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苑英华

文苑英华

来源:锐游网
 《文苑英华》简介 书名:《文苑英华》 统一书号:10018.383 书价:80.00元

印刷:1966年5月第一版,1982年7月第二版 印数:2001~12000册 书籍形式:文学类书

产生:宋太宗赵炅命令李昉﹑徐铉﹑宋白及苏易简等二十馀人共同编 纂。太平兴国七年,《太平广记》早已完成,调李昉、徐铉等 将近半数人力,加上杨徽之等共20多人重新编纂一部继《文选》 之后的总集,即《文苑英华》。太平兴国七年九月开始纂修﹐ 雍熙三年(986)12月完成。宋真宗景德四年做过一次删繁补缺 的工作。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又由石待问和张秉、陈彭年等复 校两次。由于史料记载含混,已经无法确定是否刊刻。南渡以 后,宋孝宗又命令校书的专业人员修订,但质量还是很差。所 以,周必大在告老辞官以后不得不和胡柯、彭叔夏再一次校订 才刊行。这次校出的错误,在中华书局的影印本中分别用小字 夹住或篇末黑地大字的形式一一标明。今天看到的《文苑英华》 即这个校订的本子。全书上起萧梁,下迄唐五代,选录作家近 2200人,文章近20000篇,所收唐代作品最多,约占全书的十分 之九。可谓卷帙浩繁。

版本:这个宋刻本现在仅存残本。全书一千卷﹐上继《文选》﹐起自 萧梁﹐下讫晚唐五代﹐选录作家两千余人﹐作品近两万篇﹐ 《文苑英华》中收录不少诏诰﹑书判﹑表疏﹑碑志﹐保存了不 少有价值的文献资料﹐校记里还附注有别本的异文﹐可以用 以辑补校勘唐人的诗文集。

内容:按文体分赋﹑诗﹑歌行﹑杂文﹑中书制诰﹑翰林制诰等三十九 类。每类

之中又按题材分若干子目﹐如赋类下分天象﹑岁时﹑ 地﹑水﹑帝德﹑京都等四十二小类。书中约十分之一是南北朝 作品﹐十分之九是唐人作品﹐多数是根据当时流传不多的抄本 诗文集收录的。

缺点:作为一部资料书,《英华》存在很多缺点。封建社会里官修书 目常常粗制滥造,部头越大,错误越多。而《英华》的纂修者, 大都是词章之士,而非渊博学者这样复杂而细密的工作不是 他们的专长,加上草率马虎,分工而不合作,编纂途中有人员 调动,这就造成了这本书中数以千计的学术性和技术性错误。 除此之外,编纂工作中极其自觉的封建阶级的功利主义,这为 《英华》带来了两个本质性的毛病。首先,在作品的收录上,给 人一个突出的印象的又烂又缺。另一方面,一些为历来的选家 都不肯放弃的有名诗篇,这部一千卷的大书却弃而不录。这种 应有而无,应无而有的情况,给这部书的资料完整性造成了不 少损失。

优点:《英华》的宋刊本传世少,到明朝又深藏的文渊阁里,外界所 见的一般都是传抄本。而抄的起这本书的人,大多为官僚贵族, 而这种人很少读书,书成以来,一般都是置于书架,所以接近 原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