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校训现状分析及其重构的文化思考 姜倩任顺元 浙江杭州 3100181 (浙江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178—02 摘要:校训是一所学校独立思想和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反 映■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所具有的特质。大学校训是大学文化的 灵魂,指导着师生的行为规范并向世人诠释着自身的精神内涵 饵前我国大学校训的现状是令人鼓舞酌.但仍有部分大学校训 存在着风格雷同、缺乏特色等问题,笔者对此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与思考 并从价值理念、走学本身内在潜质、与时俱进、借 鉴国外经验等几个文化角度对大学校训重构提出了若 干建设 性的建议 关键词:校训现状 问题成因文化重构 曩 l l。 。 。 。 一 一。 ¨。 。0。。l 大学校训是大学办学理念和办学宗旨的高度概括。作为一 种无形的力量.校训对内影响着师生的行为规范.引领着学校的 办学思路与方向。对外则作用于社会文明.彰显大学精神。促进 关重要 在与时俱进的今天.各大学更要注意在继承优秀文化的 同时如何丰富校训的发展 一富知识和较高德行的优秀老师。然而,一些大学标榜的校训与其 实际却大相径庭。有的师范学校虽然也以培养合格的师范生为 口号,其实质却是综合性的大学,各种专业不断涌现.早已丧失 2.大学校训问题的原因分析 社会的积极发展。因此.一所大学校训的优劣对其自身的发展至 了最初的办学宗旨 大学校训存在的这些问题.有其主客观原因.但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文化的隔离。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历史文 明积淀了大量丰富的文化传统。大学文化作为以大学为载体的、 、大学校训现状分析 1.大学校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不可否认.我国部分大学校训堪称经典.充分体现了大学的 办学宗旨与文化内涵.如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浙 特殊的文化形式.与整个中国文化紧密相关 比如清华大学的校 江大学的“求是、创新”,等等 但是,作为一种精神存在和文化现 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取材于《易经》上乾坤二卦辞:“天行健, 象.也并非尽善尽美的 有不少大学的校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 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二卦辞本意 不足 不少文献资料都表明.大学校训主要存在如下一些突出问 题 为:天(自然)的运动刚劲强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奋发 图强;大地的气势和顺厚实,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厚德载 (1)风格雷同、缺乏特色 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 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基本精神.要求以博大的胸怀包容万 历史背景.因此其存在就有异于其他大学。其校训也应该各具风 物。这句话阐释了古代先贤对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的哲 格,各有千秋.具备鲜明的个性和文化特质。然而,不少大学的校 学理解,并将“君子”作为自我修养的最高目标。但是.现在有些 训千入一面,虽然对仗工整,涵义丰富,却形式雷同,有的甚至文 大学校训隔离了传统的文化.他们没有认真研究自己学校发展 字都雷同 比如很多大学的校训都喜用“严谨求实团结创新”.虽 的历史及其学校所经历的那个年代的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还 然顺序有些变化.但其实质相同。查阅这些大学的办学历史与学 自以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因此。他们不可能积极汲取历史文 校性质其实是差异十分明显的.可是他们却几乎用了同一个校 化的精华.更没有像清华大学这样汲取传统文化丰富自己学校 训.完全没有彰显出大学自身的特色和文化韵致。如果隐去具体 的校训。有的学校虽然也传承了自己学校的校训,但只是文字的 的大学名去审视评判这些校训.不仅难以感受各个学校独特的 传承.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还有旧中国的烙印。比如有的大学依然 气质.甚至对这所大学的具体培养目标都无法得知。 (2)追逐时尚、内容浅薄。校训是一所大学优秀历史文化的 用新民、扶贫民等等一些用词.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传承而是另 一种传统文化的隔离。真正的文化传承是像上述清华大学那样 结晶.凝结着大学文人的哲学思考与理想追求。优秀的校训必然 追求校训的历史与现实的融合 (2)制定者的局限性。校训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和制 是其文化精华的高度概括.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历经岁月的沧桑 而生命长青..像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一些名校 定者有着莫大的关系。制定者视域不宽、视野不高,把主要精力 的校训,在历史的流沙中岿然不动,风霜愈多风骨弥坚。百年来 放在疲于应付日常事务.或专注于自己的学科领域.也有一些大 学的领导在制定校训时并没有充分发动师生员工集思广益.他们 青 他们不会因为一个时代的结束而终结.也不会因为社会变迁 脱离群众.只找一部分“精英”闭门造车。这样就导致了校训缺乏 而轻易改变..遗憾的是.不少大学却做不到这一点,他们一味地 群众的认同感,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别想去指引办学方向和 一如既往地展现着自己的魅力与特色.岁月愈久生命反而愈年 追逐时尚.附庸风雅,摒弃了自身最初的办学理念与办学宗旨。 规范师生行为了 其实.校训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学校管理者 也有的大学为了哗众取宠.将一些时尚流行的口号强行加入到 的文化素养和管理理念.如果制定者本身缺乏特立独行的鲜明个 校训中.使原本展现自身历史特色的校训变成了政治1:3号的标 性和坚韧笃行的事业心.那么校训也难免会受到外界影响,变得 人云亦云,缺乏个性。 签。 (3)表里不一、缺乏认同 校训本是指导师生行为规范的价 (3)学校定位不明。学校定位是指一所学校办学方向、角色 值观和准则 具有不同办学方向与办学宗旨的大学就有与己相 定位、特色所在的办学理想和价值追求。当前大学校训中普遍存 匹配的区别于其他大学的校训 比如说北京师范大学旨在培养 在的一个问题是.不管是综合类大学、还是理工类大学、语言类大 农林类大学.都在一味追求培养所谓的通才,而忽略了培养特 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校训就 学、不能突出自己优势和特色的定位, 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短短八个字.言简意赅却内涵深邃,对 定人才的宗旨。这种定位模糊、学校的定位、特色与宗旨用最朴实的语言表现得淋漓尽致。并且 难怪校训会出现大量的雷同现象。《人民日报》曾载文:“最近,一 白建校以来一直秉持着这个宗旨.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批具有丰 项针对国内256所高校的调查显示.高校校训同质化、标语化现 作者简介:姜倩,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