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17壶口瀑布

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17壶口瀑布

来源:锐游网


2020 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 17 壶口瀑布

17__壶口瀑布 __[ 见学生用书 P34]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B ) A.沸.水(f èi) 浸.透(q ìn) 推搡.(s

ǎng)

B.驰骋.(ch ěng) 寒噤.(j nì) 潺.潺(ch án) C.出轧.(zh á) 迂.回(y ū) 汩.汩(y ù) D.霎.时(sh à) 弥.漫(mí) 漩.涡(xu àn)

解析】 A 项,“浸透”的“浸”读作 jìn;C 项,“汩汩”的“汩”读作 gǔ;D 项,“漩涡”的“漩”读作 xu án。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C )

A.他认为:国家要富强,民族要繁荣, 就必须陪养和造就一大批跨世纪的人才, 因此,

总是谆谆告诫学子们要珍惜时间,百倍努力,为国家多做贡献。 B.看到歹徒在沤打一个双目失明的孩子,我怒不可遏地上前阻挡,并和周围群 众一起赶跑了歹徒。

C.孩子们感到了习习晚风吹拂在湿漉漉的脸上,停下享受这股清凉,于是便发 现自己已

精疲力竭。

D.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蔼,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 【解析】 A

项,“陪养”应为“培养”;B 项,“沤打”应为“殴打”;D 项,“雾 蔼”应为“雾霭

3.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B ) A.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

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警觉:对危险或情 况变化的敏锐感觉。 ) B.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

,槽头

1 / 9

2020 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 17 壶口瀑布

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深不可测:比喻情况捉摸不透,超越一般理 解能力。 )

C.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浓缩:泛指用一定的方法使物 体中

不需要的部分减少,从而使需要部分的相对含量增加。 ) D.人常以柔情比水, 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怒不可遏: 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

【解析】“深不可测 ”在这里用的是本义 “深得无法测量 ”,不是比喻义。 4.按照上下文连贯的要求,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语句。 (只填序号 )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 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

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 __C__,流出了 __A__,流出了 __B__。 A.黄皮肤人的群落

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解析】解答这道题我们首先要整体阅

读语段,把握大意,然后再看局部。这个

句子是按照事物形成的先后顺序来排列的, 在黄河的冲刷下, 先有了土地, 再有 了人民,然后形成了文化。

5.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 请仿照例句再写一个句子, 表达你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例句:

黄河是一泓清泉,只有挑战自我的人,才能品出它的甘甜。

仿句: 示例一:黄河是一首交响乐, 只有努力奋进的人, 才能谱写辉煌的乐章。 示例二:黄河是一部史书,只有不断探索的人,才能体验它的浩荡。

【解析】 观察例句,仿写时要运用适当的比喻手法,前后呼应,运用 “只有 ⋯⋯ 才⋯⋯” 的句式表明句子的深层含义

2 / 9

2020 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 17 壶口瀑布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问题。

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 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 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 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 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 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 “龙槽 ”,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 “壶口”。我 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 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 正好形成一个 “丁”字。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 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 寂的蓝, 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 突然 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 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 便一齐跌了进去, 更闹, 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 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看罢水, 我再细观脚下的石。 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 如 蜂窝杂陈, 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 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 齐齐地切下去, 切出一道深沟。 人常以柔情比水, 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 会这样怒不可遏。 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 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 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 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寸寸地剁去。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 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 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 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6.文章为什么要写黑猪掉进深沟的事?前面的“当地人说”几个字能否删除? 为什么? 【答案】从侧面烘托激流汹涌,水流之急,水力之大。不能删除。因为这不是作 者亲眼所见,而是听 “当地人说 ”的,可能有些夸张。如果删除的话,就与事实 不符。

3 / 9

2020 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 17 壶口瀑布

7.请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

马,互相挤着、撞着,推 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答案】通过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之水波涛汹涌,威武雄壮,大 浪裹小浪,翻江倒海,奔腾激越的情势。表现出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充溢 着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2)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 地必生,勇

