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任务:
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特指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来完成的任务,实质是教学内容的任务化。例如,任务可以是文章、图形、表格、数据库等,也可以是一个调查报告,一个信息展示作品,也可以是一个网站等。与传统孤立的知识点式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不同,比如关于Word中的文本框、图片、自选图形的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不是孤立地介绍各部分的概念、作用和操作方法,而是将所有内容设计为一个具体任务(比如制作贺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贺卡的制作,实现相关教学内容的掌握)。
任务的类型 :
教师首先要树立这样一种观点:任务没有统一、固定的大小、要求和内容属性,所谓教无定法用在这里也合适,需要我们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需求出发来设计任务。以这样的思路,来审视任务的类型才不至于陷入形而上学(机械、孤立、静止)的“任务观”:
一、封闭型任务
封闭型任务是每个学生都应自主完成的任务,它包含的主要是一些学生没有学过的新知识,新旧知识有一定的联系,要求每位学生都能掌握。这类任务规定了一个比较明确的学习目标、任务主题、任务要求和相关的资源,一般教师需要针对任务包含的重点问题引导学生做出比较清楚的分析,以明确重点少走弯路,同时也需要学生在确定的任务主题内做出自己的特色发挥。多采用个体学习的组织形式,有时也可以采用松散的任务分组。学生在完成封闭型任务后能获得解决其他任务的基本的或关键性的知识识和技能;但是,并非所有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都要以封闭型任务的形式来组织,大部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可以包含到开放型任务之中,让学生在更为开放的自主探索、相互协作的空间中掌握。
二、开放型任务
开放型任务一般是需要每个小组学生共同探讨完成,任务完成的结果通常是一个电子信息作品。任务涉及的主要是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允许学生在一个较大的框架范围内自主选择和设计任务类型和任务主题(大部分教师倾向于先确定任务类型,如制作电子广告,然后允许学生在此框架内自由设计作品主题),可以进一步整合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较好地适应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能力差异,也是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进发的催发剂和试验场,从而提升学生综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此类任务相对较大,但不管怎样,考虑到任务完成上的连续性和教学实施上的可行性,应力图控制在两课时以内完成教学任务,如果需要两课时,则最好连堂上课。开放型任务可以在学期内各时段穿插进行,而不仅限于期末作为复习的手段。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提出任务框架,提供任务设计和实施的建议,以及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有关思路点拨,并提供有关信息的咨询、对学生的鼓励和表扬等,但不宜给予直接的示范和方法指导。开放型任务的例子,如: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制作一个电子作品,要求内容丰富、排版合理、页面美观等(可以提供一些参考性的作品类型:电子小报、个人简历等,供学生选择),或者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制作一份电子贺卡(允许学生自由选择作品主题:贺年卡、生日卡等),又如,在电子表格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能使用电子表格工具针对一份完整的数据做一个统计分析报告(如一份五年内校运会田径比赛成绩的处理和分析就是很好的例子)。
总之,从教学实践看,任务驱动对信息技术教学而言是一种高效、实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创造性的运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活跃课堂和提高信息技术课的质量。同时,这种方法也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学设计的创意性、对教与学心理的把握、对作品“美”的感悟和评价、对最新信息、计算机技术的掌握和运用等等,需要教师不懈的追求和提高。任务驱动教学法继承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很多优点,充分吸收了温故而知新、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等传统教育教学思想,比较适用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但任务驱动教学法也同样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
弱点,比如非线性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需要同时兼顾知识的系统性,需要避免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等等,增加了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难度。如果处理不好,可能就会影响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甚至损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