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改进说课活动的建议doc

改进说课活动的建议doc

来源:锐游网


关于“说课”的思考

与班级文化建设问题

天津教科院 王敏勤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经过两天的共同努力,我们的第二届和谐杯说课活动就要闭幕了,非常感谢大家从全国各地不辞辛劳来参加这次活动,非常感谢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中精心承办了这次活动。从细节看管理,代表们一致反映, 北京师大天津附中在许多细节方面考虑的特别周到,比如参赛的老师有准备室,在比赛的过程中不能随意出入。来自内蒙霍林郭勒市五中的范磊校长曾多次带队参加比赛活动,她说以往比赛时观摩的随意出入,对选手的干扰很大,而这次各位选手能够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看出承办单位的领导对各项工作细节考虑的很周到。

下边我重点谈一下今后对说课活动的一些思考以及班级文化建设问题。

一、关于说课的思考

对于“七说”的说课活动,经过两年的实验,代表们提了很多建议,结合大家的建议我想可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在内容方面的改进

由原来的“七说”改为“九说”。具体说明如下:

1.增加“说目标”一项(说“教学目标”),放在“说教材、说学情”之后。

虽然现在“七说”的评价表中没有“教学目标”的要求,但事实上每个老师在说课时都说,因为“明确目标”这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但在哪个地方说,大家不统一,有的在“说教材”时说教学目标,有的在“说学情”时说教学目标,有的在“说设计”时说教学目标,由于评价表中没有明确的要求,所以大家不清楚放在什么地方说。

按理说,应该放在“说教材、说学情”之后说目标。另外,在“说教材”时我们强调渗透“课程标准”,目的是加强课标的意识,在课堂上要落实课程标准。但课程标准不仅是对“知识与能力”的要求,也有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所以放在“说教材”中仅仅体现了对“知识与能力”的要求,没有体现其他方面。对课程标准的渗透也应该放在“说目标”中。

鉴于以上理由,在“说教材、说学情”之后增加“说目标”,在说目标时首先提出课程标准的要求,然后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对学情的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提出本课的“教学目标”。

是提“教学目标”好还是“学习目标”好?这是两个概念。从教师备课的角度,应该是“教学目标”,呈现给学生时是“学习目标”,所以在这里应该是“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表述时,最好按照各科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表述。如初中数学是四维的目标——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而高中数学则是按照三维目标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而英语在基础教育阶段都是从五个方面提出要求——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所以各科表述最好按照课程标准来确立自己的教学目标。但上课呈现给学生时就是“1,2,3……”,不再分三维、四维,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2.增加“说方法”一项

有的老师提出:在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说课”活动中都要说教学方法,我们只有模式没有方法与他们不一致,参赛时吃亏。现在我们的“七说”评价表中没有明确要求“说方法”,只是要求在“说模式”时说明理论根据和操作策略。

根据“三级建模”中提出的“一模多法”的观点,在“说模式”后增加“说方法”。这样在“说模式”时只谈本门学科本种课型的教学模式,如几个教学环节,其理论根据。如何操作可在“说方法”时说。

“说方法”指的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教学方法除了一般的“讲授法”“谈话法”等,根据学科的特点,还有一些符合学科性的方法,如理化生的实验法,英语教学的任务驱动法、艺术教学的欣赏法,新课改倡导的探究法等。要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来确定。

这样就由原来的课前“七说”改为“九说”,课后“八说”改为“十说”。其实没有增加多少内容,只是比原来更具体、更细化了。

1. 说教材(教材分析)

2. 说学情(学情分析)

3. 说目标(教学目标)

4. 说模式(教学模式)

5. 说方法(教学方法)

6. 说设计(教学设计)

7. 说板书(板书设计或场地设计)

8. 说评价(课堂评价)

9. 说开发(资源开发)

10. 说得失(教学得失)