往直前。

【答案】作者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再次描写了惊心动魄的场面,雄浑磅 礴的气势, 表现出黄河之水博大宽厚, 柔中有刚的性格特点及前赴后继, 勇往直 前的精神。同时由黄河的性格想到中华民族虽历经艰难, 但宁折不弯,坚韧刚强, 勇往直前的精神。通过议论和抒情,抒发了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赞美之情。 【解析】作答时, 可从语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着手分析。 通过分析修辞手法及其 在句中的作用即可。

8.有人说,选文最后一段写黄河,也写中华民族。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说说 为什么作者

会从壶口瀑布想到中华民族。

【答案】 ①作者写黄河不仅将它作为一条河来写, 还赋予它一种无坚不摧、 坚韧 刚强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黄河的美,在于充满阳刚之 气的惊涛拍岸的过程中,在惊雷行空般的咆哮声中, 显示出祖国山河的粗犷雄伟, 壮丽浩渺 —— 显示祖国壮丽山河。 ②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又以它博大宽厚, 柔中有刚的自然品格,孕育出中华民族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 抗,勇往直前的伟大品格 —— 歌颂中华民族。③黄河,千百年来生生不息,而中 华民族一脉相承, 继往开来 ——希望中华民族永远保持、 发扬这种民族精神。 这 些就是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所以作者借景抒情,隐含着写作意图。

4 / 9

2020 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 17 壶口瀑布

【解析】结合文章和实际进行分析, 文中作者赋予黄河的精神, 正是我们中华民 族的精神象征。 而且一直以来我们将黄河视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这也是作者会 从壶口瀑布联想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之一, 作答时,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进行解 读即可。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壶口,壶口

① 在中国北方浩瀚的群山中,有无数条蜿蜒伸展的沟谷。由于地势的羁束, 这些沟谷都多少显出一种挤手夹脚的尴尬和无奈。 而地处陕西宜川和山西吉县一 带的秦晋大峡谷却是个例外。

② 黄河有幸,倚身此中。

③ 此前的黄河尽管强悍凶猛, 却同样不得不委屈着自己, 默默无闻地在峻梁 雄峁①

中曲意周旋,它只能忍受和服从。它像一条蓄爪待扑的巨龙,随时都在等 待着机会。 而现在,秦晋大峡谷终于为它提供了一个释放的舞台, 它没有丝毫犹 豫便腾空而起,狂奔劲舞,瞬间便造就出一个自然景观中的伟大和不朽!

④ 这就是壶口瀑布。

⑤ 壶口瀑布诞生在一个地地道道的壶口中 —— 瀑布之前,黄河的河床足有上 千米宽,而到了这里,两岸岩石陡然一缩, 形成了一条只有二三十米左右的狭槽。 不仅如此,槽道下又奇特地出现了一个高低悬殊,落差极陡的深谷。于是,漫天 而来的黄河水流在这里聚为一股, 齐心协力地朝狭槽里奔涌喷吐, 由此形成了壶 口瀑布。

5 / 9

2020 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 17 壶口瀑布

⑥ 壶口瀑布的壮美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

⑦ 离壶口瀑布足足还有几公里的距离, 你便可以远远地看见峡谷里腾起一团 团飘然的云团,那是瀑布迸溅形成的飞雾。飞雾如霞似烟,弥漫在河床上空,形 成了一道令人惊骇且永不消散的奇景。 屏息凝听, 空气中伴有一种不绝不灭的震 吼。好像来自天际,又似乎源于地底;仿佛惊雷滚地,犹如万骏疾走;声音撼天 动地又包容万千。 那是一种捶胸哭天的苍凉, 又是一种国难共赴的悲壮; 是一种 无坚不摧的刚烈, 又是一种壮士断腕的豪雄; 是一种惊天泣鬼的神勇, 又是一种 众志成城的顽强。

