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中生物必修1三维目标和重难点

高中生物必修1三维目标和重难点

来源:锐游网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

第1章 走进细胞 第1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过程与方法】

图片展示、问题讨论和讲解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2. 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1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难点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

3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2课时)

第1课时 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2.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3.说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1.运用互联网、图书、杂志等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2.训练归纳对比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参与小组合作,体验合作的快乐。

二、重点难点

4

重点

1.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步骤和要点。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难点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5

第2课时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及细胞学说的建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2.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过程与方法】

1.图片展示,问题讨论和内容讲解相结合。

2.充分利用图表进行归纳、比较和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对比总结,明确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观点。

2.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二、重点难点

重点

6

1.掌握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2.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3.认识细胞的统一性。

难点

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明确结构和功能的相适应性。

7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2课时)

第1课时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知道为什么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

2.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种类和含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碳元素的分析,说明有机化合物形成的可能性及必然性,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组成细胞的元素的百分比的分析,通过对不同化合物的质量分数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解、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8

2.认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

二、重点难点

重点

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难点

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是碳。

9

第2课时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确实验的原理和目的要求。

2.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过程与方法】

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让学生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成分,培养学生理解、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0

难点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1

12

第2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1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跨学科的分析综合能力。

2.搜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2.关注蛋白质研究的新进展。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14

难点

1.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15

第3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

1.积极参加合作学习。

2.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16

难点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17

第4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2.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3. 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过程与方法】

1.学会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

2.充分利用图表进行归纳、比较、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2.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8

1.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2.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难点

1. 多糖的种类。

2.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19

第5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2.理解组成生物体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3. 知道各种化合物只能按照一定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尝试列表比较各种化合物的异同点。

2.将你所获得的信息表达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

2. 与同学们交流通过自己的努力所获得的知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

20

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作用。

难点

1. 结合水的概念。

2.无机盐的作用。

21

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进行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3. 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进行实验分析和实验数据的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 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重点难点

重点

22

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意义。

难点

1.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23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2课时)

第1课时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了解分离各种细胞器的科学方法。

3. 了解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1. 让学生通过类比认识细胞内各种细胞器及其分工。。

2. 通过资料的阅读和设计问题引导,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进而发展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到科学研究离不开探索精神、理性思维和技术手段的结合。

二、重点难点

24

重点

1.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使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难点

1. 如何掌握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 将生物膜系统与生物体的生命现象联系起来并灵活应用。

25

第2课时 生物膜系统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确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基本结构。

2.理解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3. 理解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是一个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

4. 了解生物膜的研究成果及研究意义。

【过程与方法】

1. 思维训练:利用教材插图、教学挂图和课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分析、类比归纳的学习方法。

2. 合作实验、自主探究、讨论答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学习细胞内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进一步明确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以及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联系的观点。。

2. 通过生物膜的研究成果的介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激励他们对生物科学知识

26

要有不断探索的精神,同时渗透STS思想。。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

2.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重要作用。

难点

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

27

第3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3. 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互动式教学,领悟细胞核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2. 分小组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展开组间评价竞争机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2. 在合作与交流中分享解决问题后的愉悦。

二、重点难点

重点

28

1.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难点

难点理解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29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出和输入

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2课时)

第1课时 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半透膜的特点。

2.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3. 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

【过程与方法】

1. 尝试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 学习进行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如及时清洗和摆放实验用具,爱护卫生等二、重点难点

重点

30

1.水分渗透原理。

难点

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31

第2课时 水分及其他物质的跨膜运输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2.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及其特点。。

【过程与方法】

尝试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参与课堂讨论与交流。

二、重点难点

重点

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并描述选择透过性膜的特点。难点

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32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简述生物膜的结构。

2.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

3. 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 发挥空间想象力,通过制作模型,构建细胞膜的空间立体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生物膜结构的研究是立足于生物膜所具有的功能特点上开展的,树立生物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辩证观点。

2. 正确认识科学价值观,理解假说的提出要有实验和观察的依据,需要有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并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

3. 正确认识技术在科学研究中所起的作用。

33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难点

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34

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

【过程与方法】

1. 运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抓住关键,掌握本质。。

2. 运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总结,简洁明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价值方面不太明显。主要强调积极思考,主动自觉。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2.胞吞和胞吐。

