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办贯彻落实地区组织工作
会议精神的具体措施
为认真贯彻落实地区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基层办将以抓好基层、打牢基层为重点,进一步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努力推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科学发展上水平,提出以下9个方面,23条具体措施。
一、在扩大党的组织、党的工作覆盖上取得突破
1、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贯彻落实《党章》规定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根据工作需要和党员人数,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农村、社区基层单位可以成立党委或党总支。在符合条件的自然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集贸市场、商务楼宇、居民小区、商铺店面集中区和建筑工地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县(市)要抓紧在集贸市场、商务楼宇等场所建立社区党组织,切实把每家个体工商户等都纳入党组织管理。农村、社区、有组织的劳务输出以及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点,都要全部建立健全党的组织,选派最得力的党员干部担任党组织书记。
要采取单独组建、企业合建、行业统建、区域联建、楼宇共建等方式,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组建党组织进度,县(市)组织部门要联合统战、工商、税务等部门单位,把掌握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政治面貌、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工作等情况作为企业年检的重要内容,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全面进行调查摸排,对具有3名以上党员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要全部建立党组织;对不具备成立党组织条件的,先把工会、妇联等群众组织建立起来,并通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开展党企双挂职等有效做法,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为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
2、创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模式。按照阿地党办发[2008]118号文件精神,健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机构,理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组织管理体制,抓好规范管理。积极探索成立县(市)委派出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工委,明确规模较大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原则上由企业党工委具体负责,规模较小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组织实行乡(镇、街道)党组织属地化管理,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企业党工委主抓,相关部门单位积极参与、齐抓共管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格局。
二、在推进“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落实上取得突破
3、扎实推进农村“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的落实。认真贯彻落实阿地党组通字[2009]61号文件,按照乡镇领导包村,机关(站所)干部驻村,村干部分片包组包户,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带头包组包户的要求,健全组织网络、明确工作责任、顺畅信息渠道、统一工作内容、建好工作台帐,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在适当的时候,组织对此项工作进行专项考核,重点考核乡镇领导、机关干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对知晓率的掌握情况。
4、深化社区“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的落实。实行维稳专门机构与基层组织相结合,基层党组织履行主体责任,实行重大情况漏报、迟报责任倒查追究制度;健全专群结合、群防群控体系,在确保“一区一警”基础上,努力实现重点社区“一区多警”。推行民警在社区组织中兼职,明确民警职责,保证民警有足够时间做好社会治安基础工作,组织群防群控。按照“四类管理法”要求,社区党组织书记要切实做到“四个带头”,即带头抓好责任区、带头做到“一口清”、带头掌握动态变化、带头主动抓。社区干部要熟知熟记包户基本情况,清楚并掌握重点工作户和重点管控户的动态情况,要确保社区干部分片包户工作全覆盖。今年要组织对自治区“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考核组未抽考的社
区干部进行全面考核。
5、要组建专群联防队伍,打牢维护稳定的群众基础。在农村,要加强联防队伍、信息员两支队伍建设,村党支部要制定维护社会稳定防范预案,每个村都要组建一支以村民兵为主体的常备联防队和以村党员干部、青年团员、先进分子为主体的预备联防队。强化对联防队伍训练和应急防范演练,切实提高联防队伍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联防队伍在平时能稳得住、关键时能拉得出、用得上;在社区,要组建一支由社区在编和聘用干部、聘用的联防队员组成的常备联防队伍,平时负责辖区内的治安巡逻等任务,应急状态下做好辖区内安全保卫工作。要组织动员一支有楼栋单元长、辖区单位综治专干、物业保安负责人、商铺代表担任队长的骨干队伍,并根据院落、商铺的分布情况,分片各自组成由辖区单位联防队员、物业公司保安、居民中的党员干部、居民志愿者、商铺店面雇主雇员组成的预备联防队伍,平时适当组织基本的训练,应急状态下能够随时集合,协助维护辖区稳定。
