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锐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论梁启超“人学”思想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新论梁启超“人学”思想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来源:锐游网
新论梁启超“人学”思想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陈焱,肖向东2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 江苏中图分类号:10 文献标识码:A 无锡 2141221 文章编号:1 008—925X(201 2)03~0034—02 摘要 梁启超生活的晚清 时期 是中国在列强以军事力量为后盾,从政治、经济 主权等方面瓜分中国的时期。自184O年后.清 廷进行了三次图强变革,都未获成功 梁启超经过“戊戌维新”深刻地认识到“新民”在救国中的重要性.他在l日本接触了西 方新文化后形成了新的“人学观”,其中爱国精神是其重要的一个方面 本文主要从“人学”角度探讨其爱国精神的时代性、民族 性和启蒙价值 关键词:梁启超人学爱国精神民族性 “梁启超是在传统崩溃,新学未立的关头.试图重建中国人的 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至辛亥的七十年.在列强的 侵略中.晚清先进的知识分子与有识之士以启蒙救亡为核心.先 价值体系,解决人生困惑和信仰危机”之人 [216他通过对时代的 后发起了洋务运动、戊戌维新、清末新政三次图强变革的运动. 把脉,首先提出“新的国家观”,其次指出爱国心的重要性,他说: 但都未能如愿.尽管这时的“中国作为应付西方殖民挑战而被迫 “夫爱国心,同家之成立维持所最必要者也”.f111615他把爱国心作 实现现代化的民族,中国在工业文明的意义上.属于‘被现代化 为立国之本,为时代树起了新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的旗 的国家”’, 但从洋务运动“学器”,到戊戌维新“学政”.再到清 帜,从国家观念和国民的爱国精神开启了他的“人的启蒙”之路 末新政“革政”,都以向列强学习为手段,探索国家的现代化.寻 晚清,从洋务运动到戊戌维新.直至清末新政,朝廷利用“社会动 求“以夷制夷”的成功之道.此时,由于其核心“国民”没有实现“现 员”探索着改革富强之路,?但始终没能凝聚起国民之力量.其失 代化”,致使三次探索都未获成功。一次次的失败,激励了严复、康 败的深层原因是国民缺乏国家意识与国家概念.其思想中存在只 有为、梁启超等启蒙思想家新的思考.梁启超首先把启蒙的视向转 知有朝廷不知有国家.只知有一己不知有国家的昏庸理念.其“奴 向了“新民”路向的探求.提出“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蛳从 性”精神与被支配的奴隶思想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戊戌之 而使之成为中国近、现代呼吁“人”的启蒙的重要人物 后,梁启超对中国现代化的探索与反思.进入到一个全新阶段, 梁启超时代“人学”启蒙之音 以‘新民说’为中心,他对中国的历史、国民性、社会现实提出了 “人学”之声,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在晚清时代, 丰富的真知灼见。” 他日本期间,开始创办《新民丛报》,在 事实上曾被许多有识之士所关注:甲午一役,中事失利,中 该报上发文对国人以及国民性进行深入剖析.