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水泥混凝土灌注桩缺陷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
水泥混凝土灌注桩缺陷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
来源:锐游网
2010年第7期 黑龙江交通科技 No.7。2010 (总第197期) HEILONGdlANG JIAOTONG KEJl (Sum No,197) 水泥混凝土灌注桩缺陷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 李怀宇‘,郭阿楠 (1.黑龙江省哈同高等级公路管理处宾州管理所;2。黑龙江省龙建路桥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说明了缺陷处理原则,介绍了水泥混凝土灌注桩缺陷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灌注桩;缺陷;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U445.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3383(2010)07-0105—01 1缺陷处理原则 灌注速度,必要时,可在首批混凝土中掺人缓凝剂,以延缓混 所谓灌注桩缺陷就是指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灌注桩存 凝土的初凝时间。当灌注时间己久,孔内首批混凝土己初 在的质量问题。灌注桩的施工过程中,灌注水下混凝土是成 凝,导管内又堵塞有混凝土,此时应将导管拨出,重新安设钻 桩的关键性工序,灌注过程中应分工明确,密切配合,统一指 机,利用较小钻头将钢筋笼以内的混凝土钻挖吸出,用冲抓 挥,做到快速、连续施工,灌注成高质量的水下混凝土,防止 锥将钢筋骨架逐一拨出,然后以粘土加砂砾填塞井孔,待沉 发生质量事故。一旦出现事故时,应分析原因,采取合理的 实后重新钻孔成桩。 技术措施,及时设法补救。对于确实存在缺陷的钻孔桩,应 2.3塌孔 尽可能设法补强,不宜轻易废弃,造成过多的损失。经过补 在灌注过程中如发现井孔护筒内水(泥浆)位忽然上升 强的桩须经认真的检验认为合格后方可使用。对于质量极 溢出护筒,随即骤降并冒出气泡,应怀疑是坍孔现象,可用测 差,确实无法利用的桩,应与设计单位研究采用补桩或其它 深仪探头或测深锤探测。如测深锤原系停挂在混凝土表面 措施。 上未取出的现被埋不能上提,或测深仪探头测得的表面深度 2事故产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达不到原来的深度,相差很多,均可证实发生坍孔。 2.1导管进水 坍孔原因可能是护筒底脚周围漏水,孔内水位降低,或 (1)主要原因。①首批混凝土储量不足,或虽然混凝土 在潮汐河流中涨潮时,孑L内水位差减小,不能保持原有落水 储量己够,但导管底口距孔底的间距过大,混凝土下落后不 压力,以及由于护筒周围堆放重物或机械振动等。均有可能 能埋没导管底口,以致泥水从底口进入。②导管接头不严, 引起坍孔。 接头间橡皮垫被导管高压气囊挤开,或焊缝破裂,水从接头 发生坍孔后,应查明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保持或 或焊缝中流人。③导管提升过猛,或测探出错,导管底口超 加大水头。移开重物、排除振动等,防止继续坍孔。然后用 出原混凝土面,底口涌入泥水。 吸泥机吸出坍人孔中的泥土,如不继续坍孔,可恢复正常灌 (2)预防和处理方法。为避免发生导管进水,事前要采 注。如坍孔仍不停止,坍塌部位较深,宜将导管拨出,将混凝 取相应措施加以预防。万一发生导管进水,要当即查明事故 土钻开抓出,同时将钢筋抓出,只求保存孔位,再以粘土掺砂 原因,采取以下处埋方法:若是上述第一种原因引起的,应立 砾回填,待回填土沉实后,重新钻孔成桩。 