35

难点

主动运输。

36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2课时)

第1课时 酶的作用和本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和本质。

2.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地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3.进行有关的实验,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1. 让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和探索,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2. 在实验能力提高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培养分析培养分享信息、分享实验成果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研究酶的作用和本质,激励学生学习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37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酶的作用、本质。

2.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

难点

1、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

2. 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第2课时 酶的特性

【知识与技能】:

1.说明酶的特性。

2.进行有关的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过程与方法】

1. 让学生体会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

2. 体会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进而体会研究生命科学的价值。。

38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

二、重点难点

重点

酶的特性。

难点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实验设计。39

第2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2.写出ATP的分子简式。

3. 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 认识ATP在细胞中作为能量货币流通的原因。。

2. 通过分析和比较,找出能量代谢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渗透热爱自然和生命的情感教育。

二、重点难点

重点

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40

难点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41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2课时)

第1课时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和生成的产物,为后面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奠定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生物呼吸作用的各种方式,了解生物多样性,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热爱生命的热情。

二、重点难点

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42

第2课时 细胞呼吸的过程及原理应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3. 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教学课件,让学生了解细胞呼吸的本质是通过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维持细胞的正常生活。。

2. 让学生分析教材中相关的图文资料,说明这些事例中所应用的细胞呼吸原理。

3. 通过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理解并实际相关的生物学知识,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学习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树立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2. 通过分析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关系,理解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与环境相适应的特性,学

43

会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难点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

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2课时)

第1课时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尝试光合色素的提取。

3. 描述各种光合色素吸收光能的特点.

4. 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44

5. 通过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初步训练学生的实验室操作技能及相关仪器、药品的使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自主与合作学习:利用各种媒体调查和收集资料,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

2. 尝试将所获得的信息表达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光合作用发现史的学习,养成质疑、求实、创新与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

重点

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难点

分离和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第2课时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一、教学目标

45

【知识与技能】:

1.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2.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3. 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4. 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5. 通过体验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初步训练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6. 通过分析、讨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具体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锻炼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使学生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从而乐于学习生物学。

二、重点难点

重点

46

1.通过“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及创新精神。

2.通过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加强对科学技、术、社会(STS)问题的关注。。

难点

1. 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2.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 细胞的增殖(2课时) 第1课时 细胞的增殖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2.举例说明细胞增殖与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关系。

3.简述细胞周期的概念。4. 概述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及特点。

5. 说出细胞分裂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47

1. 学会科学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的方法。

2. 学会用曲线图描述DNA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实验思路的分析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工作作风。

2. 通过对细胞周期以及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使学生对生命的运动性,对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等哲学问题有正确的认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1.探究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2.细胞周期的概念。3. 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以及有丝分裂的特点。

4. 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变化规律。

难点: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化。

第2课时 实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一、教学目标

48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实验原理。

2.观察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

3. 初步掌握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技能。

4. 初步掌握绘制生物图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让学生体验生物理论知识与实验技能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制作临时装片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识图和绘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验思路的分析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工作作风。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明确实验原理。

2.掌握实验步骤“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并理解各步骤的实验目的。

49

难点

1. 探究实验思路,理解其基本方法和一般过程。

2. 积累实验技能,能够查漏补缺。

50

第2节 细胞的分化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明细胞的分化。

2.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

3. 进行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与人类健康的资料收集和分析。

【过程与方法】

1.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 学会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与人类健康的资料收集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和人类的健康问题。

2. 激发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关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二、重点难点

51

重点

1.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

2.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难点

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实例。

52

第3节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细胞衰老的特征。

2.简述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3. 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对人体健康的关系,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4. 进行与社会老龄化相关的问题的资料书籍和分析。

【过程与方法】

1. 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2. 学会进行与社会老龄化相关的问题的资料搜集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状况。

2. 通过有关衰老问题的讨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二、重点难点

53

重点

1.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细胞衰老的特征。

2.细胞凋亡的含义。

难点

细胞凋亡的含义以及与细胞坏死的区别。54

第4节 细胞的癌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2.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过程与方法】

1.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2. 学生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网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和人类的健康问题。

2. 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关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

55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难点

致癌因子。

5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