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大三国际贸易专业国际技术贸易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2
河南大学国际技术贸易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5’)
1.技术差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发达国家对技术的( )。 A、消化
B、吸收 C、模仿
D、创新 答案:D
2.《伯尔尼公约》对文学作品版权的有效保护期不得少于作者有生之年及其死后(年。 A、25年 B、30年 C、40年 D、50年 答案:D
3.知识产权的专有性就是( )。 A、地域性
B、时间性 C、排他性
D、财产性 答案:C
4.各国商标法对商标权取得方式有不同的规定,我国实行( )原则。
)大学专业考试试卷
A、使用在先原则 B、注册再先原则 C、混合原则 D、无规定 答案:B
5.《巴黎公约》缔结的时间是( )。 A、1883年 B、1783年 C、1983年 D、1683年 答案:A
6.目前国际上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方式有( )。 A、补偿贸易
B、工程承包 C、特许专营
D、合作生产 答案:A
7.工业发达国家对技术出口的限制政策重点放在(A、垄断市场
B、获得垄断高额利润 C、防止尖端技术外流
D、延长技术生命周期
。 ) 大学专业考试试卷
答案:C
8.专利权的强制许可的时间限制是( )。 A、授予专利权后10年 B、专利申请日后10年 C、授予专利权后1年 D、专利申请日后4年 答案:D
9.《马德里协定》生效的时间是( )。 A、1892年 B、1992年 C、1891年 D、1995年 答案:A
10.我国技术出口特别是成套设备出口的主要市场是(A、东南亚国家
B、非洲国家 C、拉美国家
D、东欧国家 答案:A
11.《伯尔尼公约》生效的时间是( )。 A、1887年 B、1987年
。 ) 大学专业考试试卷
C、1992年 D、1971年 答案:A
12.《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尼斯协定》生效时间是( )。 A、1957年 B、1961年 C、1990年 D、1994年 答案:B
13.我国《商标法》实施的时间是( )。 A、1983年 B、1980年 C、1982年 D、1993年 答案:A
填空题(5’)
1.申请专利者必须是______。 答案:发明人
2.《巴黎公约》主要规定的基本原则有:国民待遇原则、______和独立原则。 答案:优先权原则
3.狭义的知识产权分为_______两大类。
大学专业考试试卷
答案:工业产权和版权(即著作权)
4. “知识产权”这一概念是从西方传来的,英文为Intellectual Property,意______。 答案:智力的财产权
5.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在1904年首次提出了“S型传播曲线理论”。他认为______是重要的传播手段。 答案:模拟
二、判断题(5’)
1.可行性研究的项目拟订阶段工作量较大,常需要2到4个月。 答案:错误
2.小专利是指外观设计。 答案:错误
3.《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只对注册的驰名商标给予保护。 答案:错误
4.国际技术转让就是国际技术贸易。 答案:错误
5.当代技术贸易已成为传播技术的重要方式。 答案:正确
6.1980年10月4日,我国成为该协定的成员国。 答案:错误
7.小专利是指外观设计。 答案:错误
大学专业考试试卷
8.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没有时间限制。 答案:错误
9.《巴黎公约》具有跨国效力。 答案:错误
10.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是1574年在欧洲威尼斯共和国颁布的。 答案:错误
11.各国商标法对商标权取得方式有不同规定,如法国、德国、日本、埃及、荷兰、希腊等国采取使用在先的。 答案:错误
12.专利年费的交纳金额通常采取累进制,即越接近专利末期,年费就越低。 答案:错误
13.在商标权的取得方式上我国实行的是注册在先的原则。 答案:正确
14.在商标贸易中,确定商标价值的方法有两种:衡算取得商标所花费的费用;估算商标带来的未来的经济收益。 答案:正确 简答题(20’)
1.在签定许可合同的范围条款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合同的范围是整个合同的核心部分,是确定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基础,也是衡量一项技术是否完整、有效地进行转让的标准。在拟订合同的范围条款时,应注意:
(一) 对拟订转让技术的内容和要达到的特定目标,要规定得详细,不要有任何遗
大学专业考试试卷
漏。
(二) 规定的技术指标要符合实际,要根据可行性报告的技术要求及引进方的消化、吸收能力来确定,高低要恰当。
(三) 提供的技术资料,应根据实际需要有所选择,不要把引进方已掌握的,或不许要的技术资料也要许可方提供,这将增加引进方的费用支出。 (四) 出口销售市场的规定要符合国家的规定。 (五) 不能接受限制性采购条款。 2.技术引进合同履行经过哪几个环节?
答案:合同签订之后就是履约,履约既是一项繁杂的工作,也是技术贸易中取得成效的阶段。
(一) 合同履行的内容
(1) 引进技术资料的翻译、整理、消化和管理,技术资料的国产化; (2) 组织人员出国培训,接待外国专家来华指导和技术服务; (3) 生产准备;
(4) 组织试生产,引进技术的考核; (5) 正式投产。 (二) 技术资料的转化
(三) 做好技术引进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工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