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卷第11期 湖北广播电视大掌学报 Journal of HuBei TV University Vo1.30,No.11 November.2010,073 ̄074 2010年11月 照花前后镜 温庭筠、韦庄的女性描摹方式之比较 李宋燕 (华东师范大学 中文系,上海200241) [内容提要] 温庭筠、韦庄是《花间集》中最著名的两位词人,他们都有大量女性题材的作品,但是两人在 女性描摹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通过具体作品对这个问题做了详细考察。 [关键词] 温庭筠;韦庄;女性;花间集 [中图分类号] I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427(2010)11.0073—02 花问词派中,温庭筠、韦庄作为成就最高的两位作者, 常常被相提并论。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就评论说:“温 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但是被并称不 意味着这两人的词作相似。事实上,温、韦之词,不同之处 要远多于相同之处。单就关于女性形象的塑造而论,已有很 大的分歧。本文将试分析之。 首先是在女性的外观描写上。《花问集》中,温词凡是 涉及到女性形象的,除了一首《南歌子》提到“娉婷似柳腰” 之外,其他的词作全是集中描写女性的面部,更确切地说, 是女性的妆容。袁行霈曾就《花间集》中所收的温庭筠六十 六首词中所使用的词语进行过统计。他指出,温庭筠写“眉” 十二次,写“鬓”八次,写“钗”六次,写“钿”六次。试 举几例: (《菩萨蛮》 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相见牡丹时,暂来 还别离。 云髻坠,凤钗垂。髻坠钗垂无力,枕函欹。翡翠屏深月 落,漏依依。说尽人间天上,两心知。 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 《归国遥 双脸,小凤战篦金飚艳。舞衣无力风敛,藕丝秋色染。 无论是朱唇、皓腕、纤腰,还是那倾斜的枕头上垂下的 已经松散的发髻,在在都透露和暗示了肉欲的气息。 因此我们可以说,温、韦观照女性的根本视角是不同的。 温庭筠看待女性的目光,更近于女性,是客观的描写,有欣 赏有赞叹,而没有任何情欲。而韦庄,就是纯粹男性的目光 了。这也就决定了,在深入描写女性的内心世界的时候,两 人所表现的世界截然不同。 温庭筠笔下的女性,确实地成为了词的女主人公,词的 感情主体。代女性立言,这种传统在诗中是一直有的。温庭 筠把它移植到词中,且发挥得更为细腻深刻,女性视角更加 真实。按照我们的文学传统,温庭筠描写的女性,也都是永 远眼含幽怨眉锁轻愁的形象。大部分,象传统的思妇、怨妇 诗一样,女主人公心心念念想的,是“春闺梦里人”: 酒泉子 花映柳条,闲向绿萍池上。凭栏杆,窥细浪,两萧萧。 近来音信两疏索,洞房空寂寞。掩银屏,垂翠箔,度春 宵。 《更漏子》 锦帐绣帷斜掩,露珠清晓簟。粉心黄蕊花靥,黛眉山两 点。 星斗稀,钟鼓歇,帘外晓莺残月。兰露重,柳风斜,满 南歌子》 庭堆落花。 脸上金霞细,眉间翠钿深。倚枕覆鸳衾。隔帘莺百啭, 感君心。 我们可以看出,词人的目光始终是停留在女主人公的妆 容上,而不往下移动。即使是在被目为“诗余”“艳科”的 词作中,温庭筠也不肯稍有苟且,写出艳亵之词。而只是细 致到写实地,描写女性的装扮。这其实更近于女性作者的书 写方式。在男性作者来说,其实是不多见的。文学史上,诗 词也好小说也好,男性作者对女性的观照,往往不会太多涉 及到女性的妆容,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 域。在他们笔下,女性的身体更多的成为描写的对象。这点, 韦庄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在韦庄的词作中,我们可以很容易 地观察到,作者注视女性身体的赤裸裸的目光。试举几例: 江城子 虚阁上,倚栏望,还似去年惆怅。春欲暮,思无穷,旧 欢如梦中。 《菩萨蛮》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 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如传统的女性形象,她的世界中心是男性,一颦一笑, 一恩重娇多情易伤。漏更长。解鸳鸯。朱唇未动、先觉口 脂香。