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张苑琛 媒介素养是指“人面对媒体各种信息 茫。还有一些自以为成熟、有主见的同学, 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 经常转发一些虚假信息甚至反动信息,还认 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 为自己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并因此洋洋 力”,在中国有将近20年的研究历史。随着 得意,即使之后被证明是虚假信息或者谣 网络的出现,尤其是自媒体的出现,新的情 言,但下一次碰到类似情况时,依然会第一 况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媒介素养理论 时间转发以博人眼球。大学生学习的重点由 在自媒体背景下,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特 以前对内容的搜集变成了对内容的选择,媒 别是好奇心强、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且心智发 介素养中对媒体信息的选择能力显得前所未 育还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f电f门是自媒体使 有的重要。 用的主力军,尤其需要相关的媒介素养知识 第二,大学生创造力面临的挑战。在 和教育。 微信中,大多数大学生使用最多的是朋友 一、大学生媒介素养在微信时期面临 圈。在朋友圈转发信息,自己发送信息及图 的主要挑战 片。由于转发信息操作简便,因此,只要认 第一,大学生媒介信息选择能力面临 同某条信息,随手转发即可,包括转发网上 的挑战。基于网络基础上的微信,不但继承 的图片及朋友圈中别人发送的图片。除了某 了之前电脑作为终端的海量信息等所有优 些信息有自带出处外,通常大多数转发的东 势,而且还实现了移动化,加之除了很便宜 西并不会表明信息及图片来源。这使得大学 的流量费外,基本没有其他支出等优点,深 生版权意识非常薄弱,甚至理所当然地认为 受大学生们的喜爱。据本课题组在2016年3 “我看到了就是我的”。由于转发信息的低成 月的调查显示,目前在校的大学生有99%以 本,也使得很多学生懒于思考,在很大程度 上的人都在使用微信。朋友圈、各种群及订 上消解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和思考能力。其 阅号、公众号中的海量信息,让很多学生无 次,因为发送信息门槛过低,可以是几行 所适从。这些信息良莠不齐,泥沙俱下,其 字、几个字或者一个字、一个表隋,这使得 中不乏虚假信息、谣言、黄色暴力信息以及 很多学生经常随手发信息,分享自己的信息 国外反动势力有目的编造推送的各种信息 大多集中在美食、美景、心情、友情、爱隋 等。面对海量信息,连心智成熟的成年人在 等方面。他们往往不需要思考就可以获得很 很多时候都难以判断和选择。大学生心智尚 多人的点赞,而这在某种程度上又激励他们 未完全成熟,面对这些信息更加困惑和迷 下一次的类似分享。缺乏思考的碎片化信 西 43 息,无论对信息的发出者还是接收者来说, 都使用过这样的功能。有少数同学也会通过 都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他们的理性思考能力。 这样的方式约见“朋友”。虽然,积极的方 长此以往,很容易导致他们更愿意接受碎片 面确实拓宽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范畴,但因 化知识而不愿意思考,这对处于创造力旺盛 此产生的犯罪案件也屡有报道。网络是虚拟 时期的青年学生来讲,负面影响不言而喻。 的,然而它产生的效果却是现实的。其次, 第三,大学生评估能力受到挑战。对 大学生危机意识缺失导致个人或者所在单位 信息或者事情进行客观评估,理l生是非常重 危机的产生。有一些大学生随便添加陌生网 要的因素。微信更加强调偏感性的体验。在 友,并且朋友圈里经常发送自己或者别人的 微信朋友圈的分享过程中,通常推荐的是带 图片的文字表达,很多大学生甚至不知道纯 文字怎么发送,也不喜欢朋友圈别人发送的 纯文字。读图时代的特征更加突出,信息直 观.性和平面化,使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的 思维都更加感性,对大学生的理『生思维形成 了巨大的挑战。读图时代的碎片式习惯, “造就了两个时代宠儿:一个是文化‘商 品’,一个是文化‘消费者’。这种非线性的 阅读方式无疑更为浅显、片面及欠缺理l生, 阅读内容拉动的阅读目的的商业化和消费 化,造就追求快速、海量和视觉感官刺激的 传播效果。碎片化的浅阅读方式更适合承载 娱乐化的内容,也必然导致娱乐化的结果。 没有理l生思考的艰涩,也没有深度理解的艰 难,对接收到的信息,不管将来,不问过 往,只管当下的快乐与满足,缺乏正确的理 解与判断,也就没有智慧的评估与选择。 第四,大学生危机意识受到挑战。强 调参与f生与信息双向流动的群体I生交往,是 微信的重要特点。在微信中,除了私信功能 外,更多是朋友圈和群的功能,也就是群体 性交往,其重要特征就是参与性。在参号J生 的群体交往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群体极化 现象,在这样的交往过程中,大学生的质疑 能力是在很大程度上被消解的。