(二)说课的针对性问题

现在我们的说课由于没有学生,给人的感觉针对性不强,甚至别人的课件我也可以拿来说,在说课时要增加两个针对性。

一是学情的针对性。我们现在的“说学情”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已有的知识基础”,这主要是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而没有针对具体的学生,二是“已有的生活经验”,这里要根据学生,但要求也比较模糊。建议在说这两个方面时要根据自己学校自己所教学生的情况说,已有的知识基础除了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外,还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基础说,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说是为了更好的把握课标和教材,虽然在教材分析中要求从单元的角度分析教材,但这部分与前边哪些知识有联系,学生是否有这方面的知识基础并没有涉及,所以在这里还要分析。另外还要根据自己班的学生来谈,比如有的班基础差,虽然前边教材中学过了,但学生事实上没有掌握,甚至两极分化现象严重。一定要结合自己班的情况说。在说“已有的生活经验”时也要结合自己班的学生说,比如有的生活在城市、有的生活在农村、有的生活在草原,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一定要结合本班的学生说,后边的教学目标才有针对性。

二是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的针对性。现在有的老师前边说的“教学模式”与后边的“教学设计”没有必然的联系,给人的感觉是两张皮。但有的老师结合的很好,如昨天大会展示的北师大天津附中的房灵勇老师,他在说高中通用技术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的关系联系很密切,虽然二者在表述上并不完全一样,但前后是有联系的,并不是两张皮。我们不要求教学模式的教学环节与教学设计的教学环节一一对应,但教学设计应该根据教学模式,如果不是这样前边的教学模式就形同虚设。

三、关于演讲的语言问题

有的老师在演讲时语速过快,或者整个过程一个语速下来,虽然从整个过程来看很流利,但有的老师反映对教学的设计反应不过来,没有给观众消化、思考的空间。说课是一种教研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演讲比赛,每个环节应该给大家讲清楚,让大家知道这节课怎么上。所以在演讲时语言通常不宜太快,要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重点的地方要语速放慢。另外在“说设计”时可以有适当的“课堂语言”,就是如何对学生说话,有的艺术老师还有适当的示范表演等。

二、关于班级文化的建设

这次我们参观了北京师大天津附中的学校文化与办学特色,大家都深有感慨,这所学校确实做到了高质量、有品味。现在各学校文化的建设主要靠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社团活动来落实。现在还要注意班级文化的建设。

这次参加会议的有很多学校领导,很多老师也是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文化,或者从班级文化的角度做好班主任工作,是提升学校办学品味的重要问题,也是落实学校文化与办学特色的重

要问题。

没有班级文化的建设,学校文化就难以落到实处,上周末在山东省诸城市实验小学参观了他们的班级文化,很受启发,每个班都选定一个文化主题制作班级名片,如雁行阁、葵花苑、养正轩等,围绕这一主题,有班徽、班训、班风、班歌。一般的班歌是套用一首流行歌曲,而他们每个班的班歌是自己作词作曲的。

围绕班级文化建设,每个班主任还开发了班级课程。

如一年级一班王淑秀老师的《诵读经典,幸福人生”课程规划。

如褚金霞老师的养正教育实施方案

围绕班级文化建设问题,我们初步计划明年暑假在青岛市黄岛区举办“我的文化我的班”班主任演讲比赛,与“我的模式我的课”形成系列活动。其内容主要包括:

1.班级核心价值理念及其解读,如褚金霞老师提出的“养正教育”, 她把养正内涵归纳为“健康、规矩、尽责、诚信、感恩、友善、谦让、沟通、自信、勤俭”10种养正美德。

2.围绕核心价值建立的班级名片

班级名片包括:班徽、班训、班风、班歌等。

3.班级发展愿景和预期效果:几年后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4.落实这一核心价值理念的具体措施,包括:班级环境文化的建设(如班级名片、黑板报、宣传栏、图书角等都要围绕核心理念布置)、班级制度的建设(如“养正星”“雁行星”,要体现班级特色)、行为文化的建设,(如“养正操”“雁行操”、唱班歌,一日常规等),班级课程文化的建设,围绕核心价值理念设立的班级课程(如褚金霞老师编写的养正歌谣、古今优秀人物的养正事迹、学生在上课、课下、活动、校外的养正行为等),班级网络文化的建设(如班级博客、主题帖等)

5.实施班级文化取得的效果。

说明实施班级文化建设的效果。

我回去后要制定这方面的评价标准,并在几个学校进行实验,然后推广。

总之,通过这次会议,我们获得了更多的信息,结交了更多的朋友,受到了很多启发。比赛仅仅是一种形式,通过比赛,我们可以学习别人好的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学校管理水平。

最后,让我们再次对承办这次会议的北京师大天津附中的全体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祝大家回程顺利,万事如意!

2014.1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