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晋中市2021版中考语文试卷(I)卷

晋中市2021版中考语文试卷(I)卷

来源:锐游网
晋中市2021版中考语文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积累与运用 (共5题;共47分)

1. (12分) (2013·南平) 古诗文默写。 (1)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2)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诗经》) (3)

________,________。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

《<论语>十则》中阐明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写春、夏美景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6)

初中毕业,我们将迈向新的征程,对未来充满信心,满怀豪情。让我们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共勉吧!

2. (2分)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翘首西望,江面托着的就是若隐若显的蟠龙山。苍山如屏,江面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B . 雷锋精神是时代的骄傲,是民族文化的积淀,传承雷锋精神,弘扬传统美德是新时代青少年责无旁贷的责任。

C . 镜廊拱形天花板上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挥洒淋漓 , 气势横溢,展现出一幅幅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 D . 为了能让我们更专心投入复习,班主任可谓处心积虑 , 为我们准备了许多消暑用品。 3. (5分) (2017八上·泉港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鸭们十分乖巧。也正是在夜mù下的大水上,它们才忽然觉得自己已成了无家的piāo游者了。它们将主人的船团团围住,唯恐自己与这只唯一的使它们感到还有①(A、依靠 B、依托)的小船分开。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副睡觉绝不让主人②(A、担心 B、操心)的样子。有时,它们会看一眼船上的主人,将头从翅膀里拔出。知道一老一小都还在船上,才又将头重新插回翅膀里。

(1) 看拼音写汉字。 mù

夜________

piāo

________游

(2) 从文中①②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第 1 页 共 12 页

①处________;②处________

(3) 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原句:有时,它们会看一眼船上的主人,将头从翅膀里拔出。 修改句:________。

4. (13分) (2017·宜城模拟) 学校开展以“话说襄阳千古风流人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

【拟写对联】闻听三国事,起点在襄阳。想当年,刘玄德猥自枉屈,三顾茅庐,求得卧龙出山辅佐;诸葛亮六出祁山,安邦定国鞠躬尽瘁。依据这些史实,老师拟写了上联,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刘玄德礼贤下士三顾茅庐 下联: ________ (2)

【设计活动】襄阳乃人文荟萃之地,名胜古迹众多。“览名胜数风流”是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最受同学们欢迎的活动,请你依照例①为“览名胜数风流”再设计两个活动形式。

例①探隆中清幽,三国源头话诸葛。 ②________。③________。 (3)

【评说人物】诸葛亮是从襄阳走出去、走向天下、彪炳史册的千古风流人物,请你结合《出师表》,用三言两语对诸葛亮加以评说。

(4)

【探究材料】当前,无数襄阳儿女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请综合分析下列材料,说说你的发现。

【材料一】2015年6月18号,南漳县两名保安李成耘、肖斌,奋力搏斗勇擒歹徒,成功追回被抢价值35万多元的黄金饰品.7月6号,襄阳好男儿李江在十堰市追赶窃贼过程中身中3刀仍毫无畏惧,将行凶窃贼彭某抓获。7月9号,一劫匪持仿真手枪抢劫樊城一金店,3位市民挺身而出合力擒住劫匪,警方赶到后,英雄悄然离去。7月15号,襄城少年周浩然为救两名落水同学勇敢跳入中,用身体将同学推向岸边,自己却永远地离开。7月18号,为救落入化粪池内的同事,枣阳市环卫工人陈某不幸身亡。

【材料二】据市综治办统计,2015年涌现出见义勇为的襄阳人就有19人。见义勇为不仅为襄阳人所崇尚,还成为一种良性的互动,发散出巨大的正能量。襄阳市社科联副主席、文化学者陈新剑表示,这源自襄阳人自古崇文尚义。这是襄阳人骨子里透出来的传统美德。它继承、发扬和创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逐步形成了自己独具地域性的诸多精神内涵。

5. (15分) (2018·嘉兴模拟) 《小王子》是人类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其全球阅读量仅次于《圣经》。请自读下列材料,完成任务。

