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声乐课教案
声乐课教案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音乐教育专业四年级(试用) 第一单元
一、课题:歌曲教学
二、教学目的:通过声音训练和歌曲作品的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运用声音的技
能技巧、能较好地调控音色,较完整地表达声乐作品。 三、教学内容: 1、练声曲:
(1) 1 2 3 4 ︱ 5 4 3 2 ︱1 —‖ u o u o u
(2)5 6 5 4 5 4 ︱3 43 2 3 2︱1—‖ Li La Li La Li
(3)5 6 5 4 5 4 ︱3 4 3 2 3 2 ︱ 1—‖ mi ma mi ma mo
2、练习曲目:《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啊!中国的土地》 四、教法:讲授法、因材施教法、练习法。 教案提纲
一、《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F调 授课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歌曲作品的处理。
教学难点:①开始乐句“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高位置发声; ②高音乐句“牧羊姑娘放声唱”的共鸣与气息状态。
解决方案:①通过母音“Li”、“La”的训练,为“美丽”的发声打下高位置基础。②通过“U”、“o”的练习抓好“姑娘”里母音的发声共鸣习惯。教学过程:
1、声音训练:练声曲(1)、(2)的练习。
练习要领:①保持微笑状态,体会以鼻腔为中心的面罩共鸣的形
成;②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尽量做到字正腔圆;③感受气息支点的作用,体会高位置与深呼吸的对抗作用。
2、新歌学习
(1)了解歌曲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思想情感; (2)试唱歌曲作品,感受歌曲的情绪特征;
(3)深入学唱歌词,注意吸气换气、强弱控制、音色把握等技术问题,并
从中找到在发声上存在困难的母音,通过有目的的强化训练加以解
决;
(4)加强发声歌唱的流畅性,感受声乐作品的艺术性。 3、答疑
(1)小组成员分别演唱声乐作品;
(2)歌唱者和小组成员分别指出演唱的不足及解决方法; (3)教师作评价总结,并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案。 4、歌唱表演:进行小组内的声乐观摩。 5、布置作业:布置新作品或提出声音训练要求。 二、《啊!中国的土地》 A 调 授课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①后起节奏的掌握;②乐曲高潮“啊!中国的土地”的演唱。解决方案:①在熟悉作品时重点练习歌曲的特色节奏;
②加强“i”母音的训练,认识并掌握闭口音的共鸣及气息状态。教学过程:
1、声音训练:练声曲(2)、(3)的练习。
练习要领:①保持微笑状态,加强母音发声的高位置;②“u”“o”保持含着水的打开状态,体会气息与高位置的对抗感觉;③“mi”“ma”母音要体会“装在面罩盒向下唱”的感觉。
2、新歌学习
(1)了解作品的思想情绪,解决歌曲的节奏难点;
(2)科学处理作品的气息特点,解决演唱中的呼、吸与换气关系; (3)通过母音训练,解决歌唱中的咬字吐字和发声共鸣问题; (4)加强歌曲的艺术处理,完整地表达作品。 3、答疑
(1)小组成员分别演唱声乐作品; (2)自我和互相分析作品演唱的效果; (3)教师作总结分析,并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案。 4、歌唱表演:进行小组内的歌唱观摩。 5、布置作业:布置新作品或练声要求。 第二单元
一、课题:歌曲教学
二、教学目的:通过两首声乐作品的教学,使学生在注意声音运用的基础上,能
较好地理解作品的情绪,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作品。 三、教学内容: 1、练声曲:
(1) 1 3 5 6 ︱5 6 5 3 ︱1—‖ mi ma mi ma mi
(2)5 6—︱5 6 5 4 3 2︱1––‖ yi ya yi ya yi ya
(3)5 5 5 5 ︱5 4 3 2 ︱1 –‖(4)1 5––︱4 3 2 1––‖ma mo ma mo ma mo mi o a o a
2、练习曲目:《北京颂歌》《清晰的记忆》 四、教学教法:讲授法、练习法、因材施教法。 教学提纲