即将导管提出,将散落在孔底的混凝土拌和物用反循环钻机 2.4埋管 的钻杆通过泥石泵吸出,或者用空气吸泥机、水力吸泥机以 导管无法拨出称为埋管。其原因是:导管埋人混凝土过 及抓斗清出,不得已时需要将钢筋笼提出采取复钻清除。然 深,或导管内外混凝土己初凝使导管与混凝土间摩阻力过 后重新下放骨架、导管并投入足够储量的首批混凝土,重新 大,或因提管过猛将导管拉断。预防办法:应按前述要求严 浇注。若是第二、三种原因引起的,应视具体情况,拔换原管 格控制埋管深度一般不得超过6~8 m;在导管上端安装附 重下新管;或用原导管插人续灌,但灌注前均应将进入导管 着式振捣器,拔管前或停灌时间较长时,均应适当振捣,使导 内的水和沉淀土用吸泥和抽水的方法吸出。如重下新管,必 管周围的混凝土不致过早地初凝;首批混凝土掺入缓凝剂, 须用潜水泵将管内的水抽干,才可继续灌注混凝土,为防止 加速灌注速度;导管接头螺栓事先应检查是否稳妥;提升导 抽水后导管外的泥水穿透原灌混凝土从导管底口翻人,导管 管时不可猛拔。 插入混凝土内应有足够深度,宜大于200 cm。由于潜水泵 若埋管事故己发生,初时可用链滑车、千斤顶试拔。如 不可能将导管内的水全部抽干,续灌的混凝上配合比应增加 仍拔不出,凡属并非因混凝土初凝流动性损失过大的情况, 水泥量,提高稠度后灌入导管内,灌入前将导管进行小幅度 可插入一直径稍小的护筒至己灌混凝土中,用吸泥机吸出混 抖动或挂振捣器予以振动片刻,使原混凝土损失的流动性得 凝土表面泥渣;派潜水工下至混凝土表面,在水下将导管齐 以弥补。以后灌注的混凝土可恢复正常的配合比。 混凝土面切断;拨出小护筒,重新下导管灌注;此桩灌注完成 2.2卡管 后,上下断层间应按照灌注桩补强处理方法予以补强。 (1)初灌时隔水栓卡管;或由于混凝土本身的原因,如 2.5钢筋笼上升 坍落度过小、流动性差、夹有大卵石、拌和不均匀,以及运输 钢筋笼上升,除了是由于全套管上拔、导管提升钩挂一 途中产生离析、导管接缝处漏水、雨天运送混凝土未加遮盖 些显而易见的原因所致外,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混凝土表面接 等,使混凝土中的水泥浆被冲走,粗集料集中而造成导管堵 近钢筋笼底_口,导管底口在钢筋笼底口以下3 m至以上1 m 塞。处理办法可用长杆冲捣管内混凝土,用吊绳抖动导管, 时,混凝土浇注的速度过快,使混凝土下落冲出导管底口向 或在导管上安装附着式振捣器等使隔水栓下落。如仍不能 上反冲,其顶托力大于钢筋笼的重力时所致。 下落时,则须将导管连同其内的混凝土提出钻孔,进行清理 为了防止钢筋笼上升,当导管底口低于钢筋笼底部3 m 修整(注意切勿使导管内的混凝土落人井孔),然后重新吊 至高于钢筋笼底1 m之间,且混凝土表面在钢筋笼底部上下 装导管,重新灌注。一旦有混凝土拌和物落入井孔,需按前 1 m之间时,应放慢混凝土灌注速度。克服钢筋笼上升,除 述第二项处理方法将散落在孔底的拌和物粒料等予以清除。 了主要从上述改善混凝土流动性能、初凝时间及灌注工艺等 提管时应注意到导管上重下轻,要采取可靠措施防止回倒伤 方面着眼外,还应从钢筋笼自身的结构及定位方式上加以考 人。 虑。具体措施为:适当减少钢筋笼下端的箍筋数量,可以减 (2)机械发生故障或其它原因使混凝土在导管内停留 少混凝土向上的顶托力;钢筋笼上端焊固在护筒上,可以承 时间过久,或灌注时间持续过长,最初灌注的混凝土己经初 受部分顶托力,具有防止其上升的作用;在孔底设置直径不 凝,增大了导管内混凝土下落的阻力,混凝土堵在管内。其 小于主筋的1~2道加强环形筋,并以适当数量的牵引筋牢 预防方法是灌注前应仔细检修灌注机械,并准备备用机械, 固地焊接于钢筋笼的底部。实践证明,上述措施对于克服钢 发生故障时立即调换备用机械;同时采取措施。加速混凝土 筋笼上升是行之有效的。 收稿日期:2010一o4-03 作者简介:李怀宇,男,从事路桥养护施工,工程师。 ・1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