第 2 页 共 12 页

(1) 【任务一】追忆情节

在附近的宇宙中,还有325,326,327,328,329,330等几颗小行星。他就开始访问这几颗星球,想在那里找点事干,并且学习学习。——节选自《小王子》第十章

概述小王子在其中一颗行星上的经历。 (2) 【任务二】追寻文眼

“一点不错,”狐狸说,“对我来说,你还只是一个小男孩,就像其他千万个小男孩一样。我不需要你。你也同样用不着我。对你来说,我也不过是一只狐狸,和其他千万只狐狸一样。但是,如果你驯服了我,我们就互相不可缺少了。对我来说,你就是世界上唯一的了;我对你来说,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了。”——节选自《小王子》第二十一章

狐狸用“驯服”一词道出了人与人交往的本质。请你从下列文学作品中选择一部,举例分析“驯服”的内涵。 A.《西游记》 B.《草房予》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 【任务三】追问主题

《小王子》被奉为经典的童话作品。它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累赘的描述,只用淡淡的讲述,让每一个阅读它的人回到童年,回到诗意,回到本真。——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兰伟

《小王子》绝不是一本浅显的童书,背后其实有作者很深的哲学思考,即对现代社会的深刻反思和对人类处境的深切关怀。——香港中文大学政治哲学教授周保松

以上两位学者对《小王子》主题的评价,你支持哪种观点?结合整部作品进行阐述

二、 阅读 (共5题;共75分)

6. (2分)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水浒传》中由照夜玉狮子马引出祸端,晁盖怒而发兵,被诱骗进了陷阱,中箭而亡。于是宋江聚众商议,想替晁盖报仇,兴兵攻打祝家庄。

B . 《繁星》和《春水》收录了冰心一些“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对母爱、童真和自然的赞美是其主题。 C . 《鲁滨逊漂流记》中介绍鲁滨逊登岛之初,先用刀子在木桩上刻上记号,当做日历,记录他在荒岛上的艰苦岁月。然后又回到大船上,运回很多有用的东西。

D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阿廖沙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1915年前后俄国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主人公当过童工,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起步走上革命道路。

7. (12分) (2017七下·阳江期中)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A)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舍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

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

第 3 页 共 12 页

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B)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像下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的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一点风也没有。祥子在院中看了看那灰红的天,喝了瓢凉水,走了出去。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的,无精打采的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的发着些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与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的老城像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出气。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的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化开;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也好像要被晒化。街上异常的清静,只有铜铁铺里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叮叮当当。

祥子坐了好久,他心中腻烦了。既不敢出去,又没事可作,他觉得天气仿佛成心跟他过不去。不,他不能服软,一出来,才晓得自己错了。天上那层灰气已散,不甚憋闷了,可是阳光也更厉害了许多:没人敢抬头看太阳在哪里,只觉得到处都闪眼,空中,屋顶上,墙壁上,地上,都白亮亮的,白里透着点虹;由上至下整个的像一面极大的火镜,每一条光都像火镜的焦点,晒得东西要发火。在这个白光里,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混含着由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街上仿佛已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空旷而没有一点凉气,白花花的令人害怕。祥子不知怎么是好了,低着头,拉着车,极慢的往前走,没有主意,没有目的,昏昏沉沉的,身上挂着一层粘汗,发着馊臭的味儿。走了会儿,脚心和鞋袜粘在一块,好像踩着块湿泥,非常的难过。

(1) (A)(B)选文都出自________创作的小说《________》。

(2) (A)段写了祥子第一次买车,他是怎样买到这车的?这辆车后来怎么没了?他后来又准备买一辆车,结果又怎样?

