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孩子,你为什么不听话》读后感2200字

《孩子,你为什么不听话》读后感2200字

来源:锐游网
《孩子,你为什么不听话》读后感2200字

作为老师,听惯了太多的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在家里如何如何不听话,如何如何表现不好。”

作为家长,虽然知道自己的孩子还算优秀,但仍然感觉有很多不足,比如孩子有时候很任性。我也像大多家长一样对教育孩子充满迷惑——既不知道该给孩子多少自由,也不知道该在什么程度上约束孩子。于是,我就想怎么才能让孩子变得听话一些,乖一些呢?(现在才知道,这种想法本身就有问题。其实,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时时言听计从,处处循规蹈矩,没有自己主见的小大人。)

就在自己对教育孩子感到困难重重的时候,《孩子,你为什么不听话》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惊喜。细细读来,感觉收获还是很大的,里面的道理和方法是陌生而又熟悉。现将自己的收获与大家分享,希望能给您教育孩子带来一点启发。

这本书的核心理念是“三分钟”让你的孩子变得优秀! 第一个一分钟是“一分钟批评”。我们都知道,每个人一生中都不可能不犯错误,伟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孩子呢?犯了错误就要批评,这是必须的。但这里我要提醒大家的是:是批评不是斥责、更不是“打骂”。因为你的大吼大叫,只会让孩子认为自己是一个坏孩子,当然,你吼的声音越大,他们就越坚持自己的坏行为。

孩子和大人是一样的,如果被人指责,就会把批评与自身的价值等同起来,从而产生抵触的情绪,即使知道自己是错的,也一样会为自己辩护。我们的批评往往就是这样的一

种结果。而这仅仅是书中一分钟批评的一部分,完整有效的一分钟批评应该是这样的:孩子犯了错误,我们应该马上进行批评,告诉孩子错在哪里,并且把自己的生气、愤怒或者伤心,真实的告诉孩子。这一步应该让孩子感到很难过甚至是很难受,批评之后,要注视孩子几秒钟,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生气。关键是一分钟批评的后半部分,你一定要告诉孩子虽然他刚才的行为是不对的,但你觉得他仍然是个好孩子,你非常爱他,(也就是让孩子意识到你批评的是他不好的行为,而不是他本身)你会坚定的站在他的一边。同时,我们做家长的还要改变一个理念,那就是我们家长应该扮演“导师”的角色,而不是“惩罚者”的角色。

第二个一分钟是“一分钟称赞”。如果只是对孩子进行一分钟批评,仅仅是让孩子感受到什么事情是错的,而对孩子好的行为不能肯定,不能进行强化,孩子良好的习惯也不能养成。所以,我们还要留心观察孩子的行为,发现孩子做了让自己高兴的事情,要及时的称赞,具体的告诉孩子做了什么;接着,告诉孩子这些行为带给爸爸妈妈怎样的感受,以及它们为什么让爸爸妈妈这么高兴;称赞之后,要沉默片刻,让孩子静静的体会爸妈的心情,然后,告诉孩子我们是多么爱他;最后,给他们一个拥抱。称赞要简短而温馨,虽然称赞只是一分钟,但是,带给孩子们良好的自我感觉却会让他们受益终生。

第三个一分钟是“一分钟目标”。我记得有句名言这样说:“不知道明天做什么的人,是可悲的。”也就是说,我

们的人生价值应该是实现一个接一个的目标。所以,我们要和孩子一起制定目标,目标一定要具体,并且我们每天要花一分钟的时间对目标进行回顾,看看自己都做了些什么,离自己的目标还有多远。制定目标的时候,我们要舍得放手,因为大多数的孩子都知道什么对自己有利,会主动选择有利的东西。可惜,大多数的家长却不相信他们有这种能力。

我们知道了“三分钟”教育的方法,还要努力去做,因为所有的事情必须落实在行动上才会有结果。有好多时候,并不是我们知道的少,而是我们把自己的知识变成行动的少。

“三分钟”教育方法的关键是要让孩子有良好的自我感觉,因为只有自我感觉良好(即自尊)的孩子才会自觉地进行自律,而且完全是为了自己。

我觉得这里有一点特别需要我们注意,那就是我们平时是如何对待孩子的和孩子的成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先来看一个叫“爆米花法则”的实验:

在播放电影的过程中,在银幕上飞快地闪过奶油爆米花的画面,还有“来买爆米花吧”的字样。这些画面一闪而过,观众根本不会看到,但是,在他们的潜意识里都看到了。结果,电影院卖出了好多好多爆米花。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潜意识”是多么的重要。一种信息只要足够频繁的进入我们的潜意识中,就会成为我们的信念。一个孩子,如果别人总是说他又笨又蠢,结果他自己就渐渐相信自己真的是那样,变成又笨又蠢的人。若我们经常给孩子良好的自我感觉,孩子就会感觉到生活真美好,从而对自

己和对生活都抱有积极的态度。“良好的人生态度”就是家长能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

要想培养孩子良好的自我感觉,还要让孩子学会体验成功。要让孩子相信自己是成功者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功,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为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如果孩子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成功,你就去告诉孩子你发现了他的成功之处。因为成功可以把孩子本身的优点激发出来,这也是“一分钟称赞”的用处。

其实,好多时候我们想孩子是什么,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觉得自己的孩子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我们家孩子非常喜欢读书,我觉得这就跟我们全家人都在不同的场合反复的以带着自豪的表情说他喜欢读书有关系,经过多次强化,在他的潜意识里已经形成了自己喜欢读书的信念,结果,他就真的特别喜欢读书。

但愿我们这些为人父母的人能按照书中的方法去试一试,不过我要提醒大家的是:虽然题目是“三分钟”教育,你可不能只用三分钟啊!一定要多挤出一些时间来陪一陪孩子,多了解一些孩子的生活,多关心他们的行为。相信,经过努力,我们都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