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黄河怨》的艺术处理

浅谈《黄河怨》的艺术处理

来源:锐游网


浅谈《黄河怨》的艺术处理

【中文摘要】 歌唱者是声乐作品的诠释者和传播者,是词曲作者与听众的媒介。通过美妙自如的歌声,清晰自然的语言表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再现作品感人的艺术形象,需要歌唱者对作品、歌词的思想内涵、旋律音调的风格特征、作曲家所处的时代背景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这就是歌曲的艺术处理。女高音独唱曲《黄河怨》选自抗日战争时期的一部伟大的革命史诗——《黄河大合唱》第六乐章, 是一首演唱级别和演唱难度比较大的曲目。这首《黄河怨》主要控诉了国内外反动派种种无耻行径给我们中国人民带来的伤害,同时表现了中华儿女对敌人的痛恨和仇恨。本文将从歌曲的时代背景、作品内涵、曲式结构、情感把握和演唱处理几个方面对歌曲《黄河怨》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阐述笔者对声乐作品《黄河怨》进行艺术处理的浅显的见解,以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

【关键词】黄河怨 作品内涵 情感 演唱处理

前 言

歌唱者是声乐作品的诠释者和传播者,是词曲作者与听众的媒介。通过美妙自如的歌声,清晰自然的语言表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再现作品感人的艺术形象,需要歌唱者对作品、歌词的思想内涵、旋律音调的风格特征、作曲家所处的时代背景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这就是歌曲的艺术处理。

女高音独唱曲《黄河怨》出自《黄河大合唱》的第六乐章, 它主要描写的是抗日战日时期女性悲惨的生活命运, 充分地展现了“苦难”这一主题。歌曲内容以一位妇人深重的

1

苦难告白来控诉国内外反动派的压迫和侵略的罪恶行径,激起了听众对国内反动派的阶级愁、对外国侵略者的民族恨、对中国劳苦大众的同情以及对反抗压迫追求胜利与自由的决心。

《黄河怨》在整部合唱乐章中是很重要的贯穿之笔,具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它的连贯性在于情感路线发生了变化,它比前一乐章的《河边对口曲》产生了一种“怒”和“怨”,就是这份“怒”和“怨”恰如其当的与后面两个乐章《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紧密的衔接起来,使这部《黄河大合唱》达到了情绪高潮。本文从歌曲的时代背景、作品内涵、曲式结构、情感把握和演唱处理几个方面对歌曲《黄河怨》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阐述笔者对声乐作品《黄河怨》进行艺术处理的的见解,以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使《黄河怨》这首女声独唱作品的艺术研究价值得到了升华。

一、《黄河怨》的创作背景

《黄河大合唱》是音乐家冼星海与词作家光未然共同创作于1939年3月的一部大型声乐合唱作品。这部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由七种不同演唱形式的歌曲构成,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控诉侵略者的残暴,并展现了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奋勇斗争的英勇场面,勾画出了中国人民保卫祖国、顽强抗击侵略者的壮丽画卷。

女声独唱曲《黄河怨》是《黄河大合唱》第六乐章,由光未然(张光年)作词,冼星海作曲。当年冼星海回国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苦痛。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面。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1939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诗人光未然,听其朗诵《黄河吟》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遂荡其共鸣,乐思如潮。创作一星期,半月之内又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写就了这一

2

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

二、《黄河怨》的作品内涵

《黄河怨》音调悲愤缠绵,感情深沉强烈。它表现了在黄河岸边的一个凄风冷雨的夜晚, 一个失去了丈夫和孩子的、惨遭日寇蹂脯的乡村妇女, 面对苍天哭诉着自己的悲惨遭遇, 而后投人滚滚黄河的悲凄场景。它刻画了一个具有悲剧美的、受尽侮辱、被损害的乡村妇人的形象。她在遭受了沉重打击之后,来到黄河边,对黄河倾听、洗清她的千重仇万重怨。作品以一位妇人的苦难告白控诉了敌人的罪恶以及国难时期女性悲惨人生命运、很好地展现了“苦难”这一主题,激起了听众对敌人的愤恨、对劳苦人民的同情、以及对反抗压迫追求胜利与自由的决心。