他以清醒的思想总 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广西道监察御史高燮曾就上书陈事,认为 结了中国人的劣根性:思想麻木,无爱国心,无国家意识,无公益 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在人不在器”:[3]Z/4而晚清的思想家冯 心,不团结,没有责任心,没有权利思想,没有义务思想,封闭落 桂芬则指出大中华不若外夷之因:“屈于四国(俄、美、法、英)之 后,自私自利等等。在《德育鉴.辩术第一》中,梁启超提出:“吾辈 下者,则非天时、地利、物产之不如也,人实不如也。……非天赋 今日之最急者.宜莫如爱国。顾所贵乎有爱国之士者,惟其真爱 人以不如也,人自不如耳。” ,但在致力于军事强国的晚清.这 国而已。”[111489他把爱国心确定为开启民智之“最急者”.这是对时 些微弱的“人”的启蒙之音.在当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 代的准确把脉。同时也确定了自己“人的启蒙”的路线,他认为, 晚清思想的变化与变革呼声的高涨.“人的启蒙”与“新民”思想 要团结全民族.要拯救国家.首先要启蒙国民重新认识“国家”的 开始在梁启超的意识里孕育演变成一种重要的理念.他在《中国 意义,他说:“故吾以为苟自知其为国,则未有不爱国者”,Olz7o由 积弱溯源论》(1900年)一文中直接关注“人的问题”.他说:“居今 “知国”开启了其爱国教育。在《社会主义论序》中,梁启超指出: 日而懵然不知中国之弱者.可谓无脑筋之人也。居今日而恝然不 “国家者。人类最高之社会也”.口】,彻又说:“国也者,积民而成也”, 思救中国之弱者.可谓无血性之人也”.[11412认为不识不知中国之 【 邸他详细论述了国家由人民构成的新概念.并以新的国家观念 积弱、不思救国之人为无脑筋。无血性之人,由此寓含了他对当 针刺国民麻木的神经,刺其腹心.揭其痛痒,启蒙国民。“腹心者 一、下社会中麻木不仁的“国民性”的批判.开启了他的“启蒙人学” 何?我四万万同胞之爱国心团结之力是也,有之则生,无之则死。 之声 检索中国近、现代“人的启蒙”之路,从梁启超阶段启蒙“嗤 生死之间.系兹一发”,[[1298他的启蒙从“心”改造国民,改造闰民 嗤酣睡者”.1】 到鲁迅时代启蒙“铁屋子”里酣睡之人.国民事实 的爱国精神,增强国民的爱国心,明确指出:“人苟以国为他人之 上还在延续两千多年的“奴隶梦”.即只知朝廷不知有国。只知有 皇帝不知有国,更不知有屈辱、有国耻,不知变革 正如曾国藩所 说:“今日之中国,遂成一不痛不痒之世界”。泰西之人也说中国人 “彼人无爱国之性质” [1g7o缺乏爱国之心使得中国人思想难以振 作.精神无所归依,“国”与“民”无法链接,以致国将不国,几于灭 亡 面对国家之危难.梁启超把救国的原动力确认为“国民”.他指 国。则爱之之心必减.虽欲强饰而不能.人苟以国为吾国,则爱之 之心必生.虽欲强制而亦不能也” liar2这样.他以爱国心为纽带. 启蒙“嗤嗤酣睡者”.唤起真爱国者团结起来保民救亡,对于鼓舞 出:“不信之人而信之己,国民自信其兴则国兴,国民自信其亡则国 亡” llpl3将“国”与“民”对应起来,确立了“保民救亡”的启蒙基调, 启迪国民的信心与信念.鼓励国民树立中国不亡、中国自兴的精 神,在中国内忧外患日益加剧,国将不国的历史关头,梁启超基于 有主权,有 国家意识特别关注“民智”、“民性”问题,以民族救亡为人生大义, 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之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自守之;启动了其在晚清时代最为人侧目的“人的启蒙”的大幕 服从.人人皆主权者,人人皆服从者。夫如是,斯谓之完全成立之 二、梁启超对新“人学”思想的把脉 国 ”[11410梁启超进一步明确爱国的具体内容,即国家包括土地. 作者简介:1陈焱(1982一)男,贵州仁怀人,江南大学人文学院2010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方向:中西文学与文化 比较研究。导师:肖向东先生。 民气.凝聚民力.拯救国家有着极为重要的启蒙意义。 