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锐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经济发展与改革的总体分析》学习心得

《中国经济发展与改革的总体分析》学习心得

来源:锐游网


目标明确、措施给力,但任务艰巨

――《中国经济发展与改革的总体分析》学习心得

2011年,面临一系列风险和严峻挑战,中国经济取得系列重大成绩,风景这边独好,出尽风头。2012年,中国面临世界经济大环境依然不景气、国际安全环境依然不稳定的局面,领海争端不断呈现,似乎有俞演俞劣危险,国内也出现了复杂多变社会矛盾,边疆问题、民族问题、分配不公问题、腐败问题等层出不穷,社会不安定因素不断增加,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也出现不同的声音和争议,“十八大”即将召开,确保政权平稳交接给我党带来较大压力和挑战。因此,2012年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不确定性陡然增加。中央政府提出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采取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等方面的果断措施,确定了7.5%增长目标,慎重谨慎。应该说确定的目标很低调,举措也很有针对性,是经过深刻深思熟虑的,只要工作能够按照这个思路抓下去,一定能够破浪前行,诸多矛盾和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但目标能否实现、任务能否完成,我想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担忧。

一、如何有效抑制地方政府追求“经济增长”的冲动。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延续了30多年的较快增长。今年,中央政府根据当前形势和改革任务,提出了7.5%的经济增长目标。应该说中央政府是理智的,符合经济运行规律,合理的增长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防止出现大起大落,过快增长会导致泡沫和通胀,也加大了资源环境的压力。但经济增长过慢与地方政府的经济诉求存在很大差异。多年的实际数据表明,中央政府确定的当年经济增长目标与实际增长目标相比都要低。现实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利益格局,会让地方政府在刺激经济增长方面积极性高涨,而在放缓速度方面会情绪低落。全国各地区域发展差异较大,作为地方政府希望经济增长越快越好,这样可以迅速做大经济蛋糕,增加财政实力,

迅速改善民生,尤其是欠发达地区,追求经济高速增长的愿望更加强烈,会不惜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千方百计扩大投资、大干快上,实现本地区经济问量的增加,这可以从各个地方政府确定的“跨越崛起”的发展主题略见一斑。如2008年发生金融危机后,中央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以应对冲击,此时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也普遍高涨,出台众多激励措施,增加投资,积极与中央政策保持跟进,在国际经济环境不利的情况下实现经济逆转。但尤此带来的后果,却是物价飞涨、产业雷同、增能增排、破坏环境,背离科学发展轨道。因此,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抑制地方政府追求经济增长冲动,确保地方与中央保持一致,走向科学发展轨道这一问题应该加以研究和解决,否则国家的宏观调控目标很难实现。中央政府应该在加大对地方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考核的同时,还应完善配套政策,有针对性的在税收等方面给予倾斜,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激励地方政府理性发展经济,真正做到科学发展。

二、如何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解决分配不公的问题。

30多年的经济增长让我们国家摆脱了贫困落后的局面,经济总量跃上全球第二,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取得辉煌成就。但国强同时,民富并没有跟上,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与国力相比差距较大,这从2011年我国居民消费率只有35.6%远低于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可以看出。而且基尼系数2010年已超过0.5,已跨入收入差距悬殊行列,财富分配非常不均,加上社会腐败现象层出不穷,导致整个国民社会普遍仇富仇官,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所以政府在做大蛋糕的同时还更应该分好蛋糕。为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调整国内需求结构,国家正着力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加大了养老、医疗、就业、住房等保障制度的建设,努力改善民生。这些政策是人民的福音,而且更多的是社会中下层的群众的福音。但力度还不够。中国人的观念是“不患寡而患不均”,贫富悬殊过大,地位不均等、机会不均等,长此以往,社会矛盾将不断加大,执政党就会丧失威信,出现社会动荡。当前,应该更加注重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竞争环境、法制环境,加大反腐力度,改善权力运行机制,要让每个国民有机会、有能力实现财富、地位等方面的需求,让国民有社会归属感,平抑国民尤其是中下阶层群众的失落、

偏激等情绪。

三、如何破除发展壁垒,有效推进改革的问题。

发展要求持续不断的改革。改革就要解决矛盾,破解壁垒,但必然要触及利益、触及矛盾,会遭到阻碍和非议,甚至会引起社会不稳定和动荡。朱镕基总理当年进行的国企改革所带来的社会巨痛经过多年的疗伤至今未见痊愈。所以改革的任务艰巨、难度很大,以及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都很难预料。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刮骨疗伤。在改革方面,必须要敢于顶针碰硬,勇于进行到底,只有动真格,才能出实效。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改革只能前进,不能停滞,更不能倒退,停滞和倒退都没有出路。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

但从这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施政效果看,改革说的多但做的少,过多的强调社会稳定而忽略了社会进步,过多的注重经济发展而忽略了政治发展。从2003年以来,提出的众多改革方案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只是暂时缓解了部分社会矛盾,许多问题并没有因为经济发展而化解,相比较而言更加复杂,更加多变。

今年,正在进行的“六大改革”也并未见取得多大成果,仍然是换汤不换药。国企改革非议不断,改革思路不明朗,方向模糊,动力不足等问题较多,估计今年进行的国企改革很难取得进展。政府机构改革估计今年也不会有什么动作,马上就要召开“十八大”,出于稳定也就只是嘴上说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目前正在进行之中,应该说其效果和公务员制度改革类似,只是形式改变,没有实质进步。2003年提出的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目标要等到十八大以后去实现了,新一届的中央政府任重道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