缓揭绣衾抽皓腕,移凤枕、枕潘郎。 《诉衷情》 碧沼红芳烟雨静,倚兰桡。垂玉佩。交带。袅纤腰。鸳 梦隔星桥。迢迢。越罗香暗销,坠花翘。 (《思帝乡 [收稿日期]2010.08.10 都是为男性而发。但是温庭筠在代替词中的女主人公抒发感 情的时候,往往是借助外物的描写,含蓄地流露。如同严格 教导下培养的淑女,即使是在暗夜里哭泣,人前仍要挺直了 脊背。除了最亲密的人,不让别人窥探出一点点的悲伤。也 许这就是词人性格的表现。在温庭筠笔下,女主人公无须直 接开口诉说哀愁,她触目所及之景之物,已为她表达了一切。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隋语”。温庭筠的词作正是如此。如 上文所引的《菩萨蛮》,一字未提离愁,只说“明月”,“柳 丝”,熟悉中国诗词的读者就能明白这些熟悉的意象所蕴含 的感情。下阙再点出:“香烛销成泪”,暗示了女主人公的不 眠之夜。又如《更漏子》,先写出了深夜的疏星残月和庭院 里堆砌的落花,惆怅的气氛已如薄雾笼罩了词的意境。最妙 74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第ll期 是下阙以“旧欢如梦中”中结尾,虽然没有正面描写女主人 公的恋情,但是故事却已呼之欲出。其若隐若现之妙,恰如 隔帘窥美人,竟比纤毫毕现一无阻挡的注目更有意味。 但是也有这样一些作品,词中所叹之愁,所发之怨,并 没有具体的指向对象:男性。词中的女性,似乎是被无来由 的愁绪困扰: 菩萨蛮 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雨后却斜阳,杏花 零落香。 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倚门。 菩萨蛮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 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菩萨蛮》 雨晴夜台玲珑日,万枝香袅红丝拂。闲梦忆金堂,满庭 萱草长。 绣帘垂策簌,眉黛远山绿。春水渡溪桥,凭栏魂欲消。 对于这种并无明确感情指向的词作,我认为,可以结合 时代背景和温庭筠的身世来考察。晚唐时期,社会动荡,当 个朝代走向末路,时代的气氛就是伤感的。姚合、贾岛的 诗在当时的流行也正说明了这一点。而温庭筠自身的人生之 路,也是充满坎坷的。他极有才华,《北梦琐言》中说温庭 筠“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 而八韵成”;但是却屡试不第。甚至到了晚年的时候,因穷 困被迫行乞,醉而犯夜,竞被巡逻的兵士把牙齿都打折了。 他也曾经对自己的仕途充满期许,在《郊居秋日有怀一二知 一思帝乡》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少年足风流。妾拟将身 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我们可以看出,韦庄描写女性的内心时,完全是从男性 的角度出发。如《思帝乡》,女主人公因为看到陌上少年的 风流倜傥而心生爱慕,于是起愿嫁给他,还说:“纵被无情 弃,不能羞。”文学史上,这种姑娘见到漂亮或有才的年轻 男人,就神魂颠倒立刻愿意抛下一切随郎走天涯的故事屡见 不鲜,这其中蕴含了怎样的文化心理实在是耐人寻味。又如 《江城子》,描写女性在情人的离别之后,相思的痛苦。也是 所谓“痴情女子负心汉”的母题。我们可以看出,男性在爱 情中,是更希望女性采取主动,以一种“纵被无情弃”也依 然无怨无悔的姿态,无保留地奉献一切。当然这只是男性的 幻想而已。将之放在现实背景下考察,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出 这种幻想的虚妄。因此我们可以说,韦庄笔下的女性是凭借 着男性的幻想而被塑造出的。 这种纯粹男性的目光也表现在抒发感情的方式上。韦庄 抛弃了温庭筠女性化的矜持和含蓄,直白地大声呼喊着女性 在爱情的相思与失意。试举几例: 浣溪沙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栏杆。想君思我锦衾寒。 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唯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应天长 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 难相见,易相别, 又是玉楼花似雪。 