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O 重庆医学2017年6月第46卷第18期 指标,同样本研究也证实了ET一1在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 意义。 素、可溶性瘦素受体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3水平 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 (22):2676-2680. 为了进一步探讨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风险事件的危险因 素,本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了l临床因素与患者心脑 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Periostin、VEGF、ET- 1、MAP与心脑血管事件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提示Periostin、 VEGF、ET-1、MAP是高血压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随着高血压颈动脉病变程度的增加,Periostin、 VEGF、E3"-1水平升高,Periostin、VEGF、E1"-1是高血压心脑 血管事件的独立风险因素。但本研究样本量小,回顾性研究本 身具有局限性,关于Periostin、VEGF、ET-1与心脑血管事件 的关系,仍需要更多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来证实。 参考文献 [8]王泽彬,梁剑波,詹俊琳.Fetuin—A对腹膜透析患者颈动 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 报,2O10,16(17):2073—2076. E9]吴岚,孙景辉,张春艳,等.扩张型心肌病患儿血清perios— tin蛋白的检测及意义I-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 29(22):1734-1736. [10]韩玮,於四军,罗建平,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 SCD40L、Periostin、IMA、PAI一1水平改变以及心功能的 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14):1377— 1380. [11]王智,龚艳君,邱林,等.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 [1]王继萍,童岚,李修英,等.高血压伴肥胖患者血清脂联素 水平与左心室肥厚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中华老年 医学杂志,2012,31(11):963—966. 架植入前后血浆骨膜蛋白水平的变化EJ].中国现代医学 杂志,2O15,25(25):53-57. E12]许哲,徐细平.VEGF浓度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 脉狭窄程度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10,5(2): 25—26. [2]张建明,朱锋,牟华明,等.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peri— ostin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 (2O):5114—5115. [13]王建康,杨向军,赵欣,等.血清游离氨基酸及VEGF与 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刀.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20(6): 744—746. [3]李恩,孙利强,刘宗芳,等.瑞舒伐他汀对大鼠心肌梗死后 活性氧物质产生及骨膜蛋白和心肌营养素表达的影响 I-J].中国循环杂志,2014,29(10):823—827. E14]王媛嫒,马洪俊,王玉平,等.ET-1及TXA2水平的变化 [4]罗勇,林少华,黄权.脑膜瘤内的血管分布和血管生成与 HIF-la、VEGF的关系E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3,12 (1):68—71. 及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J].海南医学, 2013,24(24):3607—3609. E15]张丽,张春玲,丛祥凤,等,N末端B型钠尿肽原和大内皮 素一1对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作用及其与心血管病关 [5]吕经纬,谭谦.VEGF,bFGF浓度梯度对猪血管内皮细 胞,成纤维细胞增殖移行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 2016,33(2):279—283. 系的研究l-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3O(11):1237一 】241. [6]耿慧,韩忠书,张静,等.血红素氧合酶一1与动脉粥样硬化 和高血压的关系[J].医学与哲学,2013,34(20):52—54. (收稿日期:2017-01—17修回日期:2017-03—16) [7]胡迪聃,徐彤彤,王文艳,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瘦 ・经验交流・doi:10.3969/j.issn.1671—8348.2017.18.039 右美托咪定对AECOPD并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的临床观察 耿峰,喻莉△,张远超,刘伟,廖仕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摘要] 目的430014)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该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AECOPD并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48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 (右美托咪定治疗)和对照组(咪达唑仑治疗),每组24例。记录两组患者镇静开始时和2 h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 率、气道峰压(Paw)、动脉血氧饱和度(Sao )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在镇静治疗过程中芬太尼用量、停止镇静治疗后唤醒时间、机 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以及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分别使用右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均能达到满 意的镇静效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停药后唤醒时问短,可明显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 院时间(Pd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AE— cOPD并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治疗效果满意,治疗过程中易唤醒、无呼吸抑制,可缩短拔管时间、改善预后,是较理想的镇静剂。 [关键词]右美托咪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镇静 [中图分类号]R97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348(2017)18—2560—03 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 机械通气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 作者简介:耿峰(1981一),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危重症医学的研究。 通信作者,E-mail:Yuli641006@sina.corn。 重庆医学2017年6月第46卷第18期 ease,AEC0PD)患者的治疗,其能有效帮助患者克服气道阻 力、缓解呼吸肌疲劳和降低肺顺应性,从而改善AECOPD患者 2561 1.2.2镇痛镇静治疗 48例患者均使用芬太尼静脉泵人镇 痛。两组患者在机械通气前、后分别予以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 仑行诱导插管及维持镇静。镇静方法:观察组先给予右美托咪 定负荷量1.00 vg/kg,连续输注10 min,然后以0.20~0.60 的预后_1]。机械通气患者对气管内插管的不耐受、人机抵抗以 及过度的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均可导致强烈的应激反应,甚 至危及生命安全,临床工作中对机械通气患者实施适当的镇静 镇痛治疗是病情和伦理所需要_2]。本研究主要探讨右美托咪 定对AECOPD并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现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g・kg ・h 静脉泵入维持;对照组先给予咪达唑仑,负荷 剂量0.06 mg/kg,再以0.O4~O.20 mg・kg ・h 静脉泵人 维持。两组患者均保持镇静深度为Ramsay评分3~4分。每 天早上7.00—9.00暂停泵入全部镇静、镇痛药物,实施晨间唤 醒,判断患者的意识状况。 1.2.3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患者镇静治疗开始时(T。)、2 1.1一般资料 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收集 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AECOPD h后(T )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气 道峰压(Paw)、动脉血氧饱和度(SaO )的变化。(2)记录两组 并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48例;排除意识障碍、应用肌松剂 或肝、肾功能明显受损患者。将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 组(观察组)和咪达唑仑镇静治疗组(对照组),每组24例。观 患者在镇静治疗过程中芬太尼用量、停止镇静治疗后唤醒时 间、机械通气和ICU住院时间。(3)统计两组患者镇静治疗过 察组:男14例,女1O例;年龄(68.03±7.52)岁,体质量 (71.08±6.42)kg,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 PACHEⅡ)为(19.12±4.24)分。对照组:男13例,女11例; 程中心血管不良事件[低血压(MAP<65 mm Hg)、心率增快 (>120次/分)、心率过缓(<4O次/分)]发生率。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 ±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 示,组间比较采用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年龄(64.06±8.74)岁,体质量(67.33士7.91)kg,APACHEⅡ 评分(18.76±5.42)分;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 学意义(P>0.05)。本研究所有治疗方案及风险均如实告知 患者或委托人,并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给医院伦理委员会备 案、批准。 1.2方法 2.1两组患者镇静治疗前、后的临床监测指标比较 两组患 者镇静治疗前的HR、MAP、RR、Paw、SaOz水平比较,差异均 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比较,T 时,两组患者的 HR、RR、Paw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SaOz均有明显 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 的 HR、RR下降更明显(P<0.05),见表1。 1.2.1基本治疗 48例患者入院后均按AECOPD诊疗常规 给予氧疗、积极控制肺部感染、促进痰液排出、解除气道痉挛、 纠正呼吸衰竭等治疗;若常规治疗后呼吸衰竭无法纠正,及时 经口气管插管予以机械通气,病情稳定后尽早脱机拔管。 表1 两组患者镇静治疗前、后HR、MAP等水平比较( ±s, 一24) a:P<0.05,与本组T。时比较; :P<0.05,与对照组Tl时比较。 2.2两组患者镇静治疗中临床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 察组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停止镇静治疗后唤醒时间、ICU住 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减少(P<0.05),见表2。 疗过程中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O.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 )。 一24] 表2 两组患者镇静治疗中临床指标比较( ±s, 一24) 3讨 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 2.3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镇静治 疾病之一,此类患者常在感染急性加重基础上合并呼吸衰竭; 2562 重庆医学2017年6月第46卷第18期 程中易唤醒、无呼吸抑制,是AEC0PD患者较理想的镇静药 物。