6、着力加强对村(居)民特别是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完善流动人口登记管理制度,健全“以房管人”的流动人口登记管理制度,加快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流动人口跨地域联动管理机制。落实定期排查和经常走访制度,实现出租房屋、流动人口情况当天清,重点管控对象动态情况随时掌握。实现工作重点从一般性了解向深层次掌握转变,重点了解流动人口在流出地的真实表现、现实政治态度和主要社会活动情况等。全面推行村干部轮流坐班、社区干部错时工作制,实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严格监督、科学考评。按照便民、公开、法治、无偿、高效原则,地区将研究出台基层干部为民服务全程代办工作意见,并适时召开工作推进会。深入实施民心工程,坚持为群众大办好事实事,切实解决基层群众的困难和问题。
7、着力推进党建工作区域化。完善共驻共建机制,全面实行边境村村警共建、资源开
发村村企共建、农村信用工程村信联建。继续推进部门包村干部驻村进社区工作,地、县直单位要通过结对共建、联建、帮建等方式,积极参与和支持乡村、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要实行单位在职党员双重管理,形成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党员管理机制。建立广泛覆盖的维稳信息员队伍,不断完善信息员管理和激励机制。探索物业管理企业参与社区管理的有效途径,使物业管理企业在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中发挥应有作用。
三、在完善激励保障机制上取得突破
8、完善基层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建立资金稳定、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基层组织经费运转保障机制,确保基层组织依法有效履行职能。在落实村级2—3万元、社区8万元年工作经费最低标准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农村、社区党组织工作经费保障水平,并向重点复杂区域的村和社区倾斜,确保基层党组织有一定的财力、资源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同时,要把解决村集体经济收入“空壳村”问题作为当前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在“清财、生财、理财、管财”上想办法,学习叶城县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做法,充分发挥村集体土地的资源优势,想法设法增加村级集体收入,争取在2年内消除集体经济收入在3万元以下的“空壳”村;社区要通过开办中介服务、便民超市、社区诊所等项目,发展社区集体经济,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为民服务的能力。
9、建立基层干部激励机制。严格落实自治区党委鼓励乡镇干部安心基层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激励乡镇干部安心基层一线工作。做好考录优秀村党支部书记进入乡镇机关公务员队伍,有计划地培养、选拔一批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作为乡镇领导班子后备队伍。按照落实待遇与强化责任相统一的原则,以维护稳定为重点,健全基层干部业绩考核奖励制度。研究制定社区机构设置、岗位设置、职称评定办法。完善村干部报酬随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增加的自然增长机制。鼓励引导村干部按较高档次投保,总结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
点经验,提出全面实施村干部社会养老保险的意见。
四、在基层组织办公阵地和群众活动场所建、管、用上取得突破
10、加大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工作力度。年内要完成7个新建村级阵地、60个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下的阵地改扩建任务;全面启动地方国有农林牧场办公及群众活动场所建设,力争在3年内全面完成无阵地、危旧房的新建、改扩建任务;整合民政、卫生、劳动保障等渠道资金,多方筹资,加大社区阵地建设力度,要按照每个新建社区不低于600平方米的标准建设,人口集中的市区新建社区阵地不低于1000平方米。对达不到600平方米的社区和没有“一站式”服务大厅的已建社区阵地要进行改扩建。确保基层组织办公和群众活动场所条件明显改善。
11、推动阵地发挥作用。加强配套设施设备建设,指导各县市建立健全活动阵地管理使用制度,加大对城乡阵地管理使用情况的督促检查力度,切实把城乡基层组织阵地打造成服务群众日常生活的阳光家园、服务困难群众的爱心家园、服务群众健康的康乐家园、服务群众提高素质的学习家园、服务社会稳定的和谐家园和服务农村党员的红色家园。
五、加强重点片区综合整治及后进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
12、扎实抓好重点片区综合整治及后进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坚持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实现长治久安的根本之策,指导基层党组织面向各族群众深入开展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学习教育活动,广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身边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推进各族群众共同居住生活、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要结合干部下乡驻村进社区工作,选派优秀机关干部组成联合工作组开展整顿工作。对重点片区要在干部配备、经费落实、阵地建设方面给予倾斜。对后进基层党组织要找准问题的根源,区别情况制定整顿方案。社
会治安混乱的,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落实“两项”制度、群防群治等方面制定措施;软弱涣散的,要在巩固、转化、提高上下功夫,着重提高村“两委”班子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重点解决基层干部推动经济发展、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和维稳意识不强的问题;经济薄弱的侧重在“双清”、制定减债还款计划、盘活集体资产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切实建立“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