梁启超为国民树立了新的国家思想.同时也清楚地认识到启 蒙国民真正改变1日有的国家观念进而建立新的国家意识很难.他 说:“所最难变者,则知有一己而不知有国家之一弊,深中於人心 也” [ l666这里.梁启超首先要改变的是国民对于国家的无知,不 知国家是国民所共有的麻木思想.启蒙民众认识到“国”与“己” 的关系,他说:“夫国也者,何物也?有土地,有人民,以居于其土 2肖向东(1958一)男,湖南衡阳人,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中西文学与文化比较研究。 34 包括人民.包括国民对于国家的所有权等,这是对两千多年封建 罔利.固不可也。爱惜身名,仍不可也”,[14125而臣民要知道,“国也 以一家一姓之私产占有国家.占有人民,剥夺人民权利的巨 者。吾之国也,吾爱之,不能坐视其亡而不救”。[14127国家的强大, 大冲击 他这种新的国家观念和权利思想,把爱国精神从思想层 是每一个国民力量的结晶,是每个国民之福,国家要广开民智, 面推向权利层面.并以此激励国民公益心,激发国民的爱国心, 培育民德.才有强大的民力.只有强大了国家才能于世界民 激起国民救国的信心.启蒙国民把救国与争取权利结合起来。这 族之林 有一种爱国精神表现为杀身成仁之志,即一种尚武之 种启蒙思想.不仅是反封建的.也是反殖民侵略的,是国民 风。梁启超说:“尚武之风,由人民的爱国心与自爱心,两者和合 得以自南.国家得以自由的时代新思想。 而成也” [11357任何时代、任何民族,只要不想沦为别国的奴隶,不 三.梁启超“人学”思想中的爱国启蒙 想消失在世界民族之林.每个国民都要英勇无惧地维护自己的 梁启超说中国人“爱国心之薄弱。实为积弱之最大根源”,[114” 国家主人的地位、权利,践行爱国的责任、义务,要有知耻之心, 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一盘散沙的深层原因.他诊断了民病所 要有公耻之心.有与国家共荣辱之心.这是作为一个国民的资 在.为时代中国开出了救国“药方”.他说:“今日欲改造我国家, 格 梁启超批判了“六类旁观者”,?警示国民把爱国精神内化,形 终不得不于民智民德民力三者有所培养”.[11974他明确指出了以 成一种公权思想,他指出:“故有特识而真爱国者,惟以民权之能 培养“新国民”来改造国家.只有具有时代新思想,新人格的国民 伸与否为重,而不以君位之属于谁氏之为重”。[11424梁启超以“新 才能改造国家.这种“民”和“国家”的关系是前所未有的,是全新 民”说和“人的启蒙”作为其建构国家意识的支撑.极为明确地表 的人民观。这种“新民”具有不同于奴隶的新道德:具有了合群之 达了其潜在的爱国精神.秉承梁启超爱国精神的优秀传统.注入 德.自由之德,之德,爱国之德等,是一面革新了的“人学旗 新的时代“血液”.对于今天五十六个民族的华夏大家庭来说.仍 帜” 历史赋予梁启超审视国民的新视角.他以爱国心团结那时 然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以“民族自信”和“民权”为重。以爱 代积极探索国家建设的人.其思想像一股清风吹进窒息的暗室. 国精神团结各民族人民共同建设新的国家.是民族自强以及走 激励了内忧外患中的国民 向繁荣昌盛的重要思想之途.是构建强大的民族复兴力量的重 梁启超提出的新“国民”与“国家”之关系.把个人与国家存 要保障。由此而说,梁启超的“新民”思想与“国家”理念在今天仍 亡紧密地联系起来.国民不再是奴隶,而是国家的一分子;面对 然不失其鲜活的现实意义 国家的兴衰,国民不再是“旁观者”,[11u4而是“天下兴亡,匹夫有 注释: 责”的当事人:国事不再是与秦人说吴越肥瘠与己无关的他人之 ①周建波.洋务运动与中国早期现代化思想『M1.济南:山东人民出 事.而是国荣俱荣,国耻皆耻之事。这种新的爱国精神很重要,人 版社.2001:284 无爱国心,就不会救国于危难之中;人无爱国心,就不会抛头颅、 所谓“社会动员”.即将一国之内的有限资源充分调动起来. 洒热血地抵御外敌的侵略。梁启超说:“如诚有爱国之心.