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锐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古蜀王都版面文字

古蜀王都版面文字

来源:锐游网


古蜀王都——三星堆

版面文字

1、 前言 2、 遗址概况 3、 心路历程 4、 国之重宝

青铜纵目面具:宽138厘米,高65厘米,重80公斤。两个眼球外突达16厘米,两耳宽大,被人称为“千里眼、顺风耳”与传说中蜀人的老祖宗“蚕丛”的形象接近,可能是后人铸造的祖先崇拜的神像。

青铜大立人像:通高2.62米,人像高1.72米,人像头戴高冠,身穿三层衣服,衣服上纹饰精美繁复。双手呈抱握状,不知是否拿有什么东西。人像神情肃穆,是代表拥有最高统治权的“蜀王”。 青铜神树:通高3.95米,树分三层,每层三枝,每枝上站立一鸟,树干上嵌有一龙。神树整体造型奇特,结构复杂,内涵丰富,与中国神话传说中的通天神树非常吻合。

金杖:长142厘米,直经2.3厘米,净重约500克。是用金皮包卷在木杖上制成,含金量达85%。在杖的一端刻有精美的鱼鸟纹饰。这根金杖很可能是代表古蜀国王权、神权的权杖。

玉边璋:通长54.5厘米,珍贵之处在其满身的图案。专家认为该图案表达了古蜀人对天地、自然、神灵、人世的认识。

玉牙璋:通长90.8厘米,厚仅5毫米左右。通体抛光,下端有雕

1

刻镂空的图案,它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长的玉牙璋。

5、 雄杰灵怪

戴金面罩的人头像是三星堆最引人注目的文物之一。金面罩采用金皮捶拓而成,粘贴在青铜人头像上,眼、眉处镂空。在世界考古史上,古埃及、古希腊都曾出土有金面罩,三星堆与它们之间是否有什么联系呢?这又让三星堆文化的来源再添悬念。

青铜戴冠纵目面具和纵目面具一样,可能是对蜀国第一代蜀王蚕丛“纵目”特征的一种表现。在中国上古神话中还有一个人面蛇身、掌控天地明暗的天神烛龙。据说他睁眼就是白天,闭眼便是黑夜,《山海经》中记载它 “直目正乘”,三星堆这种外凸的眼睛又会不会是对“直目”的一种表现呢?

青铜兽面冠人像 人像体态端庄、神情冷峻肃穆,两臂呈环抱状置于胸前,双手呈执握中空的手型,右手大拇指并未与其他四指扣拢,小拇指作略向外微翘状。从手形来看,似乎原来握有形制为外圆内方的礼器——琮。

青铜鸟脚人像 残高81.2厘米,穿紧身短裙,腿粗硕健壮,鸟爪强劲有力的钳住鸟头,鸟的造型极为抽象,从颈部变成蛇、龙等动物的尾巴。人像丢失的上半身哪里去了,是什么样子的?这件器物应当如何使用、在哪里用?留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青铜人身形牌饰 通高46.2厘米,形状颇似一个无头无手的人像,下有双腿,器身上满饰图案。这件文物古怪莫名,究竟应该怎样放置才是制作者与使用者的本意,让人难得其解。 6、青铜凤鸟:

2

在三星堆的出土文物中,以集群形式展现的动物造型,最引人瞩目的就是阵容强大的凤鸟一族。这些鸟造型,风格或精丽秀雅,或沉着古厚,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这件铜鸟的身体呈流畅的“S”形,羽冠就像是一排迎风招展的旌旗,双眼浑圆,喙部又长又尖,呈现出典雅庄重之美;这件傲立的小鸟身体修长,飞扬的羽翅使它看起来恍然若飞。它站立在圆座上,圆座上有4个圆孔,下端是圆箍状,估计铜鸟原来可能是套接在某件器物顶部的装饰物。

鸟与蜀族有极大的关系,几代蜀王柏灌、鱼凫、杜宇都是以鸟为名,鸟崇拜之风在古蜀可谓兴盛。有学者认为在早期的农业社会,鸟崇拜的实质是太阳及太阳神崇拜。 7、千古之谜

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历经了半个多世纪,几代人的努力。但由于相关文献记载的严重缺失,致使三星堆文化的研究中也出现了不同的学术观点的争论,下面我们来进行一次有趣的三星堆文化探秘之旅,一起来了解一下三星堆留给我们那些未解之谜!

结束语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及三星堆古蜀国的确认,证明了传说中的古蜀历史是真实可信的信史,并且为研究古蜀历史提供了大量的,重要的实物资料,改写了四川古代的历史,甚至改写了中国古代的历史!古蜀王都——三星堆,这个长江上游古代文明的源头,这个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将会永远载入人类文明的史册,永远散发出

3

璀璨夺目的光辉!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