缺乏质疑能 力,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危机的产生。首 先,在微信功能中,有摇一摇和漂流瓶,我 们的调查也发现,很多大学生在无聊的时候 44 再 隐私,导致危机发生。更有甚者,有些大学 生转发或者发送一些自己所在学校的没有经 过核实的信息,或者对某些现象在朋友圈凭 自己片面的理解进行错误的解读,造成学生 或者相关师生的危机产生。 二、微信时期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途 径 微信给当代大学生带来诸多便利的同 时,也带来了上述诸多的挑战。在微信时 期,媒介素养的提高,无论是对大学生的健 康成长、顺利走向社会,还是对学校、家庭 的和谐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第一,调动所有的高校教师参与到媒 介素养提高的工程中,增加媒介素养教育相 关课程或内容。如果一所高校学生的整体媒 介素养水平太低,除了教师上课难教之外, f也f门也会有意无意地给学校、教师带来一些 意想不到的危机,处于这个环境中的师生, 谁也难以独善其身。只有每位教师都行动起 来,尽心尽责,所处的虚拟环境和现实环境 才会越来越好。在高校中,虽然有些教师是 理工科的,或者专业与媒体没有丝毫关系, 但是由于他们绝大部分是使用微信的,只要 他们多留心、多学习,再结合自己的阅历, 总会对学生有些帮助。即使每位教师贡献一 点点,多位老师齐努力,一定会对学生产生 比较大的影响。除了课堂学习外,很多学生 会加他们喜欢的老师的微信,对于学生在朋 友圈发送的不合适的信息,老师也可以通过 私信对他们进行提醒和教育,如果发现学生 样的效果往往比单纯的说教更好。同时,很 有明显的不良情绪或者行为,可以私下x,i-E 多社团都有自己的微信订阅号或者公众号, 进行疏导或者告知辅导员对其进行疏导。除 由于他们更能从同龄人的角度出发,所以也 此之外,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开设媒介素养课 更能抓住学生的需求,更容易用学生喜欢的 程或者在思修课程中增加相关内容。如果确 方式去表达。这也是一些学生社团订阅号叫 实由于某些原因不能开设这样的课程,至少 好又叫座的重要原因。学校可请相关专业老 也应该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师定期对他们进行辅导,在他们的订阅号、 中增加此部分内容,让培训过的老师,在课 堂上再将媒介素养知识传授给学生。 第二,日常教学管理中注意关注并提 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微信时期的媒介素养, 除了技术上的操作,以及对媒体相关信息的 选择、分辨、理解、质疑、创新等方面外, 还有不能忽视的是大学生与之相关的道德水 平。在微信使用过程中,很多遗憾事件的发 生本身就和当事人的道德水平低下有很大关 系。比方,因为怨恨某些老师和同学,随意 在自己朋友群造他们的谣、抹黑他们,或者 随便暴露同伴隐私,还为自己“高超”的偷 拍技术自豪,这些都和一个人的道德水准有 很大的关系。有些大学生即使知道微信的优 处、使用规则,但是因道德水平低下的原 因,他们会更充分利用微信的优处实现其不 够光明、高尚的目的。 第三,通过官微、学生社团以及社团 订阅号、公众号来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目前,国内的很多高校官微办得相当成功, 不仅拥有大批量的粉丝,也颇受学生的好 评。这些官微在学校形象宣传方面有很大的 贡献,其推送的文章也经常被所在学校学生 大量转发。如果在官微中增加一些媒介素养 方面的知识,这样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一定会 有很好的教育效果。还有很多学生社团,他 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有的还 是学生、或者一些微信群当中的意见领袖, 他们对身边同学有比较大的影响。提高他们 的媒介素养,通过他们影响身边的同学,这 公众号里经常出现一些媒介素养的基本知 识,这也是提高其粉丝们媒介素养的有效途 径。 第四,借助社会和学生家庭的力量进 行媒介素养教育。由于我们身处网络时代, 而新媒体的很多特陛是相通共有的,了解其 他新媒体的特点,也有助于大学生正确使用 微信。比方,学校可以创造机会让学生能够 到一些媒体进行实习,让他们充分了解媒体 的运营特点及使用原则,从而提高自己的媒 介素养。同时,学生家庭也是不能忽视的重 要因素。虽然,今天家庭在思想教育中的主 体地位有所削弱,但是,在学生成长过程 中,家庭教育依然非常关键,家长的关注、 把关、提醒、教育对学生的媒介素养也能起 到很好的作用。 总之,微信时期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 高,不能仅仅依靠单一的手段和方法,必须 依靠多方的力量,用多种途径和方法,用大 学生喜欢的方式对他们进行影响,才能获得 预期的目标。 本文为上海市阳光项目“网络发展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研究”(项目编 号:13YG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上海海事大学文理学院) 责任编辑/gag香 厂 而『]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