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锐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融媒体新模式下的新闻拍摄

融媒体新模式下的新闻拍摄

来源:锐游网
第11卷第12期2020年06月Vol.11 No.12June 2020融媒体新模式下的新闻拍摄

郑 恩

(杭州电视台 综合频道,浙江 杭州 310004)

摘 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新闻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加。作为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融合发展的产物,融媒体能够对新模式下的新闻拍摄工作提供实际作用,满足新闻拍摄技术的更高要求,并以此为实现新闻事业的发展变革奠定良好基础。本文简要分析融媒体新形势下新闻拍摄的基本特征,并提出发展策略,旨在为相关单位提供参考。

关键词:融媒体;新模式;新闻拍摄;基本特征;发展策略中图分类号:J41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12-0103-02一、引言

新模式下的新闻内容主要由文字信息以及报道画面联合构成。因此,有价值的新闻画面能够对新闻总体价值的呈现起到积极作用。而在融媒体的发展背景之下,新闻拍摄技巧与专业度也能成为决定新闻拍摄的实际效果与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因此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保证新闻拍摄的实际效果,以此强化、渲染新闻内容,使人们对新闻内容有深刻的印象与理解,促进新闻媒体不断提高自身的发展水平。

二、融媒体新模式下新闻拍摄的基本特征(一)大众化

随着我国信息网络的不断发展,在融媒体发展的新模式下,人们已经逐渐开始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结合的方式,从各个角度全方位地了解每类新闻内容。因此,新闻拍摄工作也需要在该背景下,朝着大众化的方向发展,满足更多读者的阅读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融媒体新模式下新闻拍摄的实际作用、提升其价值,使新闻事业不断发展进步。(二)深度化

随着阅读者阅读能力与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新闻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融媒体新模式下,新闻拍摄逐渐朝着深度化的方向发展,进一步加深了新闻报道的内涵,有效展现了新闻栏目中的事件内容,有利于提高新模式下新闻的主体价值,并以此确保新闻报道的专业性及公信力。(三)真实化

在新闻内容的发展过程当中,真实性一直是其存在的首要条件。新闻拍摄作为新闻内容的辅助手段,也应当时刻将真实性作为最基本的要求。在实际的拍摄过程当中,积极寻找符合新闻内容的实际案例,用新闻拍摄的形式将其体现出来,并通过真实性与内容的结合,发挥新闻的重要价值,提升其实际作用。

三、融媒体新模式带来的变化

(一)新闻拍摄的传播路径发生改变在融媒体的发展背景下,网络平台能够作为创新发展途径得到有效建设与应用,这就为不同媒体形式间的资源融合提供了机会,使融媒体能够在大环境下

[1]

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例如,承担拍摄工作的人员,可以在拍摄新闻案例的过程中,针对性地编辑与处理素材,使其可以在其他媒体或机构中不断流传使用,改变新闻的传播路径,扩大新闻的影响力范围,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与情感体验。除此之外,网络平台的构建也有利于拓宽传播主体的种类,通过多向性及互动性

的传播途径为新闻的有效传播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新闻拍摄的媒介形式发生改变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推动了新闻传播设备的智能化与信息化发展。在新旧媒体融合的背景之下,智能客户端的存在也能够实现不同媒介形式之间的有效融合。因此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有效地记录新闻内容,实现从图片到视频的过渡,有效弥补新闻图片表现力上的不足,推动新闻事业取得新的进步,提升新闻内容的冲击力与直观性,促进新旧媒体融合水平不断地发展与创新。

(三)新闻拍摄的受众群体发生改变在新媒体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新闻传播形式的交互性不断增强。因而在融媒体的发展背景之下,新闻拍摄的主题导向以及受众人群也在逐渐发生变化。随着新媒体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其拍摄范围也变得更

[2]

加广泛。再加上技术的推陈出新,工作人员借助不同的形式发布拍摄内容,吸引更多读者评论及关注,推动观众与作者之间的良好沟通与交流,使民生话题得到广泛关注,也使新闻内容具备时代意义与深层次的内涵。

四、新闻拍摄应对融媒体新模式的发展策略(一)不断提高人员的拍摄水平在新闻制作过程当中,最关键的一点是拍摄的质量。因而,在新闻拍摄的过程当中,新闻摄影人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可以在新闻采访过程中,用镜头有效捕捉新闻对象,通过声像并茂的新闻画面,为观众传达最真实的新闻场景。在此过程中,拍摄者要善于掌控画面,不断抓拍关键性的镜头,保持画面稳定,掌握推拉镜头的实际作用,并通过镜头的推拉,使画面与播报内容达到一致。用良好的镜头画面突出事物的主体特征,能够准确地重现事件,有效吸引观众,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二)不断尝试多元化的拍摄手法在融媒体发展环境之下,读者为了能够在纷繁嘈杂的社会中了解到更多新鲜的资讯,对新闻拍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为了使照片更好地展现新闻内容,体现主题,需要通过多元化的拍摄手法,在保证新闻内容真实的前提下,结合多种手法,有技巧地拍摄新闻,使新闻内容与视频画面相互融合,满足现代观众对新闻的要求。在此过程中,有时需要通过抓住最佳瞬间的方式,给观众带来一定的视觉冲击力,这有利于让自己日常拍摄的新闻素材更具有力度和深度,体现新闻的深刻内涵。除此之外,为了达到新闻内容本身的

