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锐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问题导引”教学法初探

“问题导引”教学法初探

来源:锐游网


陶行知先生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这句话道出了提出问题的重要性。问题导引就是让学生动起来,在探索和研究中认识客观世界,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问题导引教学法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有效思维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问题意识,有效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教师要做的是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讲授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小女孩悲惨地冻死了,为什么脸上还露出了笑意?”问题涉及作家的悲剧构思和故事深层蕴涵,探讨这个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造思维。学生就这一问题开展讨论,发言十分热烈。有的说,这是对幸福光明的追求;有的说,这是朦胧的幻觉;有的说,死时的笑更能衬托命运的悲惨……学生视野开阔了,讨论深化了,课堂情境形成了。

二、解惑释疑,引导探究思维

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分析,确定教学中应着力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去分析、探究,进而自己去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彩那天》一课时,学生提了一个问题: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到底指什么?教师根据学情恰当引导、启发。教学时,我让学生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然后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探究“道德难题”之难。1.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2.为什么难呢?3.文章是怎么写出父亲的“难”的?学生自读自悟,汇报交流。最后学生明白了“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是指父亲不知道是留下车,还是将车还给库伯。

三、概括总结,引导创新思维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以及所解决的问题进行反思和评价,并提供学法上的指导。学生则要通过归纳与总结,反思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是否有探究价值。在教学《称象》一课时,让学生课后思考:还可以用什么好方法称出大象的重量?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再带着新的问题去,始终有一种探究的精神和毅力,使所有学生在“问题”中发展,在探究中提高。

运用“问题导引”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和效果,可培养学生勤于动脑、敏于思考的好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精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