一、《北京颂歌》 D调 授课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①进行曲风格的演唱;②乐曲结束句的演唱。 解决方案:①通过顿音训练解决进行曲风格的声音力度问题;
②通过喉头位置的训练,解决结束乐句的高音问题。 教学过程
1、声音训练:练习曲(1)、(2)
练习要领:①练习(1)用顿音演唱,注意气息向下找喉头位置的发声感觉;
②练习(2)的“ya”母音要贴住后咽壁吸着唱; ③注意共鸣位置与气息的对抗状态。 2、新歌学习
(1)熟悉歌曲的旋律,了解作品的思想情绪; (2)气息、唱法、音色和咬字吐字的处理; (3)歌曲演唱难点的重点突破; (4)完整演绎作品,突显作品的艺术性。 3、答疑
(1)小组内的成员分别演唱声乐作品; (2)自我评价和相互探讨演唱效果; (3)教师总结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4、歌唱表演:小组内各成员进行演唱观摩。 5、布置作业:新声乐作品或声音训练要求。 二、《清晰的记忆》 F调 授课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①歌曲气息的把握;②开口音、高音的喉头位置及歌唱的高位置。解决方案:①把握歌曲的节奏特点,强化吸气换气的练习;
②加强“o”“a”母音的练习,有针对的突破歌曲演唱的难点。 教学过程:
1、声音训练:练习曲(3)、(4)
练习要领:①练习(3)要注意顿和连的结合,加深面罩共鸣的体会;
②练习(4)要注意有目的的打开,在做好咬字吐字的基础上贴着
后咽壁吸着唱,体会气息的支点作用;
③保持良好的歌唱状态,注意音色的和谐统一。 2、新歌学习:
(1)了解作品,熟悉作品的旋律,掌握作品的音准、节奏; (2)初步处理作品,了解歌曲的创作特点和情绪特征; (3)重点解决歌曲作品的演唱难点,能较完整地表达作品; (4)加强艺术处理,强调歌曲表达的艺术性。 3、答疑:
(1)小组内各同学分别演唱声乐作品; (2)实行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 (3)教师总结,并提出改进意见。 4、歌唱表演:小组内各成员进行演唱观摩。 5、布置作业:布置新的声乐作品或练声要求。 第三单元
一、课题名称:歌曲教学
二、教学目标:通过两首歌曲作品的教学,使学生能较好的体验作品的情绪特点,在声音表现的基础上,融入体态语言的表演。
三、教学内容: 1、练声曲:
(1)1 5 5 5︱1 4 4 4︱1 3 3 3︱1 2 2 7︱1–‖u o o o u o o o u o o o u o o u o
(2)1 5 5 5 5–︱ 4 3 2 1––‖ o a a a a o a
(3)5 6 5 4 5 4 ︱ 3 4 3 2 3 2 ︱ 1—‖ yi yuo yi you yi a o a o a
2、练习曲目:《忆秦娥—娄山关》《风萧瑟》 四、教学教法:讲授法、练习法、因材施教法。 教案提纲
一、《忆秦娥—娄山关》 A调
授课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①声音强弱力度的控制; ②高音“苍山如海”的音色和气势。
解决方案:①采用顿音训练,加强声音的瞬间爆发力;
②采用开口音作为突破口,稳定发声时的喉头位置,体会向下用力发
声的畅通感觉。 教学过程:
1、声音训练:声音训练(1)、(2) 练习要领:①注意各个母音的开口发声状态; ②保持微笑的歌唱状态,注意良好的面罩共鸣效果; ③体会开口音的打开、注意帖着后咽壁吸着唱,突显气息的支 持作用。 2、新歌学习
(1)初步了解作品,掌握歌曲的音准节奏和音乐的基本色调; (2)了解并掌握歌曲的强弱和速度快慢关系,把握好科学的呼吸规律,较好地把握歌曲的情绪;
(3)重点解决歌曲演唱的难点问题,能较完整地表达作品; (1)加强歌曲作品的艺术处理,注重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3、答疑
(1)小组内各同学分别演唱声乐作品; (2)实施集体评议和自我分析; (3)教师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
4、歌唱表演:实施小组内的声乐演唱观摩。
5、布置作业:布置新的声乐作品或提出新的练声要求。 二、《风萧瑟》降G调 授课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①歌曲作品中力度、速度的把握;
②歌曲中节奏的把握; ③歌曲中戏剧情绪的表达。
解决方案:①通过有针对的声音训练,解决声音力度的控制问题; ②通过有针对的节奏训练,解决节奏上存在的问题; ③通过作品分析和音响欣赏,解决歌曲的情绪表达问题。 教学过程:
1、声音训练:声音训练(3)
练习要领:①保持良好的微笑状态,笑肌上提,挂好面罩盒; ②保持良好的打开状态,做好咬字吐字,做到字正腔圆; ③在做到控制好高位置的同时,努力做好向下着力发声,稳定喉头
的歌唱位置。 2、新歌教学