(3) (B)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天气什么特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塑造了祥子怎样的性格特点. 8. (21分)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

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 ①肉 食 者 谋 之

第 4 页 共 12 页

②弗 敢 加 也 (2)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

①小惠未徧 ________ ②小信未孚 ________ ③公将鼓之 ________ ④再而衰 ________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4)

选文详略得当,详写________,略写________,这样安排,突出表现了曹刿的“远谋”。 (5)

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请找出一处做简要分析。 9. (20分) (2017九上·邗江期中)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别让感恩教育变成了哭泣表演 郭展

①不久前,一则视频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在视频里,某小学的数千名学生在听了某教育家关于向母亲尽孝的煽情感恩演讲之后集体痛哭。上千网友众口纷纭的争议点是在这场感恩教育中体现的“道德绑架”和“道德作秀”。

②绝大部分家长认为,就凭“我给了你生命,还把你养大”这一点,子女就绝对不能对父母说“不”。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抓紧机会对自己的儿女进行思想上的控制。那么,父母又为何如此重视来自孩子的感恩之心呢?

③答案十分实际。直截了当地说就是——价值。有学者提出,父母期待从孩子身上取得的价值分为经济价值和精神价值。所谓经济价值更多是为了“养儿防老”;而精神价值更多是达到“父为子荣”。

④看到这里一定会有人不理解,难道孩子赡养父母不是义务吗?

⑤在我国,孩子赡养父母是义务,当孩子拒绝赡养父母时,父母可以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但这里有一个小小的注意点:中国传统意义中的“老有所养”,在某种程度上比其他国家更加重视老人和子女的同居问题。如果子女将老人委托给养老院,或者只是有金钱上的支援却淡漠了人情上的冷暖,也会招之不孝的骂名。

⑥那么在其他国家是什么样的情况呢?日本在20世纪70年前后就逐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社会福祉体系,其中的“年金制度”则较好地保障了大部分老人在退休后能够有一定的经济能力,这使他们即便不那么依靠孩子也能过上相对不错的生活。同时日本的养老院制度也比我国相对完善。整体而言,赡养老人的职责由政府承担了一部分,这就使子女的负担相对减轻。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的家庭教育便不是那么重视“孝心反哺”了。

第 5 页 共 12 页

⑦而新加坡为了推动国家对老人进行支持和赡养从而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鼓励和政策。例如,当子女和老人在同一个家庭中共同生活时,政府会免除该家庭的一部分税金,以及部分面向高龄者的福利政策以家庭为单位实施,等等。这样的政策使得养老的责任被各个家庭所分担,也就是说,用政策来促进子女主动承担养老责任。

⑧然而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社会福利制度仍在健全和完善中,加上民族极多、国土面积辽阔造成的地域社会意识上存在差异等原因,因此不能和上述国家一概而论。在这样的前提下,我国目前只能相对加强关于孝顺的教育,用感恩的力量促使各个家庭承担起赡养老人的责任。

⑨孝乃美德,孝本无错。只是如果社会以及父母过度重视将来能否得到孩子承担的反哺以及担忧老无所养,从而带有强迫性地对孩子实施“填鸭式感恩教育”的话,我们不得不对其有效性表示担忧。毕竟,孝不是体现于言辞与眼泪,而是付诸行动。所以,还是让孩子们和父母一起去公园吧,当小脑袋们在晴空之下绿荫之上,和父母充满温柔的目光对视的时刻,他们心中油然而生的“希望和爸爸妈妈一直这样幸福地生活下去”的愿望,一定比在高音喇叭下催出的泪更能长久地保存下去。

(选自2017《青年文摘》有删改) (1) 阅读全文,概括作者的观点。

(2) 文章第①段用一则视频引起网友的争议作为开头,有什么作用?

(3) 文章⑥⑦⑧三段除了道理论证外,还采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4) 阅读下列材料,你对第②段划线句子是如何理解的,谈谈自己的观点。

材料:国内,“感恩”更多的是一个单方面输出的过程。正如“专家”所说的“妈妈很伟大,但是有时很可怜,所以你们要懂得感恩!”国外,“感恩”源于宗教,比如:我感恩我的父母给了我生命,我感恩我的孩子让我成为一个新的父母,让我的骨肉有所传承。

10. (2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花事

文文6岁那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一棵小树开满了粉红的花朵,小而密,那俏丽的花枝还多情地探出墙外,引来了不少小蜜蜂和白蝴蝶,过路的行人无不驻足观望。

文文不知道那是什么花,问妈妈。妈妈说是桃花。

过了半个来月,那树上的花朵落光了,枝上长出了绿叶。文文慢慢把这事忘了。 第二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小树又开满了粉红的花朵。 文文和爸爸路过院墙外,文文忍不住赞叹道,好美的桃花啊! 爸爸说,那不是桃花,桃花开得更大,开得更稀,颜色更红。 文文问,那是什么花?