“是啊,朋友,我们要打回老家去,老家已经太不成话了,谁没有妻子儿女,谁愿意遭受敌人的蹂躏,有良心的中国人啊,你听听,一个妇人悲惨的歌声—”在《黄河怨》开始之前由上述这一段较短篇幅的朗诵引出该曲,这段朗诵是承接上一乐章《河边对口曲》而来,短短的几句朗诵已经激起了人们沸腾的爱国责任感和使命感。激情澎湃的朗诵《黄河大合唱》各个乐章之间起着承上启下、推波助澜的作用,它紧扣听众的心理情绪并步步向前推动,最终将“力量”、“崇高”、“苦难”的主题推向高潮。

词曲作者的目的是提醒我们现在要居安思危,时刻铭记我们的苦难史,要化悲痛为力量,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成为真正强大的和平的国家。

三、《黄河怨》的曲式分析

首先,在歌曲之前是一段朗诵:“是啊,朋友,我们要打回老家去,老家已经太

3

不成话了,谁没有妻子儿女,谁愿意遭受敌人的蹂躏,有良心的中国人啊,你听听,一个妇人悲惨的歌声……”,这一小段的朗诵立刻把人们带入了抗日战争时期,激起了咱们中华儿女奋起反抗的革命热情。从《黄河怨》的歌词和音乐的组织结构来看, 该曲分为四个乐段:A + B + A’ + C 的曲式结构。

结构划分:

前奏是1-15小节:这15小节的前奏用的是管弦乐前奏。在这个管弦乐中,有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圆号、小号、长号、定音鼓、竖琴、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等。这个前奏给人们营造了一个哀怨的气氛,把人们带到了一个暴风骤雨的凄凉夜晚。再加上朗诵,直接引出了一个妇人的哀怨心声……

第一部分A乐段(16-36小节):这一乐段是A大调。从“风啊,你不要叫喊……”到“苦诉我的愁和怨”。这里面是用了狂风、乌云和黄河水写出了当时妇人所在的环境。这一乐段速度很慢,采用了三拍子衬托出这个妇人内心的痛苦和哀怨。

第二部分B乐段(37-48小节):从“命啊,这样苦”到“宝贝啊,你死得这样惨”。这一乐段是#f小调。曲作者运用了相同的节奏型,节奏有所紧缩,速度转慢,“惨”字是低音“re”,也是全曲的最低音,表达了妇人对自己血泪史的控诉,对敌人的痛恨,悲痛欲绝,为后面自己的投河作出了铺垫,这时的音乐情绪非常高涨,非常悲愤。

第三部A乐段(49—69小节):这一乐段又回到了A大调,从“我和你,无愁又无怨”到“黄河的水啊,你不要呜咽”节奏由四三拍转变为四六拍。这一部分的力度加强。把狂风、乌云、黄河的水和妇人悲痛万分的心交织在一起,更加表达了妇人悲痛欲绝的情感。

4

第四部分C乐段(70-93小节):这一小节又回到#f小调上来了。从“今晚我要投在你的怀中”到“你要替我把这笔血债清还”。这一乐段的强音和弦音用的最多。在节奏型上基本重复了第二乐段,节奏由四六拍转为八六拍,力度再次加强,速度加快,表现了一个妇人悲惨生命的最后呼喊,乐曲出现了最高音“re”,“替我把血债清还”显示了一种以死来反抗的决心,全曲痛恨、悲愤、反抗、绝望的情绪达到了最高潮。

四、《黄河怨》的情感解读

歌唱艺术的魅力在于用人声表现人性、抒发感情的直接性。歌唱中直接以音乐和语言传递信息,引起听众的共鸣,这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比拟的。许多著名的歌唱家,在处理歌曲时都是以一丝不苟的精神细心体会、琢磨歌词内容思想感情的深刻含义,用心去体会,用心去表现。那么怎么样表现好《黄河怨》感情色彩呢?

(一)歌曲情感基调的把握

《黄河怨》是一首女高音独唱歌曲。音调悲愤缠绵,感情深沉强烈。它通过沦陷区一个妇女的悲惨遭遇和痛不欲生的控诉,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哭诉了我们民族的深重灾难!是用血和泪在唤起人们拿起武器,投入神圣的抗日救亡战争。歌曲的情感基调是悲惨、怨恨,但所表现的不仅仅是单纯的悲哀、苦痛,歌曲历经悲、惨、怨、恨、愤几度强烈的情感波澜,演绎出鲜明的艺术形象。因此在演唱中能否准确地把握住角色的情感发展脉络。

歌唱者在演唱前,可以展开想象,融入歌曲所创造的意境中去:在黄河岸边的一个凄风冷雨的夜晚,一个衣衫褴褛、劈头散发、神志恍惚的乡村妇人,在失去了丈夫和孩子、惨遭日寇蹂躏后,面对苍天哭诉着自己的悲惨遭遇,而后投入滚滚黄河的悲惨场景。它刻