13、建立动态分类管理机制。地区要制定出台基层组织动态分类管理办法,以农村村级和城市社区为重点,采取倒排抓尾,组织分类与群众评定相结合的办法,对基层党组织按照好、较好、一般、差四个类别分类界定,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好的抓巩固创新、中间状态的抓转化升级、差的抓整顿提高,特别要加大整顿后进的力度,限期改变面貌。
六、加强以党组织书记为重点的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14、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认真抓好地区《关于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试行)》及《补充通知》的贯彻落实,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指导县(市)做好选派县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优秀党员到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治安集中整治村、扶贫开发重点村、党建基础薄弱村担任党组织书记工作。继续推进社区党组织建制实体化建设,配齐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把年轻优秀的党员干部选派到敌社情复杂、维稳任务重的社区担任党组织书记,实绩突出的可以高配,建立不合格基层党组织书记调整制度。
15、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做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和社区任职工作。实施基层干部素质工程,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有计划地对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进行培训,落实好各级领导为基层干部讲课制度,努力提高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加强基层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切实转变基层干部工作作风。组织开展好 “4211”工作机制10周年纪念活动。
七、加强基层干部“双语”学习培训
16、加强基层干部“双语”学习培训。切实按照“各级党委不抓不行,基层干部不学不行”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阿地党办发〔2008〕127号文件精神,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加强督促检查力度,年内将全面对基层干部“双语”能力进行考核,对于考试不合格的乡镇党政正职,原则上不得继续任职。地区将总结推广拜城县“双语”岗位试点经验,适时召开“双语”学习培训经验交流会,切实提高基层干部“双语”水平。
八、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工作机制建设
17、继续深化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指导县市做好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市申报和“红旗”、“五好”乡镇(街道)党工委创建工作,对符合条件的乡镇(街道)党工委进行表彰命名。同时,对已经命名的“五好”乡镇(街道)党工委进行复查复验,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对工作滑坡、达不到创建标准的基层党组织进行摘牌整顿。
18、健全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认真落实每年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党委(党组)向上级党委报告抓基层组织建设情况制度。完善下级党组织向上级党委或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专项述职制度,推动各级党组织书记更好地履行抓基层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职责。
19、全面推行村级组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实行村级重大事项决策由村党支部提议、村“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大会决议,以及村务党务和决议落实情况向全体村民公开的村级组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有针对性地做好“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试点、观摩工作。
20、探索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提升地区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深化基层组织建设“十个一”活动、推广阿瓦提县社会稳定信息反馈机制和沙雅县基层组织建设预警机制,围绕基层党组织面对面宣传教育群众,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矛盾纠纷等基层组织基础工作,从源头上发现和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确保社会政治大局稳定,不断推动地区基层组织建设整体上水平。
九、加强工作保障机制建设
21、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结合地区组织工作考核办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考核评价机制,采取季度考核与阶段性工作适时考核的措施,做好考核结果运用,确保基层组织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22、建立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例会制度。结合地区基层组织建设重点工作,定期召开工作例会,总结推广工作中的成功做法,查找不足,提出整改措施,安排部署下阶段工作任务,确保基层组织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23、建立学习交流制度。根据工作需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组织各县(市)基层办干部相互交流学习,到疆内外参观考察,开阔眼界,拓宽思路,推动地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不断创新提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