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锐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社团振兴计划1

社团振兴计划1

来源:锐游网
社团振兴计划

近年来,我校各社团在校团委和各院团委的领导和支持下,积极开展活动,形成了独具魅力的社团特色文化,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长足的发展。为进一步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也对改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社团工作更加重视。为积极响应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的号召,我校“十二五”规划也对学生社团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实施社团振兴计划,力求打造精品社团,着重建设专业型社团。

近年来,我校社团的发展取虽然得了骄人的成绩,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发展振兴社团,使学生社团在繁荣校园文化和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发挥出更加突出的作用,我们探索并总结了目前社团发展方面的不足之处,并结合各优秀社团的发展经验提出一些具体可行的解决办法。

在社团活动方面:社团活动大多由社团核心成员负责策划组织,负责人的能力直接决定了活动的质量,而社团主要干部和核心成员都是从社团会员里直接选拔,各方面素质都有所欠缺。虽然在社团成立注册时都有指导老师,但由于专业背景不同、科研和教学任务繁多等因素,不能密切参与到具体的社团活动中进行指导,因此造成活动缺乏创意,许多社团没有精品活动,活动未能传承并发扬创新。

在宣传方面:社团在组织活动时采取的宣传方式大致有两种:一是社团内部成员之间非正式的口耳相传,这种宣传方式信息传递覆盖

面积小,而且容易造成内容不精准等问题。另一种是采用传统的海报宣传,单一的海报宣传,张贴的位置集中且有限,海报保留的时间短、覆盖率极高,信息还未宣传出去,海报就已经被淹没,信息宣传的范围狭小,大大降低了活动参与者的数量和影响力。此外,活动宣传的内容大多集中于前期号召,忽略了活动开展的动态以及之后的后续报道。宣传的媒体单一,更缺乏与社会媒介的合作,社团文化无法在校外得到广泛的传播。

在各社团的拓展方面:首先,校内各社团与其他社团及学生团体,如校、院学生会、校报、校广播站、电视台等联系较少,在开展活动时,不同社团和单位之间没有良好的沟通联系,势单力薄,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活动形成不了规模,产生的影响力也不大。其次,社团没有实现“走出去”战略,很少与周边高校社团以及社会团体进行交流合作,整体处于一种较为封闭的状态,无法形成社会影响力较大的活动。

在社团管理方面:在对社团的管理过程中,现有的管理章程不能得到良好的执行,社团成立、审批,注册、会员管理,活动测评,激励、奖惩机制等都不完善。社团管理活动的可操作性和随意性较大,缺乏工作的有序性、规范性、条理性。

除上述问题外,社团也受到了其他因素的制约。虽然学校各种活动资源齐全,但审批程序稍显复杂,资源利用相对困难,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团活动的举办。近年来,很多社团都面临经费不足的问题,社团的活动经费主要来源于会员缴纳的会费,一些规模较大的社团还

可以通过社会商业赞助获得。学校提供给社团的活动经费,分摊落实到每个社团的也就微乎其微。社团在举办活动时,往往由于经费不足,使活动规模和品质大打折扣。

针对社团存在的各种问题,在对我校社团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后,提出以下改进方案,让社团在繁荣校园文化和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发挥出更加突出的作用,真正实现社团振兴。

1.注重调研,整改活动。一方面,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来了解同学们对社团的需求,深入并广泛采纳广大学生对社团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立足于社团本身,发展适应社会发需求,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社团。另一方面,对现有活动形式进行整改,把社团活动所需申请的资金分为若干等级,社团在开展活动时,根据主题制定出自己详细可行的策划书,相关部门就活动的创新意义、实践可行性、影响效应等方面进行答辩,根据答辩考察的结果,决定活动能够得到的资金等级,不同等级所享受的资金和资源的扶持力度不同,使活动价值和投入对等。这样既激励社团内部力求创新打造精品活动,促使社团做大做强,同时也能让有限的资源的到最充分的利用。同时,不同等级活动的参与者所获得的奖项和证书也应有所区别,能否纳入到学生的期末综合素质测评,也由社团及活动的等级决定。与综合测评挂钩,能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使活动的覆盖范围从社团成员扩展到全校学生,扩大社团活动学生的参与度。