(1)欣赏作品的音响资料,初步了解作品的风格特点和情绪特征。 (2)哼唱作品,找出在演唱中难于把握的地方;并标出吸气换气的地方。(3)通过专门的母音练习重点解决歌唱中出现的问题;并在处理作品的过程中解决好节奏及强弱的对比关系。
(4)处理好歌唱中的音色问题,注重演唱表现的艺术性。 3、答疑
(1)小组内各同学分别演唱歌曲作品; (2)小组内集体评议和演唱者自我评价; (3)教师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
4、歌唱表演:声乐课小组内的声乐观摩活动。 5、布置作业:布置新的声乐作品或新的练声要求。 第一学期补充曲目:《岩口滴水》、《满江红》、《雪花》 第四单元
一、课题名称:歌唱表演
二、教学目标:通过声乐作品的表演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运用歌唱和体态表情来表达作品,能较完整地演唱、表演好两首声乐作品。
三、教学内容:
1、声音训练:
(1)1 5 5 5 ︱1 4 4 4 ︱1 3 3 3 ︱1 2 2 7︱1–‖u o o o u o o o u o o o u o o u o
(2)1 6––︱5 6 5 4 5 4 3 4 3 2 3 2︱1–––‖ yi you yi you yi you yi
2、练习曲目:《这就是我的祖国》《啊!亲爱的爸爸》 四、教法:讲授法、练习法、因材施教法、演示法。 教案提纲
一、《这就是我的祖国》降A调 授课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①“u、o”母音的高位置发声及打开状态; ②结束乐句高音的演唱。
解决方案:加强“u、o”母音的发声训练,解决作品中多次出现的“阔、果、国窝”等压韵字的发声歌唱;在声音训练中加强大音程的训练,解决上
高音的位置与气息问题。 教学过程:
1、声音训练:练习(1)、(2)
练声要求:咬字准确,保持含水状打开内口腔;保持忍住笑的感觉,稳定高位置的音色;注意向下用力的方式,稳定喉头的歌唱位置。
2、歌曲学习:
(1)学唱歌曲,规划吸气换气的地方;
(2)找出发声相对困难的字词,通过训练逐一解决; (3)重点突破音高的障碍,较完整地演唱歌曲作品;
(4)在歌曲的强弱、音色、情绪上作细节处理,加强歌曲的艺术表现力。
3、答疑:
(1)分别演唱作品; (2)集体评议和自我评价;
(3)教师点评总结。
4、歌曲演唱:声乐小组内的演唱观摩活动。
5、布置作业:布置新的声乐作品或新的声音训练要求。 二、《啊!亲爱的爸爸》降A调 授课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①“u、o”的高音演唱;②歌曲的情绪表达。 解决方案:通过声音训练解决声音问题;采用作品分析和音响欣赏来解决作品的情绪处理问题。
教学过程:
1、声音训练:练习(1)、(2)
练声要求:咬字准确,保持含水状打开内口腔;保持忍住笑的感觉,稳定高位置的音色;注意向下用力的方式,稳定喉头的歌唱位置。
2、歌曲学习:
(1)欣赏作品的音响资料,感受歌曲的情感特征; (2)学唱歌曲,划分乐句、找出演唱中有困难的地方; (3)重点突破歌曲的重点难点;
(4)重新欣赏范唱资料,加深作品演唱的艺术表现力。 3、问题解答: (1)演唱作品;
(2)分析、评价演唱效果; (3)教师总结。
4、歌曲演唱:小组内的作品演唱观摩。 5、布置作业:布置新的歌曲或练声要求。 第五单元
一、课题名称:歌唱表演
二、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加强学生的歌唱表演能力。 三、教学内容: 1、练声曲:
(1)面罩共鸣的巩固练习:1 5 5 5︱565 454︱343 232︱1–‖
u o o o u o u o u
(2)打开与气息控制的练习: 1 5––︱5 6 5 4 3 4 3 2︱1–––‖ yiya yi ya yi ya yi
(3) 1 6––︱5 6 5 4 5 4 3 4 3 2 3 2︱1–––‖ mi ma mi ma mi ma mi (4) 1 3 5 3︱1 3 5 3︱1 –‖ mi hi hi hi ma ha ha ha mo
2、练习曲目:《太行颂》《我的祖国妈妈》 四、教法:练习法、演示法、讲授法、因材施教法。 教案提纲
一、《太行颂》 F调 授课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①颂歌作品豪迈气势的表达;②歌唱气息的流畅性。 解决方案:通过歌曲作品的分析解决演唱的情绪问题;有针对地进行声音训练,解决歌曲演唱的气息支持问题。
教学过程:
3、声音训练:练习曲(1)、(2)
声音训练要求:练习(1)要保持忍住笑的发声感觉,在内口腔打开的同时,注意母音发声的正确口型;练习(2)必须保持面罩高位置的稳定,在向下用力发声的同时体会管状的发声共鸣效果。
4、歌曲学习:
(1)学唱歌曲,规划吸气换气的地方;
