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校美术教育中引入现当代艺术内容的意义

高校美术教育中引入现当代艺术内容的意义

来源:锐游网
高教探索2005年第3期HigherEducationExploration高校美术教育中引入现当代艺术内容的意义肖晓阳摘要本文在研究现当代艺术现状及其发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思想,对现当代艺术与美术教育两个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借鉴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分析了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引入现当代艺术内容的意义。关键词高校美术教育当代性现当代艺术近年来,现当代艺术在中国推进迅速,普及程度越来越广典化、甚至学院化,但由于它的基本形态离开了当代人的审美理泛,同时,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发展引发了许多学术上的争议。作想,离异了时代精神和社会现实,而受到人们厌弃逐渐走向没为从事美术教育的工作者,我们关注的是:发展中的当代艺术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观念艺术在更多向哲学、语言学、社会到底能给教育带来什么?科学和大众文化开放的同时,逐步成为当代艺术的主流。当代艺术这一概念是针对现代主义产生的。杜尚和他的作品《泉》的出一、美术教育的当代性现,可以说改变了西方现代艺术的进程。在60—70年代,由于波普中国近代的美术教育,重视美术作为促进社会物质生产发艺术及超写实主义的成就而成为普遍的艺术潮流,即所谓后现展的工具性价值,美术教育带有明显的功利性态度。代主义。本文中所提到的“当代艺术”,则特指在中国20世纪90年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可分为四个阶段:(1)建国至50年代末,代以来随着资讯国际化,艺术和当代文化背景发生的种种联系。全国各大美术院校主要沿袭了俄国美术教育家巴维・契斯恰科从印象派的冲破传统理念的羁绊,在艺术形式和技巧上夫的一整套美术教学方法,用严格的科学程序来训练学生精确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尝试,受到当时学院派的“颓废的、怪摹写外界事物表象的能力;(2)50年代末至70年代末,频繁的政诞堕落”的猛烈抨击,到后印象派不再对事物进行纯客观的治活动使美术教育的地位卑微,美术课变得可有可无;(3)70年表现,而是强调艺术家的主观感受,主张艺术形象应有别于代末以后,国内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提出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生活形象[1】,这些对中国的美术教育界产生重大影响,形成了美术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得以恢复;(4)80到90年代,随着国际以积极开放、兼容并蓄的态度看待西方现代艺术,重视基础造间文化交流活动的开展,许多从事美术教育的工作者受到国外型又强调发挥学生个性的“中西融合”教学模式,与原有倡导写的美术思潮和方法影响,不再盲目照搬和沿用某种教育思想和实主义、现代主义表现手法形成对比。教学模式,而是运用哲学、教育学、心理学、艺术学以及社会学中国的美术界在经历了“85’美术新潮”的激荡后,提出“观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美术教育的本质、功能和方法,中国念更新”的要求,是当代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进入新世美术教育思想呈现出一种多元的局面。进入21世纪,中国的高纪以来,当代艺术的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的整体环境。等美术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改革,更强调美术教育的美育与智育有人说,中国的新潮美术在短短十年中把西方艺术史上近百年价值,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以及对多的现代艺术都演示了一遍,虽欠准确,但确实感觉到,当我们还元文化的尊重和借鉴。未及将现代艺术的真谛吃透时,后现代又不由分说地闯进我们从以上美术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来看,美术教育思想目标受的本已不平静的文化格局。[2】文化背景、社会经济、历史阶段等因素的影响。探讨高校美术教教育的发展与变革聚焦在变革课程与教学的层面上,美术育及其资源,必然要密切联系新世纪面f临的艺术现象,并考虑教育重新受到重视。现当代艺术与美术教育有着共通的艺术领这个时代的一些特征。域,两者必然会产生相当的联系。二、现当代艺术的发展与美术教育的联系三、现当代艺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意义西方现代艺术是从20t!t纪开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段时(一)开拓视野,强调包容性和开放性期中许多种风格流派的总称。从后期印象派起,现代艺术逐步经随着东西方文化的进一步交流和西方现代艺术的传人,收稿日期:2005—03—20作者简介:肖晓阳,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美术系讲师、工艺与设计教研室主任。(广州/510507)・66・万 方数据.艺术教育研究.高校美术教育中引入现当代艺术内容的意义不同类型、性质的艺术活动层出不穷,艺术创作的形式、手段灵活多样。当代艺术本身多元化,极具包容性。它可与不同的艺术观点共存;它有新的表现形式,如:装置方式、行为方式、观念摄影等,但从不排除传统的架上绘画和雕塑方式;它运用新的媒材,如数字媒介、光、电等,而不单我们常见的纸、笔、墨、颜料;它告诉我们,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美术与其它领域的交融促使美术内涵和外延不断深化、扩展,美术学科的内容也随之不断增多。当今的艺术学科已不再像从前一样细分,模糊的专业界线和学科间的相互交叉正成为艺术领域的发展大趋势。