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职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探讨

职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探讨

来源:锐游网
2016年第20期信息与电脑China Computer&Communication教学与教育信息化职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 一体化教学改革探讨周建平(广西桂林市交通技工学校,广西 桂林 541004)摘 要:《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是职校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先进工具,尤其专业的计算机应用,更是当今社会信息化时代炙手可热的职业。但是,目前仍有专业职校存在重理论轻实践、课堂实验教学内容不完善、考试的形式单一、忽略动手能力等教学问题,笔者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从中寻找《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新的教学方法。关健词: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职校;一体化教学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767(2016)20-243-02《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作为职业学校计算机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在职校生后续学习专业课和技能培训里不仅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且还是职校生毕业后参与工作的必备基础。本文将从《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的课程内容出发探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知识技能。部工作原理讲解并不够仔细,从而导致《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实验教学和课堂教学中的内容不符,没有突出计算机网络中层间接口和协议等概念。有时为了应付实验教学,教师往往介绍一些网络配置操作,浪费时间。比如,在双绞线以太网组建的内容讲解中,应细致描述双绞线的以太局域网结构与连线、网卡等安装方法,但教师却选择讲解双绞线种类和以太局域网的应用概念,从而导致所讲的内容不仅枯燥无味,职校生难以理解,而且课堂和实验的教学内容脱离。1.3 考试形式忽略动手能力职业学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考试大多数是采取闭卷笔试的模式,非常单一,而且是通过一次考试分数来决定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极易对学生学习计算机产生误导,觉得只要考试前掌握好计算机的理论知识,通过临时的死记硬背,对平时计算机学习完全不用功。在这样的状态下考出来的成绩远远不能体现职校生的真实学习水平与能力,对调动职校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非常不利。除此之外,职校的计算机考试内容仍是以名词的概念等理论知识为主,只要达到理解和认识的层面即可,对动手操作的能力测试很少,从而导致职校生的思维过于狭窄,计算机的应用、分析、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达不到社会企业对职校生实践能力的要求,对职校生以后从业造成极大影响。1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1 重理论,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职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内容比较偏重理论知识,以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等知识居多,关于实践的教学内容比较少,而且教学的大纲也是以掌握理论知识为主,基本上没有实践教学与技术培训的课程要求。职校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大多是照搬课本,对学生只是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十分缺乏实践动手操作的机会。当下的职校生大多对实践操作比较感兴趣,而且实践中能让职校生快速掌握和理解计算机网络的知识,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的课程教学却不能满足职校生的这一需求,传统理论性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极易产生厌学的心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的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1.2 课堂实验教学内容不完善在一些职业学校中,职校教师有时对计算机网络的内作者简介:周建平(1977-),男,湖南邵阳人,本科,教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类应用和网络方向)。—   243   —教学与教育信息化信息与电脑China Computer&Communication2016年第20期2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2.1 构建一体化课程教学内容要构建《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一体化的课程教学内容,就必须把理论、实验和实践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结合。首先,可以将计算机的理论知识根据能力和应用的需求划分成几大模块,要涵盖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知识的系统性、稳定性,而且保持与计算机网络主流技术发展的相对平衡性,要涉及计算机网络体系的结构、IP协议、局域网与广域网的技术基础等内容。其次,在这几大模块基础上建立实验教学内容,由《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的理论基础知识结合实验操作的环境、环节和应用等,组成多个丰富的实验子进程,并通过FLASH多媒体视频的展示,让职校生可以在有趣的实验中体验理论知识,并和实践操作进行结合,从而培养职校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最后是实践性教学设置,要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必修的课程设计和选修实习这两部分。前者是让职校生掌握课程的基础流程等,而后者是通过在校园内外进行实践,包括IT公司和计算机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等实习单位,能充分培养学生计算机的实践和应用能力。这三个教学模式组成一体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内容,环环相扣,增强了职校生计算机网络技能,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和实际的操作能力。2.2 建立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要建立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首先,要建立在线备课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将电子化的备课形式应用到《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的教学中,并且在课前将教学教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带着兴趣结合教材来预习所要学习的内容,并把自己的意见和疑问和教师进行交流,让教师对所备的教案内容根据学生所需加以修改,并调整教学的策略具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电子化的备课形式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指引学生有计划地预习,学习的效率会大大提高。其次,采取现场教学模式。通过把数字化的资源与学习方式融入《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的教学中,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课堂的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并以主题为中心,通过任务来驱驶师生进行合作互动。最后是采取在线的作业方式,针对当天授课的内容与碰到的问题布置在线的作业。通过一些成熟的软件设置具有情景、自主性的作业和学习的环境。在线作业具有时效性和自主性,不仅能让学生巩固所学到的新知识,而且也形成了因材施教、同步学习的良好局面。2.3 采用一体化的考试模式目前大多数的职业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的测试模式仍沿用传统的试卷笔考形式,这不仅难以衡量职校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且也考量不出解决计算机问题的能力。标准的教学考核大纲是将学生成绩分成三种:平常部分有20%,笔试部分为30%,实际操作的部分则达到50%。而平常部分的成绩主要有:平常课堂的出勤率、课堂上的纪律和平常的作业等。笔试部分则是考试的理论题目,主要是拿来考量学生掌握基础理论性知识的基本情况。最后实际操作部分的成绩是检查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通过上机的形式,给出计算机内容的题目与评分的规则。并根据实践操作难度定下考试时间,以便了解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知识的掌握状况,如果不合格的学生还可以给予及时补救的机会。这种采取针对性的深入培训措施,从整体上增加了职校生《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的知识。3 结 语职校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进行一体化的课堂教学,不仅有利于有效改变单调教学的现状,而且大幅度改善了职校学生厌学现象,提高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兴趣和课程教学质量。《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并不是简单整改了落后的教学模式,而是将一体化的课程内容、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和一体化的考试模式进行结合配套,这样才能实现全面改革的良好局面,而且随着改革的深入与完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将会出现更完美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参考文献[1]王淑芳,范翠香.基于建构主义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教学改革探析[J].科技信息,2009(5):553-554. [2]张千,石乐义,刘素芹.非信息类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差异化教学体系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9):147-149.[3]王丽丽.技工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6):174-175.—   244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