2. 加强负责人培养。人才培养按照内部培养、外部引进、部门合理流动的原则。内部培养主要以邀请社会成功人士,或管理类专家

进行讲座或培训为手段,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对社团负责人进行定期考评、长期培训、重点突出的培养原则,加强干部的组织管理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外部引进主要是从社团外部发现并引进人才,要不拘一格广纳贤士,同时根据个人自身发展特点,在部门内部进行合理调配,做到人尽其用。社团负责人的选拔要实至名归,换届时实行双效考核选举法,人际关系和协调管理两方面的能力都不可或缺。对于新上任的社团负责人,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其团队精神,组织协调能力,归属认同感。针对不同同学,采取不同管理和培养方法。在广泛激发社团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同时,严格管理,杜绝人浮于事、奖惩不公等现象,实现社团的健康发展。 3. 明晰社团隶属,落实指导教师。把社团划归到各学院,由社团联合会和学院联合管理,各学院负责社团的活动指导和日常事务,社联主要负责社团的考核评估、协调管理等工作。新社团的成立先通过隶属单位审批之后,方能上报社联相关部门注册成立。社团指导老师由社团隶属院系负责选择,指导老师必须能切实参与到活动中来,和社团负责人一起,进行专业、成熟的活动策划与指导,着力培养社团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指导教师实行聘任制或薪酬制,并把社团指导工作纳入其教学科研计划中,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指标之一,将社团工作和考评情况计入教师工作绩效中,进行适当的奖励。 4. 加大宣传力度,寻求新的宣传手段。为了扩大宣传范围,学校社团活动的宣传可在固定的宣传栏,做周/月社团活动一览表,把所有的社团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参与方式等相关信等做成手册

在校内外发放,扩大信息接受人群,使大面积的人可以接收到社团活动的相关信息,这样把固定的海报变成流动的宣传,不仅方便同学们比较选择,更能弥补海报张贴覆盖率大的不足,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对于传统的张贴海报这一宣传方式,首先要保证海报的质量,更要保证其更新速度。在新技术应用方面,可采用高校通短信平台、校报、校广播站、校电视台以及网络宣传手段等多种资源进行全方位宣传,令更多的同学了解活动内容,参与到活动中去。

5. 加强联系,拓展领域。加强校内各社团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实现小社团互助合作,大社团强强联合,大小社团分工合作、人力物力资源共享,小溪汇大流,推出精品活动。与此同时,鼓励扶持大社团和精品活动实施“走出去”战略,与周边高校和社会组织团体进行合作,集中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举办有影响力的大型活动,如:自行车爱好者协会与临汾单车俱乐部,演讲俱乐部和临汾演讲爱好者协会联合等联合,举办规模更大,参与者更广泛的活动。同时联合社会媒体进行宣传,实现跨校、跨领域联动,发展真正意义上的品牌社团,把社团活动发展成社会活动,不仅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也彰显了师大学子的风采和能力。

6. 设立基金,适当奖励。学校从社团建设经费里设立专项基金,在年度考核和综合测评之后,对突出的社团、指导老师、社团负责人进行相应的奖励。基金分等级、名目设立,如:年度创意策划、杰出贡献,风采个人等,从多角度全方位进行客观考评,多方面鼓励有突出表现的个人和团体,避免笼统评价、打消有个别贡献的人德积极性。

从物质和精神上给予双重奖励,可以有效的激励更多潜在群体参与到社团中来,从而推动社团的发展繁荣。

7. 完善制度,贯彻落实。以制度建设为切入点,完善社团发展机制,规范社团管理。修订《山西师范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章程》及《山西师范大学学生社团管理条例》,明确社团管理办法和学生会各部门的职能,并做到把各类规章制度真正贯彻落实到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各部门之间要实行良好的协作和互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人力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完善社团成立审批,会员会费收纳支出,干部的选拔考核,社团年度注册审核,活动及社团等级评估考核办法,以及奖惩激励机制等。

基于社团自身发展的特性,根据传统社团和新兴社团发展状况的不同,需要不同的改进。不少成立较早的传统社团,管理体制发展已较为成熟,并拥有一些影响力较大的品牌活动,但是,传统的社团定位制约了社团活动的扩展,许多精品活未能在传承的同时进行良好的创新。针对这些问题,社团在发挥经验和优势的同时要力求创新,奉行“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原则,与其它社团多沟通交流,丰富活动形式,拓展深度和广度,在对传统活动继承的同时加入新元素,打造新型社团。

而对于一些刚成立的年轻社团,举办的活动形式多样新颖,社团活动定位广泛,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组织机构不够健全,缺少办活动的经验。在起步阶段,这些年轻社团需要向传统社团多学习,而校团委和院团委以及社团联合会更应给与大力的支持,扶植其发展,

为丰富校园文化,实现社团振兴中注入新鲜血液。

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学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社团的发展彰显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鲜明的特征。各级团委在把握社团发展的大方向、大原则的同时,也要做到人性管理,严而不死,活而不乱,给予社团更多的空间,承认和尊重其独立性,做到真正的鼓励并尊重创新、开放领导社团。

通过发展学生社团,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同时,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团也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力量和途径,它活跃了学校氛围,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相信,通过振兴社团计划,社团的发展将会焕然一新:学生参与积极,活动组织严谨,管理条理清晰,学生社团将呈现一片健康积极、繁荣有序的景象。一批优秀社团、一些精品活动不再是局限于学校,它们将会走进周边高校、走进社会,闪亮出师大学子独特的风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