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流淌在作业中爱

流淌在作业中爱

来源:锐游网


流淌在作业中的爱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师是创造真善美活人的艺术雕塑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任何一项教学环节都忽视不得。这里我要谈的是:巧用作业批改拉近师生感情。在以往的作业批改中,教师只是简单地在本子上标上“√”“×”,评上一个潇洒的“优”“良”就算完事。太多的作业评语刻板教条,情感贫乏,没有感染力。甚至不少评语严重缺乏人道精神,缺少了人情味。这样的批语很难得到学生的重视,起不到师生之间心灵对话的作用,更无法做到借此拉近师生情感。那么,这样才能利用作业批改这一环节拉近师生情感而让教育放射出人性之光呢?

一、教师兢兢业业是作业批改“阳光雨露”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教师作业批改及时,学生才会及时做作业;教师作业批改认真,学生才会认真做作业;教师批改符号优美,学生的作业才会整洁;教师的评语热情温馨,学生做作业的情绪才会积极主动。

学生做了作业,不管优劣,都要一个交代,真诚地点评几句。话不在多,在于引起学生共鸣。在学生作业的字里行间,跳动着学生热切的目光,闪现着学生思维的火花,折射着学生的情绪体验,老师在他们的作业本上写上你的赞赏,写上你的感受,写上你的鼓励,写上你的教诲,写上你的批判……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对你也

写上类似的话语。这时候的作业本,简直就成了师生沟通思想、交流感情、探讨生活、教学相长的工具。这时,学生每天都盼望着把作业本交给你,盼望着作业本发下来;老师也盼望着今早地收到作业本,尽快地把作业班发下去。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的感情得到了升华,学生想着你,也就喜欢着你教的学科了。 二、带着微笑,欣赏孩子们的作业

我常常看到教师批改作业时,拿着红笔,一脸怒气,在学生作业本上气狠狠地划着红红的叉号;或者把那个不争气的学生叫来,劈头盖脸地训斥着,这样的情形日复一日地被许多老师重复着,学生又能怎样呢?我们为什么不能换一种方式,从高高的讲台上走进学生,最好是蹲下身来,怀着可贵的尊敬去欣赏学生,每天去发现学生的一个优点呢?这样,你的心灵总是会被惊喜、欣慰所填充,如同为鲜花盛开而欢欣鼓舞。

三、多样批改是作业批改的“源头活水”

每个学生都是有个性的,每个学生的答案都是丰富多彩的,作为教师,评价学生的答案应该是多维的,评价形式也应该多样化。 1、“星”级鼓励。刚进小学的低年级学生,书写不认真,作业错误明显。针对这样的情况,在作业批改中,我们十分重视“★”的作用,以此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我们用一星表示清楚,用二星表示清楚、正确,用三星表示不仅清楚、正确而且漂亮。即使学生的作业出现错误,我们也不打“×”,不全盘否定,学生订正后再打“√”。这样一来,小朋友每次作业都十分认真,从而有效地

提高了作业质量。 2、简笔画激励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经常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简笔画作为作业的评价方式之一。比如作业认真仔细的孩子,奖励一只小蜜蜂,字迹漂亮的画一个大拇指或一个微笑的脸谱。为了防止孩子们厌倦,我们变换着物品评价,如画梨、画小鱼、画小树等这种批改作业的形式幽默诙谐,学生很喜欢也从情感上易于接受。 3、巧用“?”

如果发现学生整道题的答案不对或出现的错处较多,我们就在这题上画个打问号;若只是个别的地方写错了,就在出现问题位置上画个小问号。“?”表示着老师对学生的一种期待,当他拿到作业本,看到了问号就会自觉地细心检查,发现错误然后改过来。改对了的,就奖给他一个“√”饱含着对学生的鼓励、赞扬和提醒。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评语交流

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发展,从内心深处赞赏、欣赏每一位学生,与之建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每个学生把作业当作与教师交流的机会,获得一种自我满足与成功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着尊重、信任、友爱和鼓励。

我们经常用短语对学生进行鼓励。对于既正确又漂亮的作业,

我们采用夸奖式的,如:好!棒极了!你的作业,老师真爱看;对于有独特见解的作业,我们的评语是:你与众不同的见解,真让人耳目一新。这真是奇思妙想,棒极了!对于进步快的作业,我们采用鼓励方式的,如:你的字进步好快呀,真了不起!对于聪明的小马虎的评语是:方法很好,仔细查一查,看问题出在哪里?希望你告别粗心,与细心交朋友。对于出现错误的作业,我们采用惋惜的语气,如:真可惜,要不是这一点,那三颗星肯定和你交朋友了!对于不够认真的作业,我们则采用督促式的,如:这是你的字? 综上所述,教师批改作业应倡导人性化,应对学生有一份爱心。有了这份爱心,就会多给学生一份鼓励,多给学生一份自尊,多给学生一份自信,作业批改成了师生共建的一个情感家园,让我们真诚地走进这个家园,生命一定会收获甸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