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锐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我国贫富差距问题

浅谈我国贫富差距问题

来源:锐游网
浅谈我国贫富差距问题 刘爱君 (四川省绵阳市西南科技大学政治学院 621010) 【摘 要】贫富差距问题是许多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近 得利益者,则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抗拒,这种抗拒不是宣言式的,但 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总体生活水平的提高,贫富差距问题 却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由此可见,我们国家贫富差距已成为 日益突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所作的政府 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改革的阻力也显而易见。 工作报告中也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二、我国产生贫富差距的原因 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本文给出了中国目前的基尼系 1、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 数,并根据这个被国际社会应用最广泛的衡量收入不平等的指标,来分 从自然地理因素看,东部地区有较好的工业基础,而且自然条 析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多角度阐述贫富差距的成因,进而给出了一些 件好、交通便利,贸易港口数量多、分布广,有利于吸引外资,发展 解决的对策。 对外贸易,经济发展的机会较多。西部地区虽然自然资源较为丰 【关键词】贫富差距;基尼系数;原因;对策 富,但受到交通条件的制约,对外交往较少,加上本身的工业基础 薄弱,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远不及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先天”条件 一、我国的基尼系数和贫富差距现状 较差,因而生活在这两种不同地区的人,自然就产生了贫富差距。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或译坚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 单从对外贸易上来比较,国家统计局给出的西部十二省区2008年 利经济学家基尼(Corrado Gini,1884—1965),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 1—5月的海关进出口总额仅为402.83亿美元,不足广东省2007年 义的判断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基尼 进出口总额的十分之一,东部“双三角洲”的上海、浙江、江苏、广东 系数的指数在零和一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各阶层成员 地区2007年进出口总额之和更是占到了全国的66.4%2。 之间分配越均匀,反之差距越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一个社会 2、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的基尼系数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 这个提法在改革开放初期具有重要价值。但如今的中国改革 均,O.3一O.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大,0.6以上则表 已经结束了初期的启动阶段,而进入现代制度建设时期,在这样的 示收入差距悬殊。同时,国际社会普遍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 时期这个提法就逐渐显示出局限性。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世界已 “警戒线”。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7(2004年国家统计局公布 见证了中国市场化的效率,无论是综合国力,还是中国居民的可支 的数据),在亚洲仅次于菲律宾,大大超过了国际上0.4的警戒线, 配收入,都取得了长足进展。据统计数据,2009年,中国的GDP已 而且还有上升的趋势。 达4.9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三。而不断拉大的贫富差距让人们不得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数字,如今的中国社会,占总人 不再去思考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从1993年中央在确立社会主义 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总人口 市场经济体制的文件中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到 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达50%l,这也就是贫富差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事实已经充分证 距的突出现象:穷人太穷,富人太富,中等收入阶层尚未在社会中 明了之一点。先富起来的地区和先富起来的人没有很好地去带动 占据一定比重。中国公民的收入份额失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 其他的社会成员实现共同富裕,反而将贫富差距越拉越大,成为中 不同行业收入差距的悬殊不断拉大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国长远发展的瓶颈。 导致地区性的发展不平衡。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国贫富差距扩大 3、社会资源分配失衡 的幅度过大,速度过快,在短短三十几年的时间里,中国已经从一 这里的社会资源不单单指社会财富,包括社会保障资源、民主 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迅速转变为一个不同家庭之间、地区之 资源、教育资源等,它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的方方面面。据劳动和 间、行业之间收入差距超过国际中等不平等程度的国家。 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介绍,全国有7.8亿农民,直 从历史上来看,中国人对于公平、公正问题看得特别重,孔子 到2005年,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居民为5400万,不到农民总数的 “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影响深远。孙中山在《国民党政见宣言》 7%。经济高速增长,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却落后于经济增长速 中也提出:“中国今日苟欲图强,必先致富”。因目睹西方资本主义 度,是一种极大的不公平。