的东西的概括和总结。历史的东西包含逻辑

必然性包含于偶的东西,逻辑是历史的必然性。

然性之中,没有脱离偶然性的必然性,必然性通过大量的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所以科学哲学存在于科学史中,并与其保持的一致性。

2.2认识论维度

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的一致关系在认识论

科学史层次上,表现为基础和主导的辩证统一。

“在矛盾的动源系统中,作为基础的一方处于基质(质料)、载体或本底的地位。它是各种作用

[6]

科学哲学和活动的物质性的、实体性的前提。”

“作为矛盾另一方的主导则处于驱动、活力和引

[7]

导地位。”科学史有助于填补科学哲学家与科学本身之间的空缺,为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提供根据和判据;科学哲学为科学史研究提供认识模式和方法论指导。

3科学史的价值和意义3.1根据作用

从发生学上说,所有理论都来源于实践,首先是科学史的实践。科学哲学研究必须立足于了科学史,离开了科学史,科学哲学就成了无

美国著名的科学史家和科学源之水,无本之木。

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在《必要的张力》中,这样评

“历史对于科学哲学家、也许述科学史的作用:

还有认识论家的关系,超出了作为给现成观点提供事例的源泉那种传统作用。就是说,他对于提出问题、启发洞察力可能也是特别重要的源

[8]

泉。”西方大部分学者都认同科学史在理论研究中的作用,并非常注重用科学史上的案例和事实支持自己的理论。如在〈发现的模式〉中,汉

(包括心理学、社会学森用大量的科学史的事实

和文化学的证据)说明了观察和理论间的关系,第一次提出观察荷载理论。“可以说汉森的发现是革命性的,大量科学史的案例支持这种结论。许多科学哲学家也曾提出过相近的观点,如波普尔就曾指出:理论先于观察,大陆哲学家,尤其是解释学中关于前见在理解中的作用等,都有这种洞见,但是汉森的论证相对来说是最充

[9]

分的。”正是由于汉森的理论以科学史为根据,他的“经验渗透理论”的命题才破除了逻辑实证主义基石,迎来了历史社会学派的曙光。

3.2判据功能。

科学理论需要有科学史提供检验,科学史可以作为指导其合理重建的一种根据。拉卡托斯指出:“不论科学史家想解决什么问题,他首先必须重建客观科学知识增长的有关部分,……关于知识的增长的大多数理论都是关于独立的知识的增长理论:一个实验是不是判决性的,根据可利用的证据,一个假说是不是高度或然的,一个问题的转换是不是进步的,这些毫不

[10]

也就是依赖于科学家的信念、个性和权威。”

说,对科学知识进行逻辑分析时,必须与历史相结合,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合理重建,用科学史本身作为评判科学理论合理性的根本标准。如,库恩在《必要的张力》中,以近代物理学、数学等领域的研究为根据,通过研究能量守衡定律的发展、测量在现代科学中的作用等,探讨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的关系问题,引起了西方科学哲学认识论领域的一场大变革,成为科学哲学史上的一朵奇葩。他通过对科学史的解读,勾画出一种大相异趣的科学观,并认为只有对科学史本身进行研究,才能获得相应的科学观。

4防止自然辩证法研究中的思辨倾向近些年来,在国内科学哲学界,反思成为一种主流。对理论的思辨性进行反思,有助于使

与西中国科学哲学走出困境,开辟广阔的未来。

方科学哲学相比较,目前在国内的科学哲学研究中,有些学者正是由于没有正确处理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的关系,使得科学哲学研究脱离实证科学,所提出的问题没有案例和实证支持,导致思辨倾向,成为国内科学哲学研究的“致命伤”。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上。

4.1理论思辨化倾向

首先,割裂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缺少案例支持。“在认识过程的单一活动里,……它并且凭借主观的内在本性,(这本性现在被当作真实存在着的客观性)以规定并改造这聚集体。前者

—就是认知真理的冲力,亦即认识活动本身——

理念的理论活动。后者就是实现善的冲力,亦即

[11]

