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昭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课时:多位数(末尾有零)乘一位数简算的笔算乘法。
本课时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知道了乘法各部分名称、掌握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估算以及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进位、连续进位、因数中间有零)这一计算技能的基础之上。本课时的内容是多位数乘法(简算)作为重点。
教材创设了生活中的实际情景,从解决问题入手,这也是体现了计算的实用价值。通过让学生经历多位数(末尾有零)乘一位数笔算的探究过程,让学生理解笔算算理、掌握简算算法。教材呈现了两种不同的算法:常规方法、简算方法。透过两种算法寻找不同算法之间的联系。另外教材安排了做一做四道有层次性的对比练习,既为了正确书写竖式,同时也进一步巩固进位笔算的方法。练习二十共题,既有对简算方法的巩固同时又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体现了计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其中,第1至4大题,使学生解决问题、计算能力得到了训练。在计算过程中,多位数(末尾有零)乘一位数不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乘,而是要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零前面的每一位,尤其是进位不能忘记加上去,再把所得的积相加;特别是不要忘记末尾的零落下来。其中计算步骤较多,要顾及的问题也很多,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 二、说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亲历“多位数(末尾有零)乘一位数”笔算简算策略的探索过程。 2.通过算法提炼,帮助学生清晰理解乘法(简算)竖式的各步含义,逐步建立乘法(简算)竖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笔算“多位数(末尾有零)乘一位数”,不能忘记进位相加上去。尤其是末尾的零不要忘记落下来。
3.凭借贴近生活的学习材料,使学生感受简算活动的现实意义,让学生品味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
三、说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多位数(末尾有零)的笔算乘法简算的算理和算法。 四、说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充分经历笔算简算的形成过程。 五、说课堂教学结构:
基于以上的分析以及对计算教学的认识,我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以下几个环节: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二)、探究新知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四)总结归纳。
六、说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 第一环节: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复习口算、 2、复习乘法竖式计算。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获取新知,分以下几个层次教学:
1、让学生先试着算一算,并把算法与同桌说一说。这样设计既是对学生起点的把握,同时也能让每个学生能充分暴露自己的想法。
2、反馈算法学习新知。学生的算法可能会出现书上提及到一般算法和简算两种。也可能只出现一种一般算法;我先让的学生试着说算法,要求学生说清每一步的算法、算理,接着按说的做,两人板演。
当学生出现笔算时,我接着学生的话引入课题。同时顾及全体学生的想法。因此教师还是有必要对笔算进行规范地书写再次强调,我想这也是教师主导地位的体现。使学生明确:因数的位置按上下来书写,积写在横线的下面。虽然这些看似不重要,但是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是有帮的。然后重点探究笔算(简算)的算法,也是本堂课的重点。
然后,教师说笔算乘法一般算法从个位(零)乘起,先用第二个因数3乘第一个因数280中个位上的0得0,表示0个一,把0写在个位上,个位只能写0,接着用第二个因数3乘第一个因数280中十位上的8得24,表示24个十,把4写在十位上,满20向前一位(百位)进2;再用第二个因数3乘第一个因数280百位上的2得到6,还要加上十位进上来的2得8,写在十位4的前面。这里提问:为什么?接着重点介绍简便写法在这里我强调280可以看做几个十,28个十乘3得到多少个十,因此可以先算28乘3,然后把280末尾的零落下来。这比前一种算法少了一步,如果第一个因数末尾的零越多,少的步骤就越多,因而计算简便一些。从而联系到生活中我们做事情都选简单的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乘法竖式(简便)的方法我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以上的讲解为了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由于,本堂课作为笔算课,所以为了掌握笔算的正确计算方法,我将通过指名说计算过程、达到对笔算方法的熟练掌握。
当然,通过计算课单有语言思维还远远不够,还需要进行动作思维即大量的笔头练习。 第三层次,尝试练习,巩固新知
练习作为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为了让计算不枯燥在做练习时我设计了情境,也是让整节课都贯穿于文昌遭遇洪水灾害的情境中。
1.我安排先做“做一做”中的第1.2.3.4小题。是为了巩固笔算多位数(末尾有零)乘一位数的笔算(简算)方法,同时也是和前面的情境想呼应。接着完成课本87页”练习二十第一题。再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并请学生说说计算过程,讲清乘的顺序、积的写法。做后进行比较,总结出多位数(末尾有零)乘一位数的简算与一般算法是一致的,方法同样可以用到四位数乘一位数、五位数乘一位数等。然后总结并添加出笔算乘法简算的方法。 2、做练习二十第2题。请学生说说计算过程,讲清乘的顺序、积的写法。
3、做练习二十第3题我用创设情境导入,接着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活跃课堂气氛,轻轻轻松做数学。
4、判断题。让学生判断是对还是错,并说错在哪并改正。通过判断,加深学生对用竖式乘法的认识。 七、课堂小结
第四环节:总结归纳
1、让学生说说今天学到了什么?在学生总结的同时,教师用规范的语言复述笔算乘法的计算的方法
2、课堂是富有生命的,说课设计毕竟不是现场上课,所以面对课堂上的生成我们还需要作出灵活的应对,我想这才是我们最大的挑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