103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媒介观察

人工智能时代短视频版权保护的对策研究

许 磊

(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学术研究杂志社,广东 广州 510635)

摘 要:在5G技术驱动和人工智能场景下,我国短视频的版权保护面临着巨大挑战。这具体表现在侵权模式日益多样化,短视频法律属性的判断标准不明确,救济渠道也不畅通。当前短视频版权保护中面临着很多问题,包括侵权行为难以及时被发现,维权成本高;平台缺乏迅速下线盗版和快速有效打击侵权的能力;短视频版权保护亟须法律和技术的双重加持等。为了实现全面有效保护短视频版权的目标,首先,要明确短视频作品的构成要件,审慎探索司法裁量标准;其次,应当强化平台方义务,借助5G和人工智能建立多元的侵权打击机制;最后,还需增强权利人维权意识,加强行业自律,共塑良好行业环境。

关键词:短视频;版权保护;对策研究;人工智能中图分类号:D92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12-0104-03一、5G技术驱动和人工智能场景下短视频版权

保护面临巨大挑战

短视频具有创作条件宽松,题材和内容多样,创新途径多元化,观看场景和时间自由等优势。作为移动网络技术发展催生的新表达方式,短视频能广泛利用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碎片化的时间,近年来吸引的用户数量和规模迅速攀升,许多用户既是短视频内容的创作者,又是其他人发布短视频的观看者。目前来看,在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中,短视频已经成为流量增长最快的产品之一,但与此同时,与短视频行业巨大市场红利一起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也亟待解决。本文对当前我国短视频版权保护面临的基本现状和严峻挑战进行分析,找准问题所在,有的放矢。(一)侵权模式日益多样化目前来看,比较常见的侵犯短视频版权的模式包括以下几种:一是未经授权片段式剪辑并传播当下的热门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以及体育赛事等情形。这势必会分散斥巨资购买各类节目版权的视频网站或电视台的网络流量或者收视率,大大减少版权方的合法收益。二是抄袭其他短视频平台的热门视频,比如将表现效果,需要新闻摄影人员依据内容,分别从神态、细节特写等各个方面进行抓拍,通过该种方式,让新闻拍摄更具有真实性。

(三)不断强化人员的创新意识

由于新闻事件的首要特征就是时效性,所以在新闻拍摄工作中,要满足新闻事件的时效性,不断提升新闻拍摄的发展价值。因此,在出现突发情况时,作为新闻摄影人员,必须发挥自身的创新意识,在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照片、视频等多种呈现方式,提升新闻的价值。特别是在融媒体发展的背景之下,信息网络的冲击性较强,更需要新闻拍摄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有效应对突发事件[3],并以自身的创新意识为导向,选择独特的视角报道新闻事件,让新闻拍摄在新闻播报中起到重要作用,进一步提升报道的实际产出效果。

五、结语

在新闻传播的过程当中,媒体新闻占据主体地位,能够通过呈现出多样化的新闻内容对新闻质量的提升起到关键性作用。因此,为了在融媒体发展背景下,使

104

抖音平台的短视频水印去掉,将其搬运到伙拍短视频

平台。2018年12月26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在“北京微播视界公司诉百度在线公司、百度网讯公司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一案”的裁判中,对此类案件进行了详细说理,相信对未来其他法院审理这类案件能够提供一定指引。三是在短视频中使用他人作品引起的侵权纠纷,包括未经授权使用他人的音乐作品、图片作品等。这种侵权模式面临的情况更复杂,维权也更加痛苦。四是各种新型的短视频侵权模式不断出现,对实务部门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2019年4月26日,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就在一起针对“一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授权就使用他人拍摄的短视频作为商业广告的案件中,判决该公司向著作权人赔礼道歉并支付其经济损失以及其他合理开支。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短视频侵权模式,必须先明确短视频内容的法律属性,在此基础上才能及时寻求适当的救济渠道和方式。(二)短视频法律属性的判断标准不明确

除了极少数认为短视频不能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作品的观点外,不少学者都主张应当区分构成作品的短视频和不能构成作品的短视频[1],并确立相应的版新闻内容得到有效的传播与应用。新闻拍摄人员应当以摄像为中心,采用多元化的视觉角度,重视受众精神生活与日常生活的反馈,在提升自身专业技能的同时,不断拓宽拍摄途径,促使新闻工作者能够为公众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新闻内容与资讯。对于新旧媒体融合发展下的新闻拍摄人员而言,必须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才可以使新闻拍摄在该领域之中站稳脚跟。参考文献:

[1] 唐伟.广播电视台融媒体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

传媒论坛,2020,3(08):68+70.[2] 王鹏.电视新闻转型期摄像记者的编辑思维[J].卫

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03):54-55.[3] 王福寿.电视新闻转型期摄像记者的编辑思维[J].

西部广播电视,2019(06):164+168.作者简介:郑恩(1982—),男,浙江杭州人,本科,助理记者,研究方向:记者。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