爸爸说他见得少,不大清楚,也许是樱花。

文文一定要问个明白。爸爸说,管它什么花,知道又有什么用,它又不能当饭吃! 过了十来天,那树上的花朵全都凋谢了。文文又慢慢忘了这事。

第 6 页 共 12 页

第三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小树又开满了花。 文文叩开王大伯的院门,问他那树上开的是什么花?

王大伯说是一个远方亲戚给的树苗,他也不清楚,不过看样子像是海棠花。

文文从没有见过海棠花,但他似乎听人说过海棠是在秋天开的。于是又继续问下去。王大伯很不耐烦地说,管它什么花,知道又有什么用,它又不能当钱花。

后来花落了,文文又慢慢把这事忘了。

第四年春天,王大伯院子的花如期开放,又唤起了文文的好奇心。 文文特意找来邻居家的一个读中学的大哥,问他那是什么花? 那大哥睁大眼睛,看了大半天也说不出花的名字。 文文急了,问,你不是上了生物课吗!怎么会不知道?

大哥说,甭提了,生物课是副课,全被主课老师占用了。不过看花样子像是桑树花。 文文不信,说他见过桑树花,不是这样子的。

大哥很丢面子,说,管它什么花,知道又有什么用,考试又不考它!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几度花开花落。不知不觉,文文已经中学了,这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那棵小树悄悄长成了大树,树上的花越开越多,煞是壮观。可他仍不知道那是什么花。

一次,文文问生物老师,生物老师却说课本上也找不到,文文便说您教生物课,肯定知道。生物老师很生气,说,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还多着呢!知道又有什么用,你还是先把课本上的知识学好!

直到l6岁那年,文文读高中,他看了很多课外书,他在读契诃夫的戏剧《樱桃园》时,从书页间看到了一幅彩色插图,图中樱桃树上的花与王大伯院子里的树上开的花竟一模一样。

文文终于知道王大伯院子里开的是樱桃花了。更可喜的是,他在这年夏天还意外地看到树枝上结满了长柄小个的红樱桃。不会错。他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了。他要把这个重大发现告诉每一个人。他告诉了爸爸妈妈,也告诉了王大伯等人。可是他们对此一点兴趣也没有,都说知道那是樱桃树又有什么用!

不过,文文觉得挺有用。

等到来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樱桃树再次开花时,文文总自豪地对围在墙外看花的小朋友说,你们都看清楚,这树上开的可是樱桃花呀!好美的花!

(1)

请用简洁的语言填上小说的主要情节。 ①王大伯院子里的小树开满了花;

② ; ③ ; ④文文自豪地告诉看花的小朋友这是樱桃花。 (2)

第 7 页 共 12 页

从修辞角度品味“那俏丽的花枝还多情地探出墙外”一句中画线词的妙处。 (3)

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说说文文这一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4)

小说中文文的经历,给了你什么启示?你在学习或生活中是否有遇到类似的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

三、 写作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17九上·金堂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臧克家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写到,“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请以“他,是行的高标”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县名、校名和人名。

第 8 页 共 12 页

参考答案

一、 积累与运用 (共5题;共47分)

1-1、

1-2、

1-3、

1-4、

1-5、

1-6、

2-1、

3-1、

3-2、

3-3、

4-1、

4-2、

4-3

第 9 页 共 12 页

4-4、5-1

5-2

5-3

二、 阅读 (共5题;共75分)

6-1、

7-1、7-2

第 10 页 共 12 页

7-3、8-1、

8-2、8-3、

8-4、8-5

9-1、9-2、9-3

9-4

10-1、10-2、10-3

第 11 页 共 12 页

10-4、

三、 写作 (共1题;共5分)

11-1

第 12 页 共 12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