此外,从近几届全国人大代表构成来 国家贫富不均、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的现实,主张中国应防患于未 看,工人和农民代表比例呈下降趋势,尤其是一线的工人、农民代 然,避免贫富差距的流弊和恶果。为此,他的对策是平均地权和节 表人数偏少。我国农民工队伍不断壮大,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 制资本。而当今的中国社会,当多数人苦苦盼望缩小贫富差距的 组成部分,他们在全国人大中也应有适当名额的代表。而目前,代 时候,在财富金字塔顶端的占少数比例的富裕阶层和其他种种既 表名额分配过多倾向高新技术产业、教育、财产方面的精英阶层。 40—— 文化与教育是相互包含,相互作用,并互为目的和手段的交融关 初次分配是更为基础性的分配关系,它要解决的,主要是货币 系。教育更是一种文化资源,而公民却没有公平的享受它。农村 资本的所有者与人力资本的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不仅数 的办学条件、教学设施远远落后于城市,高考录取的严重地方化, 额大,而且涉及面广;而二次分配的功能主要是面向全社会的宏观 是促成教育失衡的重要原因。教育的失衡加剧了贫富差距,教育 性调节,它要解决的,是社会意义上的不公平。可以说,只有确立 不公与贫富差距俨然成了一对孪生姐妹,彼此影响,互相作用。 效率与公平并重的关系,在初次分配中关注公平,才有利于人力资 4、不完善的税收制度 本的积累,有利于货币资本拥有者创造更高价值的利润。只有通 目前,我国的税收约占GDP的20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 过初次分配平衡了资本利益与劳动利益的关系,才能从全局平衡 35 并不重,但由于结构及现实问题,低收入者依法纳足了税,富 社会总体利益格局,进而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缩小我国日益 人收入的“灰色地带”反而没有纳税,税收失去了其“限高”的目的。 拉大的贫富差距。 税务专家的研究显示:2002年根据中国含税GDP倒算,企业有 3、推进社会事业公平化 3000---4000亿元该缴纳的税没有收上来。于是,这样一项本应属 在社会保障方面,要提高居民最低生活补助标准、职工最低工 于公共资源的资金便流向了少数群体和个人,导致了我国贫富差 资标准、离退休金标准等,尽快建立对困难群众的利益保障机制, 距的扩大。其次,我国的税种结构不科学,个人所得税的税收收入 进一步加大对困难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帮助困难企业解决 主要来源于工薪阶层,而来源高收入者的比例还很低。在法律上, 社会保险金和医疗费等的拖欠问题。针对教育失衡,国家应加大 存在着税收立宪的欠缺。目前我国宪法中只有第56条对税收进 对中、西部,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教育的投资力度,提高财政性教 行了规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从 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改造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设施,改善 税收立宪的起源及其本质来讲,税收立宪重在规范国家征税权、保 农村教师的待遇。只有人为地引导人才和资金向贫困地区流动, 护人民的基本财产权和自由权,而我国宪法的这一条规定显然是 才能使落后地区的教育成为“人人向往、人人关注”的焦点。 从维护国家权利、保证人民履行义务的角度出发的,很难说我国已 4、优化税收制度,以税收调节分配 一经进行了税收立宪。 是加快个人所得税改革,建立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 5、隐形世袭制 得税税制模式,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二是 传统世袭制是父业子继,这种世袭方式目前在国企及政府已 深化消费税制改革,充分发挥消费税所起到的平衡财政收入的功 基本不存在,但一种新的世袭模式已形成。即各级各部门掌权者 能,对于生活必需品适当地降低税率或免税,对于奢侈品则应该提 相互关照,虽未直承其职,但也在别处得到一定的权位。权贵们将 高税率。三是完善财产税,尽快建立遗产税、物业税,对于高收入 国家权力资源在亲友间进行互利的共同分配,变家庭直接对位世 群体的奢侈消费项目,可以考虑开征特别消费税。四是加强税务 袭为亲缘曲线换位世袭,形成了特权阶层的内部权力共继模式。 稽查,建立科学、规范的稽查程序和稽查司法保障体系;加强对税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报告《当代中国社会流动》指出:干部子女首 务机关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法律素质。 次就业时成为干部的机会是非干部子女的1.75倍3。由此可见, 5、加强对权力的监督,遏制隐性世袭 民众之所以对贫富差距过大现象十分不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 针对权力的“代际转移”,就现在中国而言,当务之急是要改革 于如今过大的贫富差距主要并不是社会成员能力的差异和努力程 产生目前这种权力或利益获取途径的“潜规则”的制度,拆掉孕育 度的不同形成的,而更多地是由不合理、不公正的因素所造成的, “隐性世袭”的温床,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职务不是形式上而 因而往往缺乏基本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的依据。正因为如此,民众 是真正地向所有人开放,让每个公民都有公平竞争、实现自身价值 对于贫富差距过大现象的接受度和容忍度较小。 的宽阔舞台,也把一些有能力、有公心的人推到管理者岗位上来。 三、缩小我国贫富差距的对策 这样才能形成选择和淘汰国家和社会管理者的良性机制,实现真 l、实施适当的区域倾斜经济发展政策 正的民主政治。 加强西部交通、通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西部农村发展 【参考文献】 的外部条件,国家应通过立法确认投资信贷政策向西部倾斜,其额 [1]温家宝.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所作政府工作报告[R].2010年3月. 度不应小于总额的30%,目前只占17%。在产业政策方面,政府 [2]百度百科.基尼系数.:http://baike.baidu.com/view/186.htm. 应优先支持能带动西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的项目。国家应支持 [3]吴忠民.客观全面看待中国贫富差距问题[J].2008年9月. 与指导东西部地区建立各业农工商协会,打破传统行政区域间隔, [4]张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贫富差距问题研究[D].2009年6月. 积极开展跨省经济联合。此外,西部地区要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 [5]林彬,卢长锋由基尼系数引发对中国现今贫富差距问题的思考[J]. 扩大市场,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开发名优产品,挤人国内市场,积 现代商业,2007,(17). 极参与国内分工。 [6]朱光磊冲国的贫富差距与政府控制[M]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2、初次分配效率与公平并重,再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7]王银枝我国税制结构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构想[z]学习论坛,2006. 4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