5

画了一个具有悲剧美的、受尽侮辱、被损害的乡村妇人的形象。她在遭受了作为一个“活着的人”所无法承受的悲痛之后,来到了黄河边——她心中最后的向往之地。她是可怜的,身边一个亲人也没有了。她经过长时间的行走,已然精疲力尽了。而此时“风”、“云”、“黄河”这一些自然景观在这位妇人看来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和心境,她向它们哭诉,想他们诉说,诉说她的恨、她的爱、她的悲苦和她的夙愿。黄河就成了这个苦难命运的乡村妇人所选择的灵魂最后的归宿。

(二)深入体会歌曲的声情并茂

歌曲开始的“风啊,你不要叫喊,云啊,你不要躲闪,黄河啊,你不要呜咽。”曲调缓慢,悠长而悲凄,表现了这个即将去死的乡村妇人,面对着风、云、和黄河悲痛地哭诉她备尝遭遇的情景,演唱时应主要是以徐缓的速度、悠长的气息唱出压抑的、悲戚的情感,声音应是微弱地、控制地、要“轻”且“连”,音色稍微淡些,既要像是对天祈祷,又像是自言自语,是受了强烈刺激后的滞呆,是欲哭无泪的“平静”,是一个“活死人”的形象,是一种“万念俱灰”的思想动机。前三句歌词中必须用不同的感情色彩把三个“你不要”里暗示的内容有层次地表现出来。在第一、二个“你不要”用平静的减弱多半的声音表现,悲痛但又无可奈何的情绪,而后稍加点声音的力度随着情感的激动流出第三个“你不要”来,气息像说话一样自然流动着,乐句与乐句之间情绪不能中断,旋律要连贯,位置要统一。此时的三拍子似乎听不真,基本上是一个小节一拍的合拍感觉。重点字“咽”要一改前面两个字的咬法,由“呜”直接下滑到“咽”,并延长,同时稍加力度、在棱角直唱地发出“咽”,仿佛申请突然清醒,回到了无情的现实中。

在“哭诉我的仇和怨”几个字上,重点字“哭”要采用紧咬缓发手法,带着哭腔所特有的颤音和色彩,较强力度地发出。

6

接下来的“命啊,这样苦!生活啊,这样难!鬼子啊,你这样没心肝!宝贝啊,你死得这样惨。我和你无仇又无怨,偏要我无颜偷生在人间。”这一乐段节奏有所紧缩,五小节想吐节奏型的短句,从而使音乐更显得悲愤,紧接着速度转慢,给人以肝胆皆裂的痛楚,描述出为心爱的孩子的惨死,悲痛欲绝、泣不成声,此时全曲出现触最低音“2”。演唱时声音要唱的急迫,音量适中有起伏,要突出表现怨、愤、悲、凄的情感。为了突出“没心肝”要一字一顿,咬牙切齿地迸发出来,转用较慢、音波小儿多颤、如饮如泣般的声音和似断非断的气息演唱“宝贝”。下句重点字“仇”要硬、恨地“喊”出来。“偷”字要从发疯到痛恨后,转用弱,稍有渐强的声音喊出,表现无颜苟活,以死抗争的决心。

这之后的“狂风啊,你不要叫喊!乌云啊,你不要躲闪!黄河的水啊,你不要呜咽”中,再次出现这首曲子开始时的第一句歌词,听到了妇人的哭诉后,狂风、乌云在鸣号,就连黄河的水也愤怒地咆哮起来。它们都在为这个悲惨命运的妇人哭泣。演唱时,“黄河的水”逐步转为渐慢渐强。

接下来音乐的表现是激昂而咄咄逼人的,表现了乡村妇人在痛诉玩了鬼子的罪行后,在心灵深处更加坚定了以死抗争的复仇愿望,她对着黄河宣告:“今晚我要投在你的怀中,洗清我的千重仇来万重怨!丈夫啊,在天边,地下啊,再团圆……”。此曲结束在“你要替我把这笔血债清算,你要替我把这笔血债清算还!”的呐喊声中。作为全曲的高潮,女主人公以激越的情绪呼唤着亲人为自己报仇雪恨,此时心中的满腔仇恨已化成了坚定、视死如归的决心。在唱:“这笔”时,三连音的咬字要用高位置,为下面的最高音做铺垫。“血债”是感情的总爆发,“债”字达到了全曲最高“2”音,要清晰有力地唱出来,气息与声音要上下贯通,头腔共鸣达到全振状态。而最后的“还”字,先用中强力度,然后渐强、延长至最强时强收。在一段的演唱可以“放”一点,还可以借用一些现代音乐的表现手法,如“抽泣”、“气声”等,以一种更深的内心体验,表达出“生生含泪,句句带血”的内心情感。