我们应该让学生了解现当代艺术,让学生看到更宽广的艺术前景,与世界同步,避免成为新世纪艺术世界的“井底蛙”。(二)新形式、新媒材的运用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创造之初就是要超脱逻辑的羁绊,偏离思维常轨,这些从现代艺术作品可以得到体现。如西班牙画家达利的著名作品《时间的永恒》,改变了事物正常的逻辑关系,对事物的本质变化进行富有想象的表现;荷兰石版画家埃舍尔的作品《嘹望台》,从错视觉的角度打破了生活中的现实存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印象派画家的艺术探索成果,已经十分自然地融入中国艺术家的创作之中,在油画或者水墨画中,都可以看到汲取、融会印象派绘画观念和技法而获得成功的事例。在现今的高校专业美术教育中,基础课以素描、色彩(水彩、水粉)为主,学生接触到的不外乎各种纸张、炭笔、炭条、炭精棒、水彩和水粉颜料、油画颜料、调色油等常见材料。现当代艺术的表现手段超越了传统,一方面是对材料无所不极的运用,另一方面,体现在对艺术工具的选择之中。诞生及成熟于20世纪的各种新科技如摄影、影像、以及新兴的电子虚拟技术,都以艺术的名义聚集到一块,与传统媒材交互融渗,构成了当代艺术新的艺术视觉形态。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主席靳尚谊在谈到新艺术现象对现代生活的作用时说,艺术的形式在高度发达的社会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观念艺术、装置艺术已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因为青年人、学生喜欢。这能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像力。[33我国高校美术教育长期以苏派的教学模式为范本,以架上绘画教学为重,强调理性思维的观察方法,追求“形”的写实再现,是一种狭隘的“技”的训练。此方法所用的工具与材料较为单一,有相当的难度和单调性,学生无法从中获得丰富的视觉的信息,思维方向是直线的、平面化的,不利于发散思维的形成,压抑了学生个陛情感的发挥,往往使学生失去兴趣和信心,感到艺术遥不可及。当代艺术超越了传统的点、线、面、色彩等美术元素,因每个艺术家的情感不同,相同的媒材有了各自的符号意义,必然导致艺术风格上的多样化。阿恩海姆说过:“用任何媒介塑造形象都需要创造胜与想象力”,“每换一种新的媒介,就需要产生新的创造”。(4J西方现代艺术发展过程中,每一次材料的更新都会带来艺术的观看方式的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当代艺术重视新材料的探索与研究,尤其是与传统艺术媒材结合的综合实验,对技能的要求不一定很高,鼓励人们主动、积极地寻找表达自己的媒材,轻松愉快地参与到艺术活动中,成就了20世纪德国艺术大师博依斯说过“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可能。万 方数据(三)通过艺术认识社会当代艺术立足于迅速变化的生活和公众之中,赋予作品当下性观念的同时,尽量使作品的含义浅显易懂,主要体现在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并通过选择有效的语言表达形式揭示困扰人的精神自由的种种现实问题。当代艺术中不乏把流行文化引进,重新面对和思考中国的艺术、现实和历史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对它们给予新的表达和阐释。(四)有利于艺术及教育的发展进步当代艺术强调观念,所反对的正是传统的观念,但对现当代艺术的学习,并非对传统艺术的否定。现当代艺术与传统艺术是相互借鉴、融合渗透的。现当代艺术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才能避免缺乏审美,避免苍白肤浅,避免在艺术全球化的大潮流里盲目迎合西方主流文化的口味。传统艺术运用西学观念思考本土问题,借用现当代艺术的语言,激活对自身进行的反思并对自身加以适当的调整,才形成了现今的文化及艺术探索。新教学内容的吸纳,对于高校美术教育的观念将是一个新的挑战。不管是艺术还是教育,要做到真正的进步,必须要有多元平衡的学术环境,博大的胸怀和前瞻的意识,应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五)引导学生对美术史论和艺术批评学习的重视现当代艺术因为其观念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批评准则的漂移,反映到教育中就比较具体。当代中国高校美术教育的滞后,不能回应这些具体的问题,这是当代美术教育值得研究的。现当代艺术的多元性,以及新媒体的介入,使有些人认为,新观念、新点子、新媒介可以代替技艺以及修养,由此导致了极端的行为艺术,如虐杀动物和吃婴儿等哗众取宠、标新立异的低级庸俗的人物与作品。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拥有的美学知识十分有限,现当代艺术有许多艺术品往往无法归类到我们常常熟悉并联想到的传统绘画、雕塑、建筑、工艺品之中去,因此需要重新认识它。教师应该看到大部分艺术家及其作品都能体现积极向上的艺术良知,客观分析鱼龙混杂的现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注重培养学生审美判断、分析判断能力。当前美术教育呈现学科综合化趋势。近几年来,综合大学纷纷成立美术系、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由专业美术教育扩张到非专业美术教育,许多高校通过开设美术欣赏课来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在这种大气候之下,引入现当代艺术内容作为教学资源,对高校美术教学可谓一个有益的补充。参考文献:【1】姚宏翔.艺术的故事:从毕加索到劳申伯格的西方艺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321—342.[2】顾丞峰.观念艺术的中国方式【M】..砖沙:湖南美术出版【3]陈履生.以“艺术”的名义【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4】程明太.美术教育学【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81・67・社,2002.39.2002.316.20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