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锦绣壮乡》教案
课时:4课时 教学重点:
1、了解道壮族人民的服饰和生活环境,以及他们在绘画、纺织等方面的艺术特点,在观察中能够发现作品中的色彩特点和巧妙利用几何图案表现的民族风格。
2、学生通过绘画、制作、表演等艺术活动中,抒发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和家乡的热爱。
教学难点:
感受壮族人民的生活,让学生通过绘画、制作、表演等艺术活动中,抒发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和家乡的热爱。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图片的欣赏,知道壮族人民的服饰和生活环境,了解他们在绘画、纺织等方面的艺术特点,在观察中能够发现作品中的色彩特点和巧妙利用几何图案表现的民族风格。
2、学生通过聆听故事、欣赏壮族歌舞,感受壮族人民丰富的情感,在游戏中了解壮族山歌的对唱形式和扁担舞的节奏特点,加深对壮乡的感性认识。 3、学生在绘画、制作、表演等艺术活动中,感受壮族人民的生活,抒发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和家乡的热爱。
二、教学准备:
1、有关壮族的资料图片(壮锦、面具、节日、服饰)、桂林风光片和资料、壮族民歌的录音带或VCD光盘、壮族舞蹈扁担舞VCD光盘、蜂鼓图片和音乐带。
2、美术材料和工具:油画棒、彩色水笔、毛笔、水粉色、透明水色(或彩色水笔水——、图画纸、宣纸)。
第一、二教时 三、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A、师生问好歌,“小朋友你好,你好你好,XXX你好!”
B、音准节奏练习:(板试)
5 1 3 5;3 5 3 1;5 3 5 3;1 3 5 3;3 5 3 1; X X;XX XX; X XX X XX;(XX X XX); ○XX ○X; ○XX ○X; ○XX ○X; ○X X;
C、根据节奏进行律动训练:脚(踏、点步);手(1~8簇腰;2~8拍手;3~8空心双拳上摆;4~8双手顺风旗);
2、导入新课:听《一幅壮锦》的故事。 3、根据故事,看图,请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壮锦是壮族妇女独创的手工艺品,色泽鲜艳,坚固耐用,如:被面、台布、背带、围裙、手提包。
4、让我们先来听一首壮族的歌曲:《柚子龙眼棵棵甜》 5、教师示范唱歌曲;
6、教唱歌曲;注意难点、重点。(略) 7、欣赏歌曲并进行歌曲律动启示 8、利用录音伴奏演唱歌曲及律动表演。
9、我们在下一课给小朋友介绍壮族、侗族、苗族,让我们唱更好听的民歌。(下课)
(一幅壮锦)
从前,在大山脚下住着一位老妈妈和她的三个儿子。老妈妈织得一手好壮锦,靠卖壮锦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有一天,老妈妈在集市上看到美丽的画,那画上有田园、房屋、花园、池塘和成群的鸡鸭牛羊。老妈妈满心欢喜,就买下这幅画。她决心把画上那美丽的村庄织成一幅壮锦。
老妈妈不分昼夜地织锦,松油灯把眼睛都熏坏了。眼泪淌上了锦上,老妈妈就在上面织成小河和池塘。鲜血滴在了锦上,老妈妈就在上面织成太阳。一连织了三年,美丽的壮锦终于织成了。老妈妈真高兴啊!
忽然,一阵大风把壮锦卷上了天空,向东方飞去,一转眼就不见了。
老妈妈着急地对大儿子说:“快去东方寻找壮锦,那是我的命根啊!” 大儿子出发了。走了一个月,来到一个大山口,那里有一座石头,门口坐着一位老奶奶,旁边有一匹石马。
老奶奶说:“是东方太阳山的仙女把你妈妈的壮锦借去做样子了。你要去找,先要打落两颗牙齿,放在石马嘴里,等石马吃到第十颗杨梅果时,你就跨到它的背上,然后要经过咧焰熊熊的火山和漂浮冰块的大海,才能到达太阳山。如果不能坚持,就会丧命。我劝你还是不要去了,给你一盒金子,回家去吧。”
大儿子害怕了,拿了金子,跑到大城市享乐去了。
老妈妈病倒在床上,不见大儿子回来,又让二儿子去寻找。二儿子也是个贪生怕死的人,她拿了老奶奶的金子,也到大城市享乐了。
老妈妈病得骨瘦如柴,眼睛也哭瞎了。三儿子决心去把壮锦找回来。 三儿子来到大山口,见到了老奶奶。他照老奶奶的话打落了两颗牙齿,然后跨上马。他咬紧牙关,忍着疼痛,翻过了烈焰熊熊的大山,渡过了漂浮着冰块的大海,终于到达了大海对面的太阳山。
三儿子看见仙女们正在织锦,妈妈的那幅壮锦就摆在中央。三儿子说明了来意,仙女们答应织完马上就还给他。
三儿子收好壮锦,马上往回赶。他没有想到,一位红衣仙女因为喜欢壮锦中的美景,把自己的像也织到了壮锦上。
三儿子回到家里,妈妈已经奄奄一息了。他赶紧拿出壮锦,那耀眼的光彩把妈妈的眼睛都照亮了。
一阵香风吹来,老妈妈住的茂草屋不见了,只见眼前是漂亮的房子、美丽的田园,和壮锦上织的一模一样。
花园里有个红衣姑娘正在看花,原来她就是那个红衣仙女。 三儿子和美丽的仙女结了婚,从此和妈妈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
大儿子和二儿子用完了老奶奶给的金子,变成了两个叫花子。他们没脸去见妈妈和弟弟,只得到处去乞讨。
第三、四教时 一、教学过程: 1、展示欣赏作品。
2、导入新课,欣赏壮族民歌。
3、观看刘三姐的电影资料或图片,了解对歌的形式。 4、听故事《刘三姐的传说》。
5、学习打击节拍,学生尝试按照扁担舞的节奏进行打击乐演奏,可以使用自己身边容易找到的乐器,或者在课堂上利用手中的画笔杆和小水桶进行节奏型练习。
6、节选《扁担舞》片段学习和欣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