黑格尔把实践观念意志或理念的实践活动。”

作为一个哲学范畴引入认识论,第一次深刻地阐明和论证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成为指导我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准则。伴随着科学哲学向后实证主义的转向,学术界出现了“科学性”软化的趋势。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理论与实践完全脱离。即当前部分理论研究者只进行纯理论的思辨研究,不愿意走出书斋,热衷于闭门造车,甚至以自己只是从事纯粹思辨性的研究为荣,使理论缺乏现实性和可操作性。二是理论与案例完全脱离。由于理论是“作为事物的本质的关系或本质间关系的规律“[12],即理论不能直观,而只能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

(下转231页)握,因此案例对于理论的确证

-110-市政与路桥路面平整度施工控制

朱永辉

张连强

(黑龙江昊诚市政建筑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依兰154800)

摘要:通过多年的路面施工实践,对影响路面平整度的因素及解决方法提出一些看法。关键词:平整度;拌和;摊铺;碾压

路面平整度是反映工程质量最直观的一

舒适能反映一条路通车后项指标,行车的平稳、

的整体效果。使用新工艺、新技术提高路面平整度是施工中追求的目标。

1路基及面层对平整度的影响

1.1路基与底基层对沥青面层平整度的影响

路面施工中,用推土机和平地机结合人工在直线段每20m一个断面,曲线段每10m一个断面来控制标高,平整度是否达到要求取决于平地机操作手的实际操作水平。实践证明,无论操作手水平有多高,单靠操作机械的经验是不行的。在某个点或个别断面,平整度差别较大,不能达到要求,压实后反映到基层和面层出现高低不平,致使路面平整度较差。

1.2基层施工对沥青面层平整度的影响在二灰碎石或水泥级配碎石基层的施工中,为了满足平整度的要求,一般用带全自动找平的摊铺机。而在高等级公路施工中,往往要求两台摊铺机整幅进行摊铺,平整度才能满足要求。基层稳定材料有一定的配合比,当拉杆从中央由螺旋分解时,主熨平板下面的粒料拉杆相对细而密实,远离熨平板两侧分解时,主熨平板下面的粒料拉杆相对密实,远离熨平板两侧的粒料相对粗而松散。

1.3沥青面层本身平整度的控制

高等级路面结构层大多由两层至三层沥青混凝土组成。施工技术规范规定,高速公路上面层的平整度要求达到小于或等于1.2mm.沥有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而

言,案例有促进内化理论、促进自我反思、解释和论证理论的作用。

其次,割裂史与论的关系,缺少历史视野。史与论的关系,一直是我国史学界长期争论的焦点问题。“由史到论,史论结合”,要求从客观历史实际出发,详细占有史料,并且以正确的理论作指导。这一关系在科学编史学中体现为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的关系,要求我们在对科学进行横向静态研究时,首先必须尊重历史事实,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认识历史,也就是科学哲学必须从科学发展的历史事实中去寻找和检验逻辑模式。脱离历史的理论,一定是一个肤浅的理论,忽视历史在理论研究的作用,理论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失去了根基。

4.2教育实践思辨化倾向

在改革开放和科学技术革命的冲击下,自然辩证法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国内各所高校破

制度化,形成一个专门的土而出,逐渐规范化、

哲学分支学科:科学技术哲学。1978年至今科学哲学领域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被公认为“哲学领域的前沿学科”。“然而过快过热的膨胀发展,必然会有随之而来的萧条时期,而这一(上接110页)

青面层摊铺作业时,中、下面层宜采用“走钢丝”的方法,控制路面的设计标高,上面层必须采用“浮动基准粱”进行摊铺。

2其它因素对平整度的影响

运输车与摊铺机的影响2.1沥青拌和站、

由于沥青拌和站的产量和运料车数量以及多种客观原因,运料车不能及时运到施工现场,使摊铺机出现停机待料现象,这就使得处在熨平板下面的热态混合料表面产生明显压迹,严重时产生台阶而影响面层平整度,为此,开工之前必须对各种机械施工能力进行匹配计算,并有专人负责指挥料车进行倒车,使之与摊铺机配合协调,以免料车倒车时撞击摊铺机,从而对铺筑路面的平整度产生影响。

2.2摊铺作业速度的改变或大小故障的影响

实际施工中,摊铺机操作员因各种原因有时要调整摊铺机速度,将使面层的粗糙度不均和松铺厚度不同,这就要求每次摊铺前必须对摊铺机进行适当的检修,禁止带故障作业。摊铺路面的面层时要严格控制其摊铺速度,一般控制在2~3m/min.