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想得此时情切,泪沾 红袖豌。 己》中写道:“白笑谩怀经济策,不将心事许烟霞”;但是却 生科场失意,温庭筠心中的苦闷可想而知。因此他词中塑 造的掩盖在哀愁之下的女性形象,依照传统或有之,但也有 一词人借此吐胸中之郁结的意思。 当然,如果从女性的角度出发,必须得说,女性的世界 中心永远是男性,不过是男性的幻想而已。即使是在男尊女 卑被视做常识的古代,或多或少,女性都有自己独立的世界 存在。她们或喜或悲,并不完全是为男性而发。李清照的刨 作,就反映了这点。所以,从这点来看,也可以说温庭筠是 用同情、理解的目光看待女性。自身的遭际使他在感情上对 这些不幸的女性更容易靠近。如他曾经作《和友人悼亡诗》 纪念某歌妓之死。他明白身为女性处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会 有更多的痛苦,尤其是他平常相处最多的,也是被学者指出 是他词作中女性原型的歌妓。“同是天涯沦落人”,他完全能 够理解这些不幸的女性的愁怨。如果说温庭筠的痛苦在于无 法掌握自己的仕途,那么歌妓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痛苦,自 然是更深刻更沉重。温庭筠看到了这些,写出了这些似乎是 莫名哀怨的词作,于是一种新型的女性形象也产生了。或者 可以说,温庭筠才是真正地做到了代女性立言。他以细腻的 心思、平等的目光,真正体贴到了女性的内心世界。 而韦庄和温庭筠正好相反。他所描写女性,纯然是男性 目光下的,幻想中的女性。试举几例: 江城子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韦庄是抛开了外部景物的描写, 直接切入到女性的心理活动,把她们的心事坦白地表露出 来。但是即使是这种看似直抒胸臆的描写方式,也依然能让 我们感受到无处不在的男性目光。如《浣溪沙》,写女主角 的相思,还写到“想君思我锦衾寒”这种充满性暗示的句子; 又如《应天长》,女主角反复吟咏相思离别之苦,但最后突 然来了旬“泪沾红袖豌”,男性玩赏的目光表露无遗了。 综上所述,温庭筠、韦庄二人在女性形象的描摹方面存 在着相当大的分歧。温庭筠是以平等的视角观照女性,笔下 饱含理解和同情;韦庄则是以男性的目光投射于女性,他的 女性题材的作品,有幻想有情欲,是男性才有可能欣赏的趣 味。女性,作为人类世界的一半成员,当然少不了一直来自 另一半成员的打量的目光。文学史上有大量的女性题材的作 品。在这种男性书写的女性形象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即使 是对同一个群体,不问的人也有不同的观察、描写方式。有 的人,比如宫体诗的作者,只把女性当作观赏把玩的对象; 有的人,比如曹雪芹,真正进入了女性的内心世界,塑造了 真实可信的女性形象。如同一朵花,有人看到了美好芬芳; 有人看到了脆弱易逝,然而花儿不管这些,只是“纷纷开且 落”。 [参考文献] [1】赵崇祚辑,李一氓校.花间集校【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2】王国维.人间词话[M1.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髻鬟狼籍黛眉长。出兰房,别檀郎。角声呜咽,星斗渐 微茫。露冷月残人未起,留不住,泪千行。 Looking at the Flowers in the Front and Back of a Mirror ——Comparjson between Wen Tingyun and Wei Zhuang LI Song—yan [Abstract】Wen Tingyun and Wei Zhuang are the two most famous composers of ci poetry in the Collection of Songs among the Flowers.They both have plenty of works about women.But they re quiate diferent in the way of describing women.This paper mainly focus on this through their works. 【Key words】Wen Tingyun;Wei Zhuang;female;the Collection of Songs among he tFlo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