7

五、《黄河怨》的演唱技巧之我见

声乐演唱处理是声乐艺术的灵魂和生命。声乐演唱的表演是歌唱者全面能力的展示,要想声乐演唱达到一定的理想程度,就需要演唱者对声乐作品进行仔细的演唱处理。只有做好歌曲的演唱处理工作,歌曲内容与音乐的深刻内涵才会得到恰如其分的体现,使艺术歌唱的舞台实践产生感人的艺术效果。对作品《黄河怨》演唱处理方面众多,笔者主要从润腔技巧的运用,咬字吐字的表达,歌唱语气的变化,演唱音色的调整,音乐形象的塑造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一)合理运用润腔技巧

不同的歌曲有不同的风格。各个国家歌曲风格不同,同一国家的不同民族歌曲风格又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在处理作品时要把握抓住歌曲的风格。在了解了作品的风格以后,就要演唱处理好作品的韵味,运用润腔技巧主要包含:装饰音、甩腔、顿腔、哭腔、拖腔、重音,这样就可以增强情感方面的作用。

“命啊, 这样苦,生活啊, 这样难,鬼子啊, 你这样没心肝”演唱这两句时速度要加快,两个“这”字是重音,要运用拖腔,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为了更能体现出命的苦和生活的难,还可以加上甩腔。“苦”和“难”字的字头要加重,运用重音,“没心肝”演唱时要运用顿腔,每个字都要断开,但是要声断气不断,这三个字要一个比一个重,狠。这样处理有助于表现这个妇人对敌人恨之入骨,对命运如此不公的强烈抱怨。后面演唱“ 宝贝啊, 你死的这样惨” 时,就要用到哭腔, 声音要逐渐微弱、逐渐颤抖,这样就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女主人公丧子之情,万念俱灰,悲痛万分,也因此这个时候出现了整个歌曲的最低音——— “re”也就是小字组的“b”,已经泣不成声。

8

(二)咬字吐字的恰当表达

歌唱的咬字吐字关系到歌曲内容的正确表达。咬字应从歌曲的情绪、风格出发,进行曲、抒情曲、悲伤的歌、喜悦的歌,不同的歌曲情绪要怎样吐字,应各不相同,恰如其份。

《黄河怨》中“风啊,你不要叫喊!云啊,你不要躲闪!黄河啊,你不要呜咽!”,三个“你不要”用气带动声,像我们平时讲话一样,但是语气一句比一句要重一些,力度要加强。“喊”和“闪”字是在位置上把字咬清楚,比前面的“叫”和“躲”字叹的更深,语气加强。用软启首的咬字方法,以颤抖地呼吸,微弱的声音,突出“远”、“弱”、“直”、“连”的特点,表现心如死灰的女主人公失常的平静。最后一个“咽”字,要顺着“呜”直接唱出来,这样能表现一种女主人公认识到这是一种现实的感觉。

“丈夫啊, 在天边, 地下啊, 再团圆。你要想想妻子儿女死的这样惨”,“丈”和“再”的字头稍微拖长,演唱时带些颤声唱出来。

(三)掌握好歌唱语气的变化

要想表现歌曲情感的变化发展,语气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歌唱语气其实与力度和速度有着密切的联系。歌曲速度、力度的变化影响这语气的改变。语气的快、慢、重、柔都影响着作品的情感表达,因此我们在处理作品时就算再小的语气变化也要努力做到、做好。

“风啊, 你不要叫喊, 云啊, 你不要躲闪, 黄河啊, 你不要呜咽。” 歌曲速度缓慢、悲凄, 表现了一个可怜而又身边没有亲人的妇人, 面对着这风,云、黄河哭诉着她的悲惨遭遇。 这里演唱时主要带着万分悲伤、绝望的感情, 声音要唱连贯,控制得很轻、很弱,要显得

9

异常的“平静”,更能表现出凄惨、心死的情境。

从这句开始,女主人公的情绪有所强烈,那种对命运和生活的抱怨以及对鬼子的仇恨释放出来了。

“我和你无仇又无怨, 偏要我无颜偷生在人间”。“无仇又无怨”的语气将前面悲泣的声调提高了八度, 要喊出来。但在演唱上音量不要太强,还是以那种无助,悲痛的心情为主。

