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和基本形式,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特别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如何创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成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广大一线教师不断思考和探索的焦点。然而,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很多,除了教师和学生以外,还有诸如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天气状况、教材等因素。因此要想创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必须对影响课堂教学的诸多因素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本文尝试从教师的角度探讨如何让课堂焕发出活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生命体验;教学主体;教学艺术 一、视课堂教学为生命体验
课堂教学是教师职业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关于职业的态度与感受、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课堂教学对于教师生命的价值却被人们普遍忽视,包括一些强调教育与生活关系的教育家。如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他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理论,主张从学生生活出发来改造以书本作为出发点的旧教育,但是他却忽视了教学活动对于教师的生命意义。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也曾提出“生活教育”,主张“关于生活”“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教育,但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提出要求的,对教师同样未曾涉及。这些从学生和生活的角度来阐述课堂教学活动的观点,有他们积极的意义。但是如果忽略课堂教学对教师的生命意义,那么课堂教学仅仅成为教师完成别人交
付的任务,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弊端。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革新,特别是新课程改革过后,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满怀期望。这也意味着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要求更严更高。那么教师怎样使自己充满激情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呢?新教育实验的探索者和先行者朱永新提出了“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更多地把眼光放在教师身上,算是对上面提到的几种教学理论的一个补充。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就是把教育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当成教师生命活动最重要的构成部分。一旦教师有了这种生命的自觉,必然会把生命和职业联系起来,把教育教学当作自己最伟大的事业来追求。
二、让我们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
谁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还是学生?归结起来不外乎这样三个观点:
一是“教师主体论”。这是在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普遍认识,认为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课堂教学主要由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认识性任务。这种课堂教学主要关注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重视知识的传递,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并非真正的主体,因为这时教师的课堂教学只是为了完成规定的任务,上课只是忠实执行教案的过程。
二是“学生主体论”。这是在新的教育背景下人们的认识,特别是新课改后最具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
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自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它强调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甚至认为学生能够完全决定整个教育过程,强调教育活动的成功必须以学生的自觉积极性为前提,这显然不符合教育活动的本质。
三是“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论”。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属于自己的生命体验,对于学生来讲,这成为影响他当下及今后各方面发展和成长的重要部分;对于教师来讲,这是他教学生涯中体现生命价值的重要部分。
真正意义上好的教学应当是以实现教学相长为导向,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支配和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并在教授过程中不断革新和完善;而学生作为学习和认知的主体,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实现自身的知行合一,并将学习效果以信息形式反馈给教师。
三、为课堂注入生机和活力
课堂教学是一门博大的艺术,它绝不仅仅是一种生命体验过程而已,同时需要教师的广博知识和人生智慧。所以,我们要为课堂注入生机和活力。
1.课堂教学中的“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
灵活处理课堂教学中的“雅”和“俗”,可以给课堂注入生机和活力。从教学内容上看,我们以《枣儿》为例,小说中有很多“俗”的内容,但是从整体上丝毫不能掩盖这篇小说的“雅”。因此在讲授的过程中,可以就小说中为大家所熟悉的“俗”入手,激发学生
的兴趣,再逐渐升华到思想境界的“雅”。要将课本上抽象而深刻的知识形象生动地体现出来,首先需要教师真正理解那些深层次的知识内涵,其次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结构等实际,通过相应媒介的转换将深刻而抽象的形象呈现出来,例如:地理老师在讲解地球表面时通常借助地球仪或地图。 2.课堂教学中的“主持人艺术”
在课堂教学中借鉴和吸收主持人艺术,可以给课堂注入生机和活力。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从“播音员”向优秀“主持人”转变。我们可以从许多优秀的电视节目中获得借鉴和启示。根据教学内容,我们可以尝试不同的主持艺术风格。教师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持人”,学生成为“演员”,成为“嘉宾”,成为“现场观众”,在这样丰富的一个大舞台上,还怕课堂没有活力吗? 3.课堂教学中“变”
课堂教学方式绝不是僵化不变的,没有一劳永逸的模式,因此在课堂教学的方式上需要不断探索创新,这样才能让课堂涌动充满活力的泉水。
关于这一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深有体会。比如,我们常常艳羡那些名师应用自如的课堂艺术,但模仿起来常常是四不象。因此,经验终究是别人的,我们只有自己深入思考和摸索,力争创造属于自己的课堂教学方式,才能站稳讲台,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同时,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教学方式的灵活性,不要让学生一眼就看穿你“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否则,你将成为一个孤独的
表演者,激不起学生的任何兴趣。因此,每位老师都应当有妙计锦囊,如何充实自己的锦囊,如何吸引讲台下每一位观众,使得每一堂教学课都如同一场精彩表演,并让每一位观众都渴望参与其中?无疑,幕后的准备必不可少,合理的策划进而创造出良好的氛围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2008年第一期《班主任之友》
[2]夏天.《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2011年第z1期《语文教学通讯》
[3]王富仁.《教师主体论》,2008年第5期《中学语文教学》 [4]刘云诗.《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初中语文教学之浅见》,2011年33期《学习方法报教研周刊》
[5]桑元峰.《教师主体性论》,2009年12期《理论导刊》 作者简介:
魏兰,女,1981.7,四川营山人,南充一中,中学语文教育,中二,本科,四川省南充市第一中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