(2)着重针对开口音进行针对的练习,解决开口音发声的高位置及气息的控制问题;
(3)重点突破歌曲的情感表现问题,抓好音乐进行的强弱急缓的处理;
(4)通篇练习全曲,较完整地表达作品。 5、问题解答:
(1)演唱作品;
(2)分析、评价歌唱效果; (3)教师总结。
6、歌唱表演:小组内进行作品演唱观摩。 7、布置作业:布置新的声乐作品或声音训练要求。 二、《我的祖国妈妈》 F调 授课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⑴歌曲情绪的表达; ⑵结束句的高音演唱及气息的控制。
解决方案:⑴加强对作品词曲的分析,并通过歌词朗诵的情感来强化演唱的情感。
⑵加强大跨度的音程训练,确保高音演唱时的位置及气息状态。教学过程:
1、声音训练:练习曲(3)、(4)
声音训练要求:咬字吐字准确,保持微笑的歌唱状态;“ ma”母音要求稳定面罩打开,发声时贴着后咽壁吸着唱,稳定喉头的发声位置;练习(4)采用顿音唱法,追求声断气连的演唱效果和灵巧而集中的声音形象。
2、歌曲处理:
⑴熟悉曲调,了解并掌握后半拍起音的发声规律,认识切分音和附点音符对作
品情绪的作用;
⑵以作品的开口音为突破口,通过有针对的声音训练,解决歌唱中存在的技术
问题;
⑶采用分析、朗诵等形式,感受作品的情绪特征;
⑷采用声音训练⑴作主要练习手段,重点突破结束句的音高问题; ⑸较完整地演唱《我的祖国妈妈》。 3、问题解答:
⑴演唱作品;
⑵分析、评价演唱效果; ⑶教师总结。
4、歌唱表演:小组内的声乐观摩活动。 5、布置作业:布置新的声乐作品或练声要求。 第六单元
一、课题名称:歌唱表演
二、教学目标:通过课堂教学,加强学生的演唱能力和表演能力。 三、教学内容: 1、声音训练:
⑴ 1 2 3 4︱5 6 5 6︱5 3 1 –‖ mi ma mi hi ma ha mi mo ⑵ 5 5 ︱ 5 5 ︱5 4 3 2 ︱1 –‖ ma me mi mo ma mi mo [3] 1 i––︱5 6 5 4 3 4 3 2︱1–––‖ a o a o a o a
[4] 1 2 3 4︱5 6 5 6︱5 4 3 2︱1–‖ mi ma mi hi ma ha mi ma mo
2、练习曲目:《春光曲》《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 四、教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因材施教法。 教案提纲
一、《春光曲》升F调 授课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⑴连音与顿音的结合; ⑵连续高音的演唱。 解决方案:
⑴采用连顿结合的声音训练,解决作品中潜存的发声难点; ⑵加强高位置与气息的对抗训练,解决连续高音的演唱问题。 教学过程:
1、声音训练:声音训练(1)、(2)
声音训练要求:两个练习都是连音和顿音的综合练习,要求在注意高位置的同时体会声音跟着气息的方向发声;注意咬字的准确,做到字正腔圆。
2、歌曲处理:
⑴初步熟悉歌曲,体会旋律进行的特点;
⑵规划吸气的位置,着重加强开口音的发声打开状态;
⑶重点练习作品中连续高音的演唱,抓好声音的位置感和气息向下找支点的练
习,保证每个高音唱出来的质量。
⑷较完整地演唱作品,在保证声音质量的同时加强作品表现的艺术效果。
3、问题解答: ⑴歌曲演唱; ⑵演唱效果评议; ⑶教师总结。
4、作品演唱:小组内的声乐作品演唱观摩。 5、布置作业:布置新的声乐作品或新的练声要求。 二、《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降e调 授课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
⑴半音及7/8拍子的演唱; ⑵结束句八度音程的演唱。 解决方案:
⑴加强视谱练习,解决音准和节奏问题; ⑵通过大跨度音程的训练,解决结束乐句的演唱。 教学过程:
1、声音训练:声音训练(3)、(4)
声音训练要求:练习⑴在演唱中要注意内口腔的打开,“a”母音
要贴住后咽壁吸着唱;“o”母音要保持想笑的歌唱状态,控制好面罩的共振效果,体会气息的支点作用;顿音练习重点追求集中而灵巧的声音效果。
2、作品学习:
⑴初步了解作品,基本稳定作品的速度,认知作品的风格色彩; ⑵着重解决变化音的音准问题及歌曲引子的演唱,在连续高音出要求咬字的果
断与气息的着力方向;
⑶“飞”、“肥”、“美”、“辉”等几个字的咬字发声; ⑷完整地演唱作品,注重歌曲的艺术表现效果。 3、答疑: ⑴演唱声乐作品; ⑵演唱效果评议;
⑶教师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
4、作品演唱:小组内的作品观摩活动。
5、布置作业:布置新的声乐作品或新的声音训练要求。
第二学期补充曲目:《黄河颂》、《重归苏莲托》、《英雄赞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