在这首歌曲中,语气是随着情绪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情绪的高低直接影响语气的强弱。

(四)调整好演唱音色

歌唱音色的调整是演唱的重要手段,无论在一首作品里还是几小句歌词又要用不同音色来来演唱,来增强演唱的感染力。不同的音色具有不同艺术效果,演唱的韵味也可以随之改变。我们应该好好运用自己的不同声音色彩使自己完美的投入到角色当中去。

在“你要替我把这笔血债清还”的呐喊声中,心中的满腔仇恨已化成了坚定、视死如归的决心。“债”字是整个歌曲的最高音——小字二组的“b”,此时妇人的感情全部爆发出来了。演唱时,位置要高,头腔共鸣达到全振的状态,气息要通畅,音色调整要高亢明亮,这时的音色与歌曲开头的音色就有了很大的不同。另外“清还”的“还”字的收尾要在强拍上收,这样处理才能表现出妇人想要报仇的决心,给中华儿女们一种积极向上的鼓

10

舞,产生一种不可抵挡的力量。

(五)身临其境的塑造音乐形象

音乐形象在一首作品里也起着画龙点睛的重大作用,需要演唱者身临其境,化身为作品中的音乐形象,全心全意的投入到演唱中,才能把作品演绎好。

歌曲开始是一种压抑的气氛,创造了一种“先声夺人“的视听效应,塑造了一个欲哭无泪,异常“平静”的音乐形象。

第二乐段人物形象发生了变化,主要塑造的是悲愤和仇恨的音乐形象。女主人公这时候主要是对现实的控诉,哭泣和不满。

第三乐段“狂风啊,你不要叫喊!乌云啊,你不要躲闪!黄河的水啊,你不要呜咽!”这一句中的“狂风”代替了歌曲开始的“风”,“乌云”代替了歌曲开始的“云”。这时女主人公的音乐形象就发生了一点变化,发生的细微变化处理可以使妇人的感情加深了一层。此时此刻,妇人已不是单纯的哀怨,更多的是一种激昂的情感。因此引出了下面的“今晚我要投身你的怀中, 洗清我的千重愁来万重怨”的激昂、痛恨,呐喊,绝望之情,表现了乡村妇人在痛诉完了敌人无耻行径后,与家乡的亲人们诀别,坚定了自己以死抗争的复仇愿望。这时女主人公的音乐形象更是坚定,更给人们一种视死如归的形象。

第四乐段是全曲的的高潮,女主人公展现的是一种恳求形象,要替她把血债清还的强烈愿望,她以死来作为反抗手段,这是的感情复杂交织在一起。

总之,《黄河怨》在整个《黄河大合唱》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述了当时中华儿女

11

们遭受欺凌, 妻离子散、骨肉分离,四处逃亡的凄惨生活。因此,在整部大合唱中要演绎好这首独唱作品,需认真做好该作品的艺术处理,以便准确而真实地表达出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抒发强烈而动人的感情,将《黄河怨》典型的艺术形象及其思想内涵传达给观众, 以充分体现出其真正历史意义上的艺术审美价值,提醒我们现在要居安思危,时刻铭记我们的苦难史。

结语

《黄河怨》作为《黄河大合唱》的一个乐章,是20世纪中国一首优秀的艺术歌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重文化意义。因此,在演绎该音乐作品的时候,除了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内涵和曲式结构外,还应该把握好作品的情感,把一切声乐技巧运用其中。本文通过对歌曲《黄河怨》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阐述笔者对声乐作品《黄河怨》进行艺术处理的浅显的见解,以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

12

参考文献

[1] 禹魁英.浅析声乐演唱中的艺术表现——兼谈《黄河怨》的艺术处理与情感分析[J].开封教育学院报,2010(02):2-3

[2] 殷洁.王绍盛.独唱曲《黄河怨》的音乐分析与处理[J].科技信息, 2008(30):1-3

[3] 于善英.唱到歌中声咽处,寒猿野鸟一起啼——论歌曲《黄河怨》的演唱[J].黄河之声,2005(04):2-3

[4] 穆红.理解是演唱的灵魂[J].星海音乐学报.2001.

[5] 饶荣.浅议力度在声乐表现中的作用[J].音乐教育与创作.2010

[6] 赵梅伯.歌唱的艺术.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