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技巧指导

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技巧指导

来源:锐游网
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技巧指导

小学生开始学习英语的时间越来越早,一年级就开设了英语课。但是,由于许多孩子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觉得学英语太枯燥、太难,导致对英语学习产生厌烦甚至畏惧心理。

一、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不足

1. 语言因素限制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形成

所谓的语言因素是指字母、单词、习语、短语和语法规则等。在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往往侧重听说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对词汇的认读和拼读,这导致了学生到了高年级接触一些篇章较长的阅读材料时,一遇到单词或新句式,立即产生了畏惧感,觉得束手无策,思路混乱,无从下手。

2. 忽视对学生阅读策略的培养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方法单一,并没有发挥应当具有的作用。一些教师不是把阅读教学当成一般课文教学,讲解生词,补充词组,罗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不厌其烦分析语法等,过分地重视了词汇和语法教学,忽略阅读训练,就是与其相反,把阅读教学变为课外阅读,解释一下生词,划划生词,对对答案。如此走过场的教学非但时间上得不到保证,而且扩大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也成了一句空话。

3. 小学英语阅读材料少,学生阅读的兴趣不浓

由于小学生使用英语环境面狭小、利用频率低、手头资料少、课外补充阅读难以控制,导致学生阅读能力远远没有得到提高。

二、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1. 选材激趣

小学生英语学习有别于其他学习者,他们正处于9~12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具有好奇、好活动、爱表现、善模仿等特点。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要注重“兴趣第一”的原则。达·芬奇认为:“正如不情愿的进食有害于健康,不情愿的学习会损害记忆,所记东西无法保持。”如果阅读教学太注重词汇的训练,会剥夺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因为在阅读中令小学生感兴趣的不是故事的词语,而更多的是故事本身、故事的知识性、故事的趣味性等等。为此,我们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充分考虑下列因素:

(1)增加趣味,贴近生活

阅读材料,尤其是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英语阅读材料,不仅要趣味性浓,并且要贴近生活,以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只要学生们有兴趣去阅读,各式各样的、内容丰富多彩的文章,都可以将其列入考虑范围之内。

(2)难易适度,循序渐进

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心理与情感。而它往往又和生词量有关,生词太多,学生读不懂阅读材料,达不到训练的目的,还会对阅读产生畏惧心理而放弃阅读,给进一步的阅读教学造成障碍。其次,文章体裁的不同也会对阅读材料难易产生影响。故事、童话、幽默小品等形式的阅读材料往往比较适合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的基础上,可以选择能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材料进行课外延伸和补充,在挑选时让学生阅读全部是熟悉的材料,但里面的词语是重新组合搭配的,让学生在熟词的新环境中理解体会。

2. 教学方法多样,培养阅读能力

(1)扩大积累,丰富词汇

阅读材料中的词汇和短语就如同建造房子的砖瓦,没有砖瓦无法建成高楼大厦,没有相当量的英语词汇,阅读英语是无法进行的。所以要提高阅读能力,就要培养学生学会积累词语。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有目标地从低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以免他们到了高段只会读图片上的东西,而不认识英语单词。教师不能一味地只重听说能力而忽视认读能力的培养。除了课堂上必不可少的识记外,在课后阅读遇到新词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积累。比如,在阅读后,我都要求学生把它们摘抄在一本小本子上,有空时就拿出小本子背诵记忆。教师还可经常帮助学生识记,可把新词汇做成卡片,利用课前5分钟进行复习。复习的形式有抢答、中英文翻译、师说英文解释生说出词汇。5分钟的复习词汇量不应太多,最好每次5个单词或短语。这样既不给学生增加压力,还使他们有了成功感,感觉自己每天都有所收获。教师还可以半学期或一学期举行一次新词汇认读比赛,将优胜者评为“记忆大王”或“记忆能手”。经过多次的强化复现,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这种熟悉感使他们在以后的阅读文章中减少了畏惧。有些词汇经过“滚雪球”似的记忆,学生已经很自然地认识和接受了。

(2)多媒体课件,激发想象

小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要想唤起他们的无意注意,使他们乐学、爱学,多媒体课件是很有效的方法之一。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是多种媒体的集合,用多媒体制作的图片直观形象,通过让学生根据图片进行预测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其求知欲望,促进对文章的理解并发展想象力。

(3)精泛结合,加深记忆

小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弱,词汇量少,知识面较窄,语法知识欠缺,为此,需要教师在适当的阅读课中对小学生进行课堂阅读精读指导。课堂精读课可以采用下列模式进行:以听→说为主线,并以分→总的方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通过课堂上每周一次阅读课的教学,学生的词汇量猛增,听、说、读、写等英语综合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教师要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泛读的训练。泛读就是广泛地、大量地、快速阅读。只有具有泛读能力,一个人才可以说具有了阅读能力。教师在精心选材的基础上,根据阅读的内容,最好只让学生作一些简单的判断和回答问题等类型的理解性练习,不要作朗读、背诵之类的要求。这样做既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扩大了学生阅读的面和量,又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阅读的效率。小学生刚刚接触英语,并不知道如何很好地去阅读,大部分学生要靠老师正确的指导,而阅读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为此,作为一名启蒙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有计划地、及时地、不断地纠正学生存在的陋习。在每次进行阅读训练时,我都注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具体有:

(1)培养学生默读的习惯

阅读主要指默读,因为出声阅读受发音的影响,只能逐词阅读,速度慢,而且易疲劳,不能持久,且干扰他人。当阅读一开始教师就应提醒学生不要以朗读的方式进行,教室里应形成一种默读的良好氛围。

(2)培养学生成组视读的习惯

小学生在默读时经常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认,这既影响阅读速度,又阻碍对句子的理解。教师在一开始就应培养学生以意群为单位认读,例如:Ben lives in / a tall building. There are / twenty floors. He lives on / the seventh floor. Everyday / he takes the lift to go / up and down. Sometimes / he walks upstairs. / He likes walking. / It does / a lot of good / to his body. 进而逐步扩大到整句认读。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加快阅读速度,提高阅读效率。

(3)培养学生阅读限时的习惯

即教师在做阅读训练时先约定阅读整篇文章的时间,并要求尽量在所限定的时间内阅读完毕。这种习惯养成后,可以增强学生阅读的时间观念,提高阅读速度。平时教学时可以先规定学生阅读的时间,然后分开小组,看哪个小组、哪位同学在规定时间内既读得快又读得准。对这类学生教师检查过他的答案后给予奖励,即给小组加分。学生在这种竞争的氛围中会集中注意力而提高阅读效率。

(4)培养学生猜词的习惯

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在阅读时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而小学生一旦遇到生词会急于查字典、问老师或同学,而不是通过上下文、文章背景知识等猜出词义。长此以往,必会产生依赖思想,影响阅读速度,也不利于智力的开发。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注意,经常引导学生做猜词的练习,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阅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