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膝关节软骨下骨坏死MRI比较研究
膝关节软骨下骨坏死MRI比较研究
来源:锐游网
・62・ 国 床医学影像杂志201 1年第22卷第1期J Chin Clin Med Imaging,201 1,Vo1.22,No.1 膝关节软骨下骨坏死MRI比较研究 Comparative study of subchondral osteonecrosis of the knee by MRI 任进军 ,崔建岭2孙英彩 ,郭智萍 ,赵 建 ,王 晶 (1.华北石油总医院放射科,河北任丘062552;2.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河北石家庄050051) REN Ji, ̄-junl,CUI Jian-ling2,SUN Ying-cai2,GUO Zhi-ping2 ZHA0 jtm12,WANG jtn .Department of Radiolog),the Generd Hospital of Huabei Oil Field,Renqiu Hebei 062552,China; 2.Department of Radiology,Hebei Medical Universit) 3rd Hospitcd,Sho'iazhuang 050051.China) 【摘要】 目的:研究膝关节软骨下应力性骨坏死与缺血性骨坏死临床表现及MRI特征,探讨二者鉴别方法。材料与方法:收 集2005年9月~2007年6月MRI显示的膝关节软骨下骨坏死病变66例,其中缺血性骨坏死和骨梗死22例,应力性骨坏死44 例。比较二者l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结果:应力性骨坏死患者过度应力史比例(55%)、BMI(24.7)均高于缺血性骨坏死和骨梗 死患者(分别为18%、22.4);应力性骨坏死病灶面积较小.关节软骨、半月板损伤及比例高,与后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应力性骨 坏死MRI表现为呈软骨下“局灶性”稍长T。长T 信号、线状长T 短rr,信号、“骨折裂隙”征等。缺血性骨坏死和骨梗死在T。wI、 T I均为不规则“地图样”表现,其内信号不均,周围绕低信号带。结论:应力性骨坏死与缺血性骨坏死和骨梗死在临床表现、 MRI特征之间有明显不同.容易鉴别。 【关键词】骨坏死;膝关节;软骨,关节;磁共振成像 【中图分类号】R684;R44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 1008—1062(2011)01—0062—03 骨坏死为临床骨科常见疾病之一,一般指骨和骨髓的坏 分级等按以前标准{ 。采用Ramnath16]推荐的方法将股骨髁或 死,以前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但关于骨坏死分类仍然比较混 胫骨平台在冠状面由膝关节中线向内及外侧,矢状面由前到 乱,缺血性骨坏死是指发生在骨骺和软骨下骨的坏死;骨梗 后平均分为三等分,分别称为I、Ⅱ、Ⅲ区,其中I区为非持 死是指发生在T骺端和骨干的坏死 i。多数作者认为这样的 重区,Ⅱ、Ⅲ区为持重区。 分类乱而相互重叠。缺血性骨坏死和骨梗死的发病机制都是 病变的面积在自旋回波序列T WI测量,测量方法:测量 各种原因导致骨的供血血管闭塞而没有及时建立良好侧支 病变在冠状面的最大宽径,以及在矢状面的最大长径,二者 循环导致的骨坏死,往往有激素治疗、酗酒、减压病、血红蛋 相乘得出病变面积(如病变为多处,则累计相加)。为减少误 白病、高雪氏病等病史。也有因为应力改变引起的局灶性骨 差.对病变面积测量两次后取平均值。 坏死.主要是指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SONK)[3-4]与膝关节剥 1.3 MR扫描设备及参数 脱性骨软骨炎(OCD),二者都与膝关节软骨下骨应力改变有 MR检查使用Siemens 1.5T MR机,选用圆形极化柔性 关,影像学表现也相似,而无缺血性骨坏死与骨梗死的致病 线圈,大野(CP Flex Coil,large#symphony)。扫描参数同以 因素,故有作者提出将其暂统称为应力性骨坏死日。 前标准f 。 此研究分析缺血性骨坏死、骨梗死和应力性骨坏死的临 1.4统计分析 床、影像学表现,进一步提高对骨坏死的认识,为l临床合理的 采用SPSS 1 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对计量资料采 诊疗提供依据。 用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对计数等级资料采 用Wilcoxon秩和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a=0.05,P< 1材料与方法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J.】 一般资料 2结果 综合国、内外文献对SONK、OCD及缺血性骨坏死与骨 梗死主要描述,做为本研究收入患者的暂行标准,并排除肿 2.1应力性骨坏死与骨梗死及缺血性骨坏死临床特点比较 瘤、炎性病变和外伤。回顾性收集2005年9月~2007年6月 应力性骨坏死患者的年龄l4~73岁,平均48岁,50岁以 MRI显示的膝关节软骨下骨坏死病变66例。应力性骨坏死 上占70%(31/44);而缺血性骨坏死患者年龄16~48岁,平均 患者44例,男l4例,女30例,其中SONK患者31例,OCD 30岁;骨梗死患者年龄34~55岁,平均44岁,二者50岁以下 患者13例。缺血性骨坏死与骨梗死患者22例,男14例,女8 占59%(13/22),与应力性骨坏死患者的年龄有统计学差异 例。其中缺血性骨坏死患者18例,骨梗死患者4例。 (t=36.24,P<0.001)。 1.2临床指标及评判标准 应力性骨坏死患者的BMI平均值是24.7,大于缺血性骨 临床病史、影像学要求及影像学显示软骨、半月板损伤 坏死和骨梗死患者(BMI平均值22.4),有统计学差异(f= f收稿日期】2010-05-10 [作者简介】任进军(1973一),男,河北任丘人,主治医师 【通讯作者】崔建岭,"7 ̄JL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05005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