自能思 集中使用到最为关键的部门. 量某种某种科学。是国家不可缺的,自不得不去研究之。又能思 ②混沌派,为我派,呜呼派。笑骂派,暴弃派,待时派六派.张品兴主 量某种某种事项。是国家必当行的.自不得不去调查之。研究也 编.梁启超全集『M].北京出版社,1999:444—446 调查也.皆从爱国心之一源所流出也。”[q15o7这种把爱国心内化为 参考文献: 一种自身修养的精神向导.是每一个时代都不可或缺的.把爱国 『11张品兴.梁启超全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之心化为具体的实际行动,做到知行合一.才是真正的爱国。爱 『21罗检秋.梁启超心语『M1.岳麓书社出版发行,1999,8 国精神要与时俱进.要在时代的潮流中去其糟粕.承其精华.并 『31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政治史研究室,河北师范大学历 且注入时代的新精神 国家,需要所有的国民发挥个人才智.集 史文化院.晚清改革与社会变迁『M1.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众人智慧,才能强大精神.雄厚物质.强盛国力。国民或居庙堂之 2009,10 上,或处江湖之远,不管身居何所,都应心怀国家。梁启超说:“大 『4]胡建.现代性价值的近代追索——中国近代的现代思想史『M]. 臣既以身许国,则但当计国民之利害,不当计一身之利害.营私 上海:上海人民出社.2008 (上接第39页)“(他)一看,独角兽把鹿拖走了。” 此文献中一P,一ip/一i p,一uD等附加成分是构成副动词的主要的 参考文献: 形式。 [1]耿世民.乌古斯可汗的传说(汉文)[M].乌鲁木齐:人民出 2.加附加成分一a/一a/_n,-ya/-y/i。例如: 版社.1980 o§ul qiz anda Y kSrtlkltlg ardi kim kuls ̄,kSk t ̄ngri k [2]耿世民,吐尔逊・阿尤甫等.乌古斯可汗的传说(维吾尔文)[M]. nla turur:Y(i)Y lasa,kSk tfingri Y( )Y laya turur.(59—62) 乌鲁木齐:人民出版社.1980 “这少女如此的美丽,倘若她要是笑的话,蓝天也要笑;倘若 [3]李经纬等.高昌回鹘文献语言研究[姗.乌鲁木齐:大学出版 她要是哭的话,蓝天也要哭。” 社.2003 此文献中还出现构成副动词的附加成分一Y(只出现一次),其 [4]牛汝极.维吾尔古文字与古文献导论[M].乌鲁木齐:人民出 他回鹘文献中此形式没有出现过。但是,现代维吾尔语中有构成副 版社.1997 动词的一y附加成分。例如: [5]耿世民,阿布都热西提・亚库甫.鄂尔浑一叶尼塞碑铭语言研究 talay turur一被占领;第一个词是“tala-抢夺”的副动词形式。 [M].鸟鲁木齐:大学出版社.1999 四、结语 [6]牛汝极.阿尔泰文明与人文西域[M].乌鲁木齐:大学出版 在动名词方面,此文献中附加成分一Yu/-gu形式出现的最多, 社.2003 是主要构成动名词的形式。除此之外,此文献中动名词的一§/-1l§ [7]胡振华等.高昌馆杂字[M].北京:民族出版社 形式的出现说明此时期已经形成现代维吾尔语的一些语法特点。 [83张铁山.回鹘文献语言的结构与特点[M].北京:民族大学出 在形容词方面,此文献中其他回鹘文献语言中常见的形动词附加成 版社.2005 分一i y ma/一ig 和一da芒i/一d i没有出现,可以说现代维吾尔语 [9]克依木・米吉提.试论《乌古斯可汗传说》语言的一些特征[J]. 中主要的形动词附加成此文献中已经开始显现出来 在副动词方 社会科学研究(维文版).1997,(1) 面,此文献中一P,一ip/一ip,一up等附加成分是构成副动词的主要的 [io]阿不都克热木・热合曼.有关乌古斯可汗和乌古斯的新的讨论 形式。 [J].大学学报(维文版).1981,(3) 3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