但该类患者在机械通气过程中亦会被谵妄、制动及感染等 有创机械通气可改善AECOPD患者的通气和氧供,有效纠正 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 ]。清醒患者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时,由于其基础疾病的困扰、身体的疼痛不适、精神上的焦虑紧 张、医疗环境的恶性刺激等多种因素造成生理和心理的巨大痛 苦;患者表现出烦躁、不配合治疗、人机对抗,代谢及能量消耗 增加;治疗过程中呼吸机改善通气的难度加大,发生气压伤的 问题困扰,如何合理使用镇痛、镇静剂,减少上述不良反应的发 生,是临床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 参考文献 [1]江伟,杜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有创机械通气 风险增高;甚至出现患者自行拔管,直接危及生命安全[4]。因 此,如何能够有效、快速地实施镇静镇痛治疗是顺利进行机械 通气的重要保障。 策略[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4,37(8):633—635. [2]张春玲,张伟华,张秀丽.右美托咪定在感染诱发的慢性 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早期肺性脑病患者中的镇静 右美托咪定是一种高选择性n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1999年由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生产,2009年在我国正式 上市;其通过作用于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的az肾上腺素 能受体,可以产生镇静、镇痛、抗焦虑、抑制交感神经活性等临 床效果lc]。前期临床试验证实,右美托咪定的半衰期仅为6 min,清除半衰期约为2 h,因此应用时具有起效迅速、代谢快、 I临床可控性强的特点[6]。 疗效观察[J/CD].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2Ol4,8(2):263-266. [33张远超,喻莉,耿峰,等.右美托咪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行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观察[J].中华实 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6,30(12):1242—1244. r4]gee SH,Kim N,Lee CY,et a1.Effects of dexmedetomi— dine on oxygenation and lung mechanics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undergo— ing lung cancer surgery:a prospective randomised double— 本研究结果显示,右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均能达到预期的 Ramsay评分水平,但右美托咪定的优势在于达到有效镇静水 平的同时,对呼吸无明显抑制,可随时在刺激情况下唤醒患者; 有助于缩短带气管插管时间,减轻呼吸道并发症,减少ICU住 院时间。作为镇静药物的经典代表,咪达唑仑与右美托咪啶的 镇静、催眠作用机制完全不同,咪达唑仑通过激活.y氨基丁酸 (r-GABA)系统产生镇静催眠作用,而右美托咪啶通过作用于 脑干的蓝斑区az受体启动内源性睡眠机制起到催眠镇静作 用 ;因此右美托咪定可使患者能产生一种类似于正常睡眠的 镇静状态,更易被唤醒,唤醒后可与医护进行交流合作。 blinded trial[J].Eur J Anaesthesiol,2015,33(4):275— 282. r5]Xue FS,Liao X,Yuan YJ.Medications for sedation in pa— tients with prolonged mechanical ventilation[J].JAMA, 2012,307(24):2587—2588. E6]宋瑞霞,李俊艳,董晨明,等.右美托咪定在ICU机械通气 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 学,2015,27(10):836—840. r7]Akob SM,Ruokonen E,Grounds RM,et a1.Dexmedeto— midine VS midazolam or propofol for sedation during pro— longed mechanical ventilation:two randomized controlled 与苯二氮卓类药物不同之处在于,右美托咪定可通过激动 脑于、脊髓的 。受体导致神经细胞超极化,而抑制感觉神经递 质(如P物质)的释放,起到中枢镇痛作用。右美托咪定可减 少机械通气患者阿片类药物用量并延长镇痛时间,观察组的芬 太尼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但单独使用右美托咪定时镇痛作用 不足l_8],良好的镇痛仍是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的基础。 尽管本研究中观察到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均能维 持在可接受的安全范围内,通过及时减少右美托咪定用量、加 trials[J].JAMA,2012,307(11):1151—1160. [8]Oto J,Yamamoto K,Koike S,et a1.Sleep quality of mechani— 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 sedated with dexmedetomidine[J].In tensive Care Med,2012,38(12):1982—1989. [9]Constantin JM,Momon A,Mantz J,et a1.Efficacy and safety of sedation with dexmedetomidine in critical care patients: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快输液或(和)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处理后均能好转。临床医务 人员仍需警惕右美托咪啶对心脏的双相调节作用,早期该药物 通过激活外周血管平滑肌细胞突触后a B受体导致血管收缩、 血压短暂的升高;后期当药物通过血脑屏障作用于心血管调节 中枢,降低循环中儿茶酚胺的含量及外周神经节神经递质的传 递,降低交感神经紧张度,增强迷走神经冲动,可造成患者血压 下降和心动过缓 。 -IJ].Anaesth Crit Care Pain Med,2015,35(1):7-15. [1O]黎毅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通气过程中镇 痛和镇静的治疗与安全性[J].中华内科杂志,2011,50 (10):817—819. 综上所述,右美托咪定兼具镇静与镇痛作用,临床应用过 (收稿日期:2017-Ol一12修回日期:2017-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