2.3横向接缝与纵向接缝的处理

施工时,最好在半幅路面上进行全幅式连续摊铺,消除纵向接缝。对于横向接缝的处理,在第二次摊铺时,必须用切割机划线,切割第一次摊铺的接头,且将第一次的摊铺接头预热,与第二次的摊铺接头一起碾压,压路机碾压时一般与路线交45度角进行碾压,然后横向碾时期的冷静思考,更能发现除却外部条件后的

[13]

一些隐藏着的问题。”首先是科学哲学专业的办学模式问题。科学哲学专业作为哲学的二级学科,在办学思路方面力图把科学哲学专业办得“更像哲学专业”。所谓更像哲学专业就上指,在办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论思辨能力,片面强调哲学的专业理论教育的重要性,忽略对学生进行基础科学知识的教育。再次,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文艺界广为流传着“先识器而后文

,借用到科学哲学教育中,就是说自然辩证艺”

法的学科和课程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发展息息相关。要求从事科学哲学研究的人不应该仅仅关注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对相邻学科的问题漠不关心,而应该既有扎实的自然科学理论功底,又有深厚的哲学素养。

科学哲学在中国产生和发展已有百年历史,目前许多人认为它正处于颓势,学者们焦急地为科学哲学寻找新的路径。笔者认为正确处理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的关系,重视科学史事实和案例在理论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防止自然辩证法研究中的思辨倾向,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吸引力,以及促进科学进步和社会繁荣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压3~5遍,碾压长度一般控制在5~10m。

2.4碾压对沥青面层平整度的影响

2.4.1碾压时,除按规范碾压外,应注意碾压路线方向不能突然改变,以免混合料产生推移。

2.4.2使用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时,在一个往返过程中,应保证振动频率是一个常数。使用轮胎压路机时,应保证轮胎的新旧程度相同,轮胎内压力相等,否则各轮胎软硬不一,在碾压过程中将造成沥青面层横向平整度超限。

2.4.3在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温度,现场应有专职人员负责对来料车,摊铺机摊铺时、摊铺机摊铺后、碾压前、碾压时及碾压后和沥青混合料温度进行测试。

3平整度检测手段

路面平整度仪可连续不断地测量路面的平整度,并以100m的长度计算一次标准均方差,作为单位沥青路面平整度的标准。使用时应注意测量轮本身是否转动灵活并紧贴地面。每

测试时,应保持牵引一次使用前,应标定仪器。

车匀速行驶,且保持在12km/h为宜,并把检验路面清扫彻底,以免影响其测试结果。

4结束语

总的来说,沥青路面的平整度是施工队伍、施工工序、人员素质、操作手水平的综合反映,因此在设备配套和施工技术方面应给予极大的支持,不断提高路面平整度。

责任编辑:程鹏

参考文献

[1][10]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2]刘大军.当代西方科学方法论发展的重要阶段[J].甘肃社会科学,2005,5.

[3]黑格尔.逻辑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4]列宁.列宁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55.

[5]黄楠森等.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7]孙慕天.论基础与主导的范畴[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11.

[8]托马斯・库恩.必要的张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9]李侠.观察一定渗透理论吗[J].兰州学刊,2006,2.

[11]黑格尔.小逻辑[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1.

(下)[M].上海:中国人[12]肖前.马克思主义原理

民大学出版社,1994.

[13]胡新和.科学哲学在中国[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5.

责任编辑:程鹏

-23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