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中化学新课程合作学习案例

高中化学新课程合作学习案例

来源:锐游网


高中化学新课程合作学习案例

随着合作能力在现代人基本素质中地位的凸显,合作学习为世界各国的班级教学广泛采纳。合作学习是我国新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是我国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它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异质小组为基础,小组成员共同利用学习资源、互助合作以完成教学目标,并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的一种教学策略体系。本文借鉴国内外有关合作学习的研究成果,结合高中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开发教学案例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教师讲授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高中化学教学的合作学习实践研究,使高中化学教学与合作学习进行有机的整合,探索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一般方法、模式与教学策略,将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

高中化学新课程中合作学习的案例

笔者在新教材的实施过程中实施了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在实践中设计了许多教学案例,现列举部分案例并对其进行其效果分析如下:

案例1

[设计思想]以生活为切入点,以实验探究为手段,让学生在探究合作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新知识,重建知识体系。

①先把全班按4人一组,分成15个学习小组。

②课前预先在实验桌上放置铝粉、过氧化氢、二氧化锰、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三氧化二铁粉末、氯酸钾、镁条等。

③要求学生接受任务后,对照课本内容和实验桌上摆放的药品,然后进行假设。设计试验方案(教师采取巡回检查的方式查看学生方案,并予以指导),学生动手实验。仔细观察现象,如何解释?你认为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究?

④教师巡查各组设计方案就绪后,再让学生动手实验。

⑤各小组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大胆预测,提出自己的看法。

⑥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评。

[教学过程]

教师:在家庭环境中,哪些是由金属铝制成的?

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涨,立即联想灶具(锅、瓢、盆)、门窗,有些同学还联想到床架、衣服架、洗衣机的内桶等。

教师:在家庭丢弃物中,哪些是由铝制成?

学生:用以包装糖果、烟盒的铝箔、装饮料的易拉罐、废弃的灶具、铝线等。

教师:为什么铝在生活中有这么用途?

小组讨论,通过讨论,多数同学认为:金属铝密度小、耐腐蚀。

教师:为什么铝比铁耐腐蚀?学生分组探究铝的性质。经过研究和实验,学生对分小组探究的结果作了汇报,其结论大致有:

①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但不在空气中燃烧(与镁不同)。

②铝与水不反应。

③铝既能与强酸反应,也能与强碱反应。

④常温下。铝在浓硫酸、浓硝酸中会钝化。

⑤铝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不是氢气。

⑥铝可以在引燃情况下与活泼性较差的金属的氧化物作用(铝热反应)。

在归纳的基础上,笔者启发学生举例说明铝的性质与用途的联系,学生更是兴趣昂然,同桌间、相邻座位间主动讨论,有的学生离开座位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其过程中议论、争论不断。认识逐步加深,最终形成了下列共识:

①用铝锅做饭、烧开水利用的性质①和②。

②铝锅或者铝盆不能盛酸性或者碱性食物与性质③有关。

③表面易于锈蚀的铝制品通常用浓硝酸处理,与性质④有关。

④铁锅有渗漏,修理者常用铝粉与铁的氧化物来处理,利用性质⑥。

学生一旦体验到化学知识的价值,就会萌发出强烈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兴趣浓厚之时,我引导和启发学生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后来的多次检测证明,学生关于铝的性质不但记忆牢固、理解深刻,而且有许多同学经过查阅资料,还获得了铝的其他用途。研究结果及讨论。

笔者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在化学课堂中进行教学时也常常会碰到各种问题和困惑,比如单从一节课来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在认知容量上比不上传统的课堂,教学的进度也不那么容易把握。时间紧,内容多,采用合作学习往往使教学任务完不成;再者,目前的大班额教学给合作学习的实施带来一定困难;第三,合作学习技能培养不足,学生协作沟通能力较差,从竞争转向合作的融入过程慢,如果教师不吃透合作学习的理念和实质,并保持高度的干预性,容易出现偏差,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化。最后,合作学习经常需要延伸到课堂之外,需要课与课之间的连续性,同样需要不同学科之间教学方式方法的连续性,需要进一步在大范围内尝试。

通过笔者的观察研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提高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成绩,以及使学生在化学课堂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都是有帮助的。但笔者所作的教学时间范围是有限的,对不同地区、不同生源的学校情况会是怎样等等问题,都有待于在今后不断地尝试、研究和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