⑧ 在种种难以描述的感受中, 最让人难忘的当数和瀑布贴身相逢又抬头仰望 的时候。相信那一刻, 任何人都难以摆脱一种灵魂出窍的感觉。 那些在远处看去 吼喊奔扑的洪流, 在近处看去更有着一种如山倾倒的壮烈。 那种疯狂和奋勇的喷 扑让坚硬如钢的岩层也无法不退让, 无法不动容。 狂放不羁的黄河水流在壶口的 限制下,有了核心,得着凝聚,统一和团结使它们的力量排山倒海。瀑布从高处 奔涌而下,每一滴水珠,每一朵浪花都不分彼此,都争先恐后,用一种近乎疯狂 的急迫向 “ 壶口 ”流泻和迸射。它们凝成一团,形成一根根粗大的浪柱,又由这 浪柱组合成宽阔的扇面, 齐刷刷地向下垂落。 水浪砸在岩石上, 迸出冲天的水柱, 也迸成残酷的碎片。 这种冲击和对抗实在是太猛烈, 碎片已完全不是我们想象中 的小水珠或者小水滴, 而是一种完完全全的肢解, 直至肢解成用手无法捕抓、 用 舌无法舔触的水汽。 一霎时, 雾气漫天升腾, 而脚下那些没有来得及牺牲的黄河 水流们前仆后继地、毫不间歇也毫不犹豫地继续疯狂朝前!

⑨ 我们全看呆了。 或许世界上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伟大力量, 或许生活中还 翻演着无数撼人心魄的壮烈冲击, 但没有哪一种能像眼前这样, 让我们感受到一 种空前的震撼。那是愤怒的极致,激昂的顶端,凶猛的无限,力量的空前!那是 需我们永远体味和追求的精神的全部!

6 / 9

2020 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 17 壶口瀑布

⑩ 哦,千古黄河,伟大的河,我们民族的母亲河!我们几乎每天都行走在你 的身边,也接受着你的泽润, 那些日常的行走和接触使我们对你有了一种熟视无 睹的平淡和麻木, 但是只有此刻, 我们才顿然领悟: 为什么志士仁人都本能地要 到你身边来一览姿容! 为什么作家和歌者都虔诚地要到你身边来聆听涛吼! 为什 么你能够被众口一致地尊为我们伟大民族的不朽魂魄!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 ,有删

改 ) 【注释】 ①峁 (mǎo:) 我国西北地区称顶部浑圆、斜坡较陡的黄土小丘。

9.为什么说倚身于秦晋大峡谷, “黄河有幸”? 【答案】雄心勃勃的黄河得到了释放的

舞台, 造就出一个自然景观中的伟大和不 朽。

10.壶口瀑布的壮美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可以从形、声、气势、品质等方面作 答)

【答案】 ①形:瀑布迸溅形成的飞雾形成了一道令人惊骇且永不消散的奇景; ②声:瀑布发出的不绝不灭的震吼撼天动地,包容万千;③气势:统一和团结使 狂放不羁的黄河水流的力量排山倒海; ④品质:黄河水流们的前仆后继的献身精 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11.第⑦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答案】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联

想丰富,气势磅礴。该句揭示出瀑布撼天动 地的声音所展现的勇猛刚烈的气势和悲壮豪雄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崇敬之情。 【解析】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 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语境灵活作答。通常的解题思路是: 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即可。 12.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其作用。

【答案】象征(或:托物言志 )。文章借“聚为一股,齐心协力地朝狭槽里奔涌喷 吐 ”“每一滴水珠,每一朵浪花都不分彼此,都争先恐后 ”“前仆后继地、毫不间 歇也

7 / 9

2020 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 17 壶口瀑布

毫不犹豫地继续疯狂朝前 ”等生动可感的黄河水流形象, 象征了人们团结一 致、视死如归、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

8 /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