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铁小学 蔺毓娟
内容提要
众所周知,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主要依靠一张嘴、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和一支粉笔来完成。而如今,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介入学校教育后,给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崭新的变化,它将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让教师从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同时,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提供了一个双向的、平等的交流平台,它使教师、多个学生主体间围绕共同问题进行协作、讨论和对话成为可能,也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个别化教学和学习成为可能,促进了教学目标由“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的转变。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处于一个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中,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本文就此谈谈电教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让数学课充满活力
满市西铁小学
蔺毓娟
数学有两个侧面,一方面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另一方面又是一面实验性的归纳科学。数学的创新教学更需要数学实验。以多媒体计算机和通讯网络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必将成为教学活动的首选。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为数学教学编制的系列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的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使用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下面,本人就此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望,启动认知的有力措施。教学“统计中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例1:小华统计一个路口在10分钟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数量,并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时,为了在课堂伊始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启动思维;同时也为分散教学难点,我利用电脑创设教学情景,把课本上的插图变成实景,动画显示出一辆辆摩托车、小汽车、大客车、载重车通过一个路口,学生处在安全的实景中收集数据,解决了课本难以解决的问题,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很浓,充分体会到
实地收集数据的乐趣,教学效率也提高了。像这样,借助电教媒体,浓缩时空,超越时空,声像结合,犹如身临其境,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位老师制一框形象逼真、彩色清晰的红绿灯投影片。 这样的教学导入,不但突破概念形成过程中的难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兴趣。由形象具体的实物表象直接转入认识数字排列规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现代电教媒体,撷取活动素材,使“数学”形式更灵活
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亲自操作感知,就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在动脑中形成鲜明的知觉表象,有助于揭示数学问题的本质特征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启迪心智,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探究精神,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在一堂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摆一摆、量一量、折一折、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猜一猜,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调动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获取新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圆的认识》一课中有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形的?车轴应装在哪里?如果车轮做成长方形或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教师如果只进行讲解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因为现实生活中,学生无法看到可以这么比较的物体,没有感性认识,没有直接的生活经验。而用电教媒体设计的课件却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个问题。课件演示:装着长方形(正方形)车轮的汽车在跳跃着前进;
装着椭圆形车轮的汽车忽高忽低的前进着;车轴没有装在圆心的汽车歪歪斜斜地行驶着……学生在笑声中最直接的感受到了车轮是圆的,车轴应装在车轮圆心的道理。
又如教“三角形内角和”时,教师在投影上出示一直角三角形玻璃板(是用三块玻璃拼成的),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个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吗?” 学生对此感到新奇,渴望得到答案。这时教师并没有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进一步引导探究。算一算:拿出自己的两个直角三角板,算算每个三角板的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量一量:让学生用量角器度量一下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折一折: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正方形纸,沿对角线对折,得到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原正方形四个内角和的一半。然后老师打出投影把三角形玻璃的三个内角拼在一起,帮助学生验证一下自己的探究结果。这种方法,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而是把学生引入不协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一个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思维之趣,参与之乐,成功之悦。
三、借助信息技术,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显示动态,增加动感效果,突出重要和疑难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下,将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教材形式转变为图、声、像兼具的动态教材,教学内容范围的扩大,更新速度的加快,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养成提供了更多的机
会,有利于学生产生创新的灵感,进而提出独特的观点和见解,迎合学生求新、求美、求乐、求奇的心里特征,唤起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能力,从而突破了教学中和重点和难点。例如:《千米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难点是建立1千米的概念,而1千米到底有多长,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因此我结合课件演示初步认识“千米”,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创设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挂图或板书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在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景、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中,进一步地加强了学生对于1千米的认识。又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用传统教学方法,拿一些教具比划演示,总是难以讲清,多媒体教学可以让两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并把这个过程保留下来,对折过程中还可以配音乐,促使学生注意力高集中,这样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建立起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四、 运用现代电教媒体,发展信息素养,使“数学”与时代更贴近
在运用现代电教媒体,优化数学教学的同时,学生接触现代信息媒体的机会大大增加了。这样,他们在活动中对媒体依赖性就会越来越强烈,选择、组合以及使用各种信息媒体的能力就会随之得到发展和提高。由于课堂教学中,使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强化了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直观性,形象性,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一方面是对学生提高认识能力,发展智力是有帮助的;另一方面也可调动学生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行为,激
发学习内驱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实践创新精神,因此,让电教媒体走进课堂,合理运用,不仅使“数学”与时代更贴近,而且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总之,电教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确有利于优化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效益。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选取电教媒体的最佳作用点,绝不可认为电教媒体用得越多越好,形成了电教“满堂灌”。只要我们从实际需要出发,合理地利用各种电教媒体,学生的数学教学就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让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美好的愿望就一定能实,一堂生动、充满活力的好课就会走近你的课堂。
多媒体让数学课充满活力
满市西铁小学
蔺毓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