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正确读写“小艇、船艄、保姆、纵横交叉”等词语。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6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感受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4.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小艇的特点和它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收集有关威尼斯小艇的图片、资料。 2.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基本过程
第一课时
―、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课件出示威尼斯风光片)教师简介:同学们,这是美丽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威尼斯水道是城市的马路,市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没有交通指挥灯,小艇是市内唯一的交通工具。(画面停滞在扩大的小艇画面上)大家看后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小艇的样子吗?(学生口述)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威尼斯城市的美丽,独特的风光和小艇的样子,开门见山。给学生创设一个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用口表达的机会。
2同学们描述得很形象,下面让我们作者是怎样描写小艇样子的。 板书:威尼斯的小艇 二、整体感知,抓住重点
1自由放声读课文,看谁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思考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板书:小艇的样子,速度,船夫的驾驶技术,小艇的用途。 3简单交流读后的感受。(教师启发导学,学生思考理解课文。) 4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注意读准字音。 船艄 簇拥 哗笑 耸立 停泊 操纵自如 三、合作研读,学习写法
1自己读第一、二自然段,把你认为和小艇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并用笔画出小艇的简图。
2汇报: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就像我们街头的汽车。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想想前半句与后半句之间的关系。谁用一个恰当的关联词把它连起来?(因为河道纵横交叉,所以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
3威尼斯的小艇又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呢?请一名同学到黑板前画小艇,画完并介绍小艇的样子。(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
4让我们来看看小艇的样子。(出示图片)找出课文中写小艇样子的第二自然段,自由读,指名读。 5教师出示对比句:
(1)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2)威尼斯的小艇很长,又窄又深,船头和船艄有点翘,行动轻快灵活。
让学生先自己读一读,再和同桌讨论讨论,然后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6你能用读的方式表示对小艇的喜爱吗?练习读,指名读,引导背。
四、发挥想象,体会情景
1坐上这样的小艇一定感觉非同一般,请同学们听老师读一段话,
说说人们坐上小艇后可以干些什么?感觉又如何?(人们坐上小艇后可以看到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感觉到很有情趣。)
2发挥想象,谈一谈,如果你也乘上了这样的小艇,饱览着威尼斯水城两岸秀美的风光,会产生哪些新奇的想法?
3带着这美好的感觉,让我们一起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出坐在小艇里的情趣。 五、布置作业
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背诵课文第四至六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交流收集,激发兴趣。
回顾:威尼斯的小艇是什么样子的?坐在小艇里有什么感觉?谁来说说。
二、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想一想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画出中心句“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2船夫的驾驶技术好在哪里呢?指名说,互相补充。(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
3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演示,边体会。把桌面当作河面,把书本摆放在“河面”上当作来往的船只,用自己的文具盒当作小艇,自己当船夫,根据课文的描述,驾驶小艇穿梭河面。
4作者为什么能把船夫的驾驶技术写得这样精彩呢?(作者一定留心观察,所以才写得这样好。)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5教师引读:
教师: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他操纵自如——
学生: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教师:他动作灵活——
学生: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教师:他速度极快——
学生: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
6练习背诵第四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五、六自然段
1船夫技术这么好,生活在威尼斯的人们与小艇的关系一定非同一般。默读第五自然段。找出文中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联想?(小组合作进行)
教师:生活在威尼斯的人们一出门都离不开小艇,难怪作者说它是威尼斯的——(让学生接着:主要交通工具)
2白天,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小艇,夜晚也同样离不开小艇。我们一起去看看晚上的威尼斯。出示威尼斯夜景图。
3谁来用自己的话说说威尼斯的夜景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4课文是怎么写的呢?请大家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喜爱之情。 四、总结
教师:学完《威尼斯的小艇》这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呢?(学生发言)
五、布置作业,扩展活动
1熟练背诵课文4-6自然段,并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阅读《威尼斯之夜》。结合读了两篇文章的感受,把威尼斯这座美丽的城市介绍给你的家人和朋友。
教学反思
《威尼斯的小艇》是一篇散文,其结构十分严谨,语言的功力十
分深厚,值得大家去品味与欣赏。因此,在设计这一堂课时,我有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去领悟、去感受这独特的异国风情,并在读中悟中受到美的熏陶,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这篇课文围绕着小艇写了三部分,如果逐个部分来讲,就又落入俗套,不符合新课标精神,因此,学习新课时我提出问题:“能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吗?”学生不受老师的限制,自由发言,大胆展示自我。然后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决定教学思路,整个教学过程不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定教,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学中,我还采用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教学小艇的样子这一部分,我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可以读,可以画,激起学生强烈的表现欲。学生纷纷动手、动口、动脑,在读一读,画一画,想一想中感受到小艇的独特美,尤其是末了,我出示小艇的纸模,让大家看着模型去回忆小艇的样子,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达到能背诵的程度,摆脱了“要我学”的精神枷锁,读起来轻松,背起来愉快。“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一部分,我让学生通过想象、表演去感受、去领会,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兴趣盎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领略到小艇的独特,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在本课教学中,我感觉教学过程还算比较顺畅,但也有些方面不尽人意。如:学生收集的资料有限,对课文背景的理解还不深不透。 又如:教学小艇的样子时,对比喻句的分析不够到位,使学生对小艇的结构领会得不够准确